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成椿
鞠成椿,1908年出生在阿勒楚喀城的一个富裕农家。1917年入哈尔滨上号小学读书,19
22年升入哈尔滨东华中学(特区二中),1925年毕业后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1929年去
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继续求学。
大学毕业时,家乡已被日军侵占。鞠成椿怀着抑郁、苦闷的心情携眷回到了哈尔滨。此
时,当地日伪政权机关,曾多次拉他就任伪职,他则以民族气节为重,以身有宿疾为借口,
迟不就职。加上剥削阶级家庭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亲族之间的勾心斗角,更使鞠成椿处于
极度愤懑、忧虑之中。从此他沉默寡言,闭门读书,试图寻求新的出路。后来由于接触到思
想进步的朋友,阅读进步书籍,悟出人生、社会、家族与私有财产等方面的道理,毅然于19
41年宣告与家庭脱离关系,并将其在分家时个人分得的110垧 土地全部卖掉,所得钱款,除
留下自家生活费用外,余款伪满洲国币1.5万元,慷慨捐助阿城孤儿院。此举,深受全院乃
至社会的称誉,阿城孤儿院特赠鞠成椿名誉院长称号。
1942年,鞠成椿应阿城孤儿院之邀,将家迁到阿城居住,并主持孤儿院事务。当时全院
共收养孤儿70余名,这些孤儿所需衣、食及教育费用,除农场收入部分外,其不足部分全由
鞠成椿个人承担。1943年夏,经伪阿城县公署批准,孤儿院采伐自有山林木材,准备扩建房
舍。不料到冬季往回发运时,伪政府机关竟故意刁难,不发给木材出山证明,意在索贿。对
此,鞠成椿大义凛然,宁让木材困倒在山,也不乞求日伪官吏的怜悯。同年秋季,为了募化
社会救济基金,以阿城慈善会与孤儿院的名义举办“盂兰盆会”。由于事先未向伪警察署申
请备案,以致数名伪警察闯入会场,狐假虎威,盘根问底,并勒令鞠成椿于次日到警察署候
审。鞠成椿早有思想准备,事前曾向伪县公署办理批准手续。因此,翌日他手持批件到伪警
察署,义正辞严,据理力争,使伪警官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1945年春,为收容非婚生婴儿,鞠成椿在自家设立育婴堂1所,以拯救被遗弃的婴儿。自
己出钱购置乳品、糕点,雇用乳娘哺育,直到婴儿长到七八岁时,再送到孤儿院读书。1945
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孤儿院由人民政府接管,办院方式转为私有公助,鞠成椿任
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鞠成椿在社会救济事业中,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发展生产
自给。为孤儿开辟果园,栽植果树达4000余株,养蜂30余箱。1952年鞠成椿转任阿城县生产
教养院副院长,收容孤儿达200余人。
鞠成椿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社会救济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受到社会上的称赞。从
1956年到1966年曾连任人民政协阿城县委员会常委。
“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鞠成椿惨遭批斗和隔离审查,被诬为“历史反革命”。在忧
患中鞠成椿患了不治之症,于1977年7月7日逝世,终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