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余友清

  余友清,原名周光元。1905年1月生。湖南省慈利县岩泊渡赶舟湾人。从小随父务农撑船 。1924年参加家乡农民暴动。1934年10月参加红军,编入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 二六军团)四师十团二营四连当战士,曾参加中堡、板栗园战斗,在战斗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绥远骑兵支队大队长、副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团长。1949 年在绥远剿匪时,戴的狗皮帽子被土匪打了个洞。时值隆冬,他发誓说,不抓住土匪头子不 换帽子。后来,终于灭匪擒酋,可头皮也被冻伤,留下了不灭的印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工程兵第五师副师长。1953年加入志愿军入朝作战。19 54年归国后,来到黑龙江伊春林区参加抢修森林铁道。1954年9月,王震与公安部协商后,决 定让余友清率领500余名转业官兵和参加铁路建设的劳动支队干警等,组成垦荒先遣队,10月 14日由伊春向虎林进发。
    1955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部农场在虎林镇宣布成立(八五○系铁道兵的代号 ),余友清任场长。为建设好农场,冒着零下40度严寒,闯入马鞍山林区,找到一批困山材 。顶着大烟泡风雪,带领战士从深山到虎林铺成八百里冰道,把困山材运到农场。挖出一个 日本侵略军留下的地下仓库,将大批废炮弹,卸去引信,倒出炸药,用于建场和兴修水利。 盖起百余栋草木结构房屋。3月烧荒,4月开犁。由于没有排水,仅有两台C—80拖拉机都陷入 烂泥中。余友清带头用人拉犁开荒。以后购买双轮双铧犁140台,自制木犁30台,当年开荒1 44534亩,春播38382亩。当年收获粮豆3383.2吨,大豆亩产89公斤,小麦亩产138公斤,都 高于当地的平均产量。1956年,以八五○农场为大本营,余友清又派出4支勘查队,在完达山 南北摆开战场,迎接1.7万余名铁道兵转业和复员官兵,组建了8个“八”字头的铁道兵农场 。
    1960年12月,《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余友清开发北大荒的专题报道《北大荒的老红军 》。同时,发表朱德委员长的题词:“青年同志们,学习老红军的不断革命精神,艰苦奋斗 ,发奋图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以后,全国各大报刊多次发表反映老红军余 友清战斗在北大荒的文章和连环画,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教材。
    1963年,余友清任东北农垦总局虎林分局局长时,仍住在当年开荒时建在西岗的草房里 ,每天早起步行10余里去虎林上班。1965年因身患重病,组织上安排到湖南长沙休养。1978 年病逝,终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