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张凤楼

  张凤楼,字云阁,艺名葡萄红。1901年1月27日生,河北省迁安县沙河驿李家店人。17岁 拜丁香花(孙恩)为师,学唱莲花落,又受到当时振兴戏社主要演员碧月珠(邓海)的艺术 熏陶,很快成名。在天津法租界太平茶园演出时的海报,他的名字用整张红纸书写并洒金, 舞台前还搭起葡萄架,张灯结彩。由于演出精彩,深得观众好评,自此声誉更著。
    张凤楼勤学苦练,继承前辈演员的优秀演唱技巧,集多家之长于一身,并根据剧目需要 ,结合嗓音条件,有所改进和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高亢流畅、板头瓷实、字眼真切、节奏 富于变化的独特的唱腔和演唱风格。他演唱的《花为媒》、《王定保借当》、《六月雪》、 《秦雪梅吊孝》、《李桂香打柴》、《珍珠衫》、《桃花庵》等拿手戏,刻画的人物性格鲜 明、准确,深受观众喜爱。
    1920年,张凤楼到营口王建侯班,辗转演出于哈尔滨、长春等地。1926年,月明珠逝世 后,他在声名显赫的警世戏社头班,当上了主演。1928年参加师父丁香花的戏班。先后到长 春、公主岭、铁岭、吉林、延吉、珲春等地演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流落克山县,除与倪俊声等合作演出外,还带着大女儿 (小葡萄红——夏青)辗转演出于齐齐哈尔、北安、孙吴、嫩江、拉哈等地。
    1945年“八·一五”东北解放后,在克山亲眼看到帮助日寇干坏事的土豪劣绅、警察特 务被镇压;又亲眼看到政府干部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而且对演员,特别是对 老艺人更加尊重。新旧世道的鲜明对比,使他亲身感受到新中国的好处。他不想回乡,决心 参加革命文艺工作。
    1948年,张凤楼任哈尔滨剧院院长。1952年调到齐齐哈尔市评剧团任艺术指导、教师。 1956年10月起任黑龙江省戏曲学校教员。1959年4月15日参加中国共产党。
    张凤楼非常重视戏曲教育事业,勤恳培养后继人才。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对同行幼辈多 方指点、帮助,使众多学生成为省内戏曲剧团艺术骨干。60年代初期,省委书记王一伦曾主 持举办盛大的“拜师会”,吸收省和哈尔滨市的著名评剧演员喜彩苓、吴素舫、碧燕燕等做 他的门生。
    1953年东北地区举办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张凤楼获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 局的奖状。还多次得到省戏校、省文化局、哈尔滨市文化局的奖励。1960、1979年第三、第 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连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同时当选为省剧协副主席。
    1983年1月10日,因病逝世,终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