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陈孝德

  陈孝德,原名乃纯。1905年生。直隶(今河北省)抚宁县大旺庄人。12岁入本村私塾读 书,4年后辍学。1920年6月,跟随同乡来到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在和增永 杂货店学徒。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3年满徒后,掌柜便让他管账。
    1924年,和增永歇业,陈孝德返乡娶亲。5个月后重回宁安,被永生源商店聘做司账,管 理仓库和采购货物。1931年“九·一八”事变使永生源损失严重,难以维持。他为寻求生活 出路,经人推荐,到海林站三益隆当店员。由于工作认真,不辞辛苦,深得经理信赖,不到 3个月,就派他到牡丹江站筹办三益隆分号。
    1936年4月,他用自己有限的积蓄作半身股,集资开设义兴厚杂货店兼油坊,自任经理。 1939年被选为牡丹江商工会参事。从此,应酬官场,周旋于大小工商业户之间,尽可能地维 护民族工商业的利益,赢得了中小工商业户的信赖,也引起日本统治者的注意。1943年,日 本人委任他为南区第四分区(相当于现在的办事处)区长。由于实行配给制,经营受挫,思 想消沉,染上吸食鸦片恶习。后来力图在困境中闯出一条新路,均遭失败。日本侵略者投降 后,才绝路逢生。
    1945年8月18日,苏联红军司令部邀集工商界和地方人士20余人开会,组成牡丹江市地方 治安维持会,他被推举为委员。9月2日,维持会宣告成立牡丹江市政府,他被聘为民政科科 长。9月25日,在重建的商务会中,被推举为董事会会长。在中国共产党接收牡丹江市政府之 前,国民党为扩大地方势力,笼络工商界人士,吸收他加入国民党。
    民主政府成立后,陈孝德先后被委任为军区参议官,省、市参议员和政府委员。这期间 ,国民党曾两次派人送委任状,说服他做“内应”或劝市长李荆璞投降,都被他拒绝。但是 ,对共产党能否站住脚,他也在观察,甚至也想到给自己留条后路。由于他频频接触党政军 领导,使他对共产党逐渐有了认识。政府对他的信任和希望,也使他为之感动。因此,他积 极响应中共号召,在恢复生产、繁荣经济、发展工商业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1946年3月,牡丹江军区收编的二十六团一营营长,趁团长不在而反叛,把军区派的政委 彭懂抓起来。军区政委李大章派陈孝德和宋子元去营救。他们2人不顾安危,以两家人的生命 财产担保,到柴河救出彭懂。由于他站在共产党一边,为共产党办事,在牡丹江的国民党代 表人物杨兰波等对他恨之入骨。他们逃到国民党统治区长春后,在国民党的报纸上,刊登陈 孝德的“罪状”,并派特务潜回牡丹江,准备暗中下毒手,扬言要活捉、油炸陈孝德。牡丹 江军区和政府为了他的安全,发给他一支手枪,并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解放战争中,在供给军需、支援前线、协助政府解决经费等工作中,陈孝德带动工商业 者做出许多贡献。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期间,除拥军优属捐款,加工被褥及其他军用品送前线 外,带动全市工商业者慷慨捐献战斗机1架、高射炮1门。从1950年8月,牡丹江市二届一次各 界人民代表会议至九届五次(1954年1月)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陈孝德一直当选为协商委员会 副主席。在“五反”运动中,他经营的义兴厚油坊被定为完全守法户。由于社会活动多,无 暇顾及油坊,请人代办经营,并一再向政府提出,想把油坊交给公家,自己只作一名国家工 作人员。
    1953年春,陈孝德代表牡丹江市工商界,参加松江省赴朝慰问团。这成为他一生中引以 自豪的大事。从1954年3月市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始,他连续被选为市第一至第五届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和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并从1955年起,连续三届担当市政协副主席。
    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他作为工商联合会主任委员,带头响应党的号召,宣传 党的政策,领导私营工商界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1957年3月,陈孝德被任命为牡丹江市服务局局长。1958年11月,中国民主建国会牡丹江 市委员会成立后,连任三届主任委员。到1966年连任八届工商联主委。此外,他还当过省人 民代表、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委、全国工商联执委。
    1972年2月11日病逝,终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