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马恒昌

  马恒昌,奉天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西马乡人。1906年生。7岁丧父,为大户人家放牛 ,18岁入抚顺发电厂学徒。以后,在沈阳兵工厂、日伪宫田制作所、沈阳电业局、沈阳第五 机械厂当车工。1948年,沈阳解放时,已经是有25年工龄的熟练技术工人。
    1949年4月的一天,接管沈阳第五机械厂的军代表,在全厂职工大会上讲:“工厂归人民 所有了,工人阶级是工厂的主人。”这些话激荡着过了大半辈子牛马生活的马恒昌,他看到 来厂的党员干部和工人同甘共苦,感到“现在真是解放了”。
    会后第二天,车间党支部书记王金平召集马恒昌、徐景荣、董振远、赵连科等10名工人 师傅开会,宣布由他们组成车工一组,并一致选举马恒昌为组长。王金平布置制造高射炮几 十种配件的军工生产任务。马恒昌接过图纸表态说,保证按期完成任务。但厂里无生产工具 ,马恒昌连夜乘火车赶回辽阳老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千分尺找出来献给工厂。其他工人也 跟着献出心爱的卡尺、车刀等工具。有了工具,瘫痪已久的车间,又响起悦耳的马达声。
    当时,国民党军用飞机,经常轰炸沈阳市区。一次,炸弹落在工厂院内。车间领导让大 家进防空洞,马恒昌照样开车床干活。已躲进防空洞的徐景荣,久久不见马恒昌身影,就建 议马恒昌进防空洞躲躲,马恒昌说:“他炸他的,我们干我们的,为了支援前线,车床一分 钟也不能停!”仍然坚持干活。由于过度疲劳,马恒昌得病了。医生劝他休息治疗,他仍带 病坚持工作,终于带领小组把20天的任务只用15天就完成了,向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节日献 了礼。
    “五一”节前,工厂号召全体职工开展“红五月”劳动竞赛。马恒昌和他的小组积极响 应,并向其他班组提出挑战。为确保产品质量,在业余技术研究会的基础上,小组内实行产 品互检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机械保养制度以及产品交接制度。小组成员每人担负一项管理 责任,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小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在马恒昌带领下,小组月月超额完成 生产任务。9月初加工螺旋铣,用28天完成了两个月的生产指标。到年底,全组共生产7000多 件产品,产品质量百分之百合格,有7名工人创造了10次新纪录。
    工厂及时总结马恒昌和车工一组的劳动竞赛和民主管理经验,在全厂推广。厂管委会为 车工一组记集体功1次,为马恒昌记一等功,正式命名一组为“马恒昌小组”,授予一面“发 扬革命集体英雄主义”红旗。
    1949年9月,马恒昌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开国大典上 ,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后不久,马恒昌代表小组向东北地区工业战线,倡议开展创 新纪录运动。在创新纪录运动中,马恒昌小组改革和创造先进工具18种,有10名工友创造了 新纪录,月月完成国家生产计划,产品质量百分之百合格。全组共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9 次、三等功6次,誉满东北,名扬全国,成为全国工业战线一面红旗。
    1950年4月12日,东北总工会发出推广马恒昌小组先进经验的通知,东北各地产业工人热 烈响应。各地厂矿企业职工,自觉地学习和推广马恒昌小组民主管理经验,先后涌现出6553 个马恒昌式的先进班组。这些先进班组的带动和影响,对加快全区工业生产速度、保证产品 质量上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
    1950年9月25日,马恒昌出席全国首届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会上马恒昌小组艰苦 创业和工人参加民主管理的先进经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及与会 代表的高度重视。认为马恒昌小组开创了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一代新风。代表们一致推举马 恒昌小组为全国模范生产小组。9月30日晚,马恒昌应邀参加毛主席举行的庆祝国庆周年盛大 宴会。马恒昌代表东北工人阶级向毛主席敬酒,并和毛主席亲切握手。当马恒昌回到座位后 ,各路英雄纷纷和马恒昌握手,以分享荣誉。
    1951年1月17日,马恒昌小组向全国工人发出倡议,开展支援抗美援朝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运动,得到全国1.8万多个生产班组300万职工的响应,在全国形成了生产竞赛高潮。这一年 ,马恒昌小组提前两个月完成生产任务,创造69项生产新纪录,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9.75 %。用增产节约款,购买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马恒昌担任车间主任,随后又脱产进修学习,担任过全国总工会劳动部副部长 。
    1954年,马恒昌任工厂总机械师,在党内被选为党委书记。主管全厂机械设备维修、改 造、更新工作,成为国营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他带领技术人员研究改进工具,提高生产 效率。同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与管理国家大事。70年代初,他兼任齐 齐哈尔市技术协作委员会主任,致力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经验工作。1973年后,不顾年 老体衰,仍以忘我的革命精神,到东北三省和全国各地进行刀具表演,为传播先进生产技术 而奔波。他顶着被“四人帮”批为“唯生产力论”的危险,约集苏广铭、孙茂松等劳模,组 成技术服务队,到处鼓励劳模大干社会主义。
    1978年,马恒昌和职工群众共同研制出数控机床和显示装置。国务院有关负责人认为, 马恒昌小组在三大革命斗争中起了带头作用,应予嘉奖。1978年8月28日,国务院在人民大会 堂举行为马恒昌小组命名大会。马恒昌小组历任13位组长和6大工人民主管理员,胸带红花, 前排就座。康世恩副总理代表国务院,把绣着金字“三大革命斗争英雄集体”的锦旗,授予 老英雄马恒昌、新英雄马江林小组代表,全场掌声雷动。
    马恒昌的传人,这时有的已是国营企业的厂长,有的是研究所所长,有的是科处长,没 有一个掉队的。人人都无愧于马恒昌小组成员的光荣称号,不管岗位在哪里,都以老组长马 恒昌为榜样,艰苦奋斗,勇于奉献,保持并发扬工人阶级的本色。
    马恒昌小组建立以来,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创造性劳动,屡建功勋,成为全国工交 战线以及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年年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36年完成53年零4个月的生产标 准工作量。始终是全国工业战线上永不褪色的英雄集体。
    老英雄马恒昌一贯坚持无产阶级的优良传统作风,全心全意,精益求精,毫不利己,一 生助人,受到党政领导和职工群众的高度赞扬。马恒昌先后当选为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85年7月18日,马恒昌因患癌症,医治无效,猝然逝世,终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