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金树原

  金树原,原名金正一,字树原,后以字行。1903年生,黑龙江明水人。幼年在本地私塾 读书,1927年在齐齐哈尔市一中学俄文班学习。曾参加在学生中发起的抵制日货运动,此时 与张平洋相识。
    1928年春金树原在北京私立弘达学院补习,同年秋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科预科,1930年 秋,入该校中文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金树原经张平洋介绍,在北师大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 ——反帝大同盟。1932年秋,经唐明照、王一夫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北平师大数 理学党支部书记。在此期间,金树原参加黑龙江省留北平学生会组织的反对万福麟运动,占 领了万的住宅,向其索要在任督军和省长时期所敛取的民财。当年秋季参加东北三省留平学 生联合会,担任执行委员。由东北学联发起,要求张学良出兵收复东北失地,并要求拨款保 证东北留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张学良于1932年冬,拨款在北平各区分设“东北籍学生简易 食堂”,免费供给伙食,师大附近的简易食堂,由师大学生金树原、贾毓麟负责办理。
    1933年春,金树原和北师大同学王勋宝(王逢原)、王一夫、房锦堂等参加晋绥抗日同 盟军。曾和王勋宝化装商人,充当尖兵刺探敌情。1933年冬,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勾结,同盟 军遭夹击失败,吉鸿昌将军去天津。金树原与王勋宝等化装潜归北平师大。
    1933年后,金树原因家乡沦陷,家庭无力承担其学习费用,被迫停学,曾在河南省偃师 、山东省平原、滨县、山西省平遥等地教书。
    1935年复学之后,曾和于毅夫参加东北抗 日救亡总会,进行抗日活动。
    1937年7月26日,日军陷北平城后,他同几个挚友离开北平,经天津、烟台、青岛、济南 等地,于1938年1月到山西参加阎锡山的新军。历任新军决死二纵队团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游 击四团政治部主任、晋西北八分区供给部政治委员等职。1943年调任西北八分区贸易局局长 兼经理。
    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后,金树原第一批由晋西北调来东北工作。曾任黑龙江省政 府财政厅厅长、教育厅厅长、嫩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和建设厅厅长等职。他在两省政府工作期 间,一贯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勤恳朴素,平易近人。这些作风为领导和群众所称道。
    1949年5月至1954年5月,金树原先后任东北人民政府水利局第二局长、农林部林政局局 长、林业部造林局局长等职。
    在东北人民政府林业部工作期间,他根据东北地区森林分布的状况,提出造林的建议。 1951年建立我国第一个森林调查机构——东北森林调查大队。在勘查的基础上,制定南起辽 东半岛和山海关、北至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省甘南、富裕等地,长达1100公里,宽达100多公 里的宏伟造林计划。1952年,东北人民政府作出“关于营造东北西部防护林带的决定”。为 了组织实施这个“决定”,他组织林业界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对东北森林的分布进行实地勘查 ,并委托沈阳农学院、哈尔滨农学院培训400余名调查人员。在中共各级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 ,在群众的努力下,这个计划逐步得以实施,对东北西部地区增加林产资源,防风固沙,改 善生态环境,以至培养人才都起了重要作用,金树原为此作出重大贡献。
    1954年金树原调国家林业部工作。1960年调任黑龙江省农村工作委员会任常务副主任。 在主持农委工作期间,他经常到地、县、农场了解生产和生活情况。几年间,他几乎走遍全 省各地。每到一地,都能认真听取意见,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在三年自然灾害期 间,发现各地刮“共产风”,搞浮夸,征粮过杠,甚至把农民的米面、干粮都给拿去,他非 常气愤,如实向上级报告,并严肃地批评这些干部,指出他们这种做法破坏了生产力。
    金树原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的迫害,旧疾复发,于1972年病逝,终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