您的当前位置:

李 永

  李永,1901年生。吉林省永吉县人。由于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难,李永辍学给财主打短 工。1917年随父到哈尔滨谋生。
    1918到1936年,先后在哈尔滨铁路检车段(哈尔滨铁路车辆段)、机务段当小工、修车 徒工、工匠、司炉和学习司机。37岁当上了机车司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永以主人 翁的姿态积极工作,凭着多年积累的驾驶经验,3次避免恶性事故,保证全车乘客的生命和国 家财产的安全。1947年初当选为劳动英雄,参加哈尔滨铁路局群英大会。
    1947年6月9日,李永开始担任“毛泽东号”机车第二任司机长。他与司机郭树德配合, 使“毛泽东号”机车首创月安全行车5700公里(一般只有3000公里),为当时东北铁路系统 安全行车里程最高纪录。1948年1至5月,每月安全行车达到6000公里。7月以后,月安全行车 又提高到7599公里。在同“朱德号”机车开展友谊竞赛时,李永摸索出省油新办法,降低了 煤、油的消耗。“毛泽东号”机车荣获“机车领袖”称号。
    当时,正在进行全国解放战争,军运繁忙。为了支援前线,李永和他的伙伴们,常常住 在机车后面的宿营车上,有任务爬起来就走。一天夜里,由于劳累过度,李永从宿营车上层 栽了下来,嘴和胳膊都摔破了,鲜血直流,仍坚守岗位。一个月里连续跑了27趟车。有时, 行车中突遭敌机轰炸和扫射,总是圆满地完成任务。
    1948年末,他的机车组首先推行了先进的包乘负责制、新行车制和循环运转制。首创当 时全路最高的41.8公里的技术速度。李永还创造9天走行4200公里和机车库停时间15分钟的 纪录,起到加快机车运转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1949年3月21日,“毛泽东号”机车随解放大军开进山海关,并提出“人民解放军打到哪 里,铁路修到哪里,我们机车就开到哪里”的口号。“毛泽东号”机车先进北平,从北平到 济南,再从济南到郑州。在北平丰台机务段和郑州机务段,李永推广包乘制,并培养出一批 模范机车,有效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在1949年6月召开的全国铁路机务工作会议上,“毛泽东 号”机车被授予全国机车领袖荣誉称号,李永被任命为段长级司机。同年,在哈尔滨机务段 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0年,李永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推选为全国劳动英雄。9月22日,参加全国工农兵劳动模 范代表会议的464名代表汇集到丰台车站。受中央政府选派,李永亲自驾驶“毛泽东号”机车 ,载着这些来自各地的英模驶向北京。到京后,在前门车站广场举行了5000多人的欢迎大会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致欢迎词,李永致答词。
    1950年2月,李永被选为中国铁路工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副主席。1951年脱产做铁路工会 工作。担任领导职务后,仍保持工人阶级的艰苦朴素作风,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嘘寒问暖 ,调查研究。
    李永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荣立过特等功1次、大功2次、小功4次, 受过嘉奖2次。随团出访过苏联、罗马尼亚、朝鲜、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等国。
    1973年3月20日,李永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终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