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容
贾容,原名贾小蓉。1913年10月23日生。安徽省怀远县人。幼年随父来东北,定居于吉
林省延吉县。1930年毕业于吉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不久,随家迁往哈尔滨,入三江会馆附
设的俄语传习所学习俄语。
1932年毕业后,考入道里邮政第二支局任职,负责处理俄文信件。1934年被聘为哈尔滨
市的《东三省商报》记者。
贾容早在师范就读时,就酷爱戏剧艺术,读了许多中外戏剧名著。毕业那年,还自编一
个小话剧,在学校演出,一时轰动延吉县城。到哈尔滨后不久,积极投身于哈尔滨市文艺界
的戏剧活动。在30年代,他在当时左翼文艺界的影响下,经常参加新剧演出,有时也自编、
自导、自演。他曾几度出现在当时进步文人聚会的“牵牛房”(在道里公园附近,因庭院爬
满牵年花而得名)。1932年哈尔滨发大水,在赈灾义演活动中,曾饰演莎士比亚名剧《罗密
欧与朱丽叶》中的罗密欧。他的大胆表演,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著名作家骆宾基在回忆
录中写道:“直到认识金剑啸与贾小蓉之后,我才对哈尔滨产生热恋的感情,他们应是哈尔
滨的灵魂。”
在邮政支局任职期间,贾容与中东铁路职工刘焕秋等一些爱好电影艺术的青年,在一个
资本家的赞助下,自筹资金组建寒光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拍了两部无声影片。贾容在第一部
影片《可怜的她》中扮演了一个角色。这部影片在哈尔滨和辽、吉两省演出后,被上海人买
去,拿到南洋去放映。在由刘焕秋执导的影片《人间地狱》中,贾容兼任助理导演。1936年
寒光股份有限公司倒闭,贾容被明声影片公司聘去,在那里编导一部反映大学生活的影片《
心》。后因当时日本人组织“满洲映画协会”的排挤和资金不足,明声影片公司被迫关闭。
1939年,贾容又和刘焕秋去吉林市创办秋星院。他主张影院兼演话剧,终因意见不合,
于1941年只身返回哈尔滨。此后组织过南京、飞飞、银星等剧团,进行演出。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贾容联合郝捷珊、李志伟、周继先等人,先后组织
了东北解放剧团、兄弟剧艺社、新民剧团、哈旅剧团等,演出进步戏剧。如由他编剧导演的
《热血》,以青年爱国地下工作者英勇奋斗为主线,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残酷镇压中国人
民的罪行,在丽都电影院(今儿童电影院)上演,引起极大的反响。解放战争时期,贾容曾
短期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过。自1950年起,在沈阳东北文化部戏曲改进处任职,兼任《戏
曲新报》的编辑,参加评剧《小女婿》、《小二黑结婚》的编审工作,编辑发表徐菊华改编
的京剧《白蛇传》和陈伯元的新编历史剧本,以及大型说唱《英雄司机赵洪亮》。此外,还
写了一些有关戏曲改革的理论文章和评论。
1954年东北大区撤销后,贾容调来黑龙江省文化局,仍作剧目工作。曾参加黑龙江省评
剧老艺人倪俊声、张凤楼的舞台艺术记录整理。改编出版评剧现代戏《平原烈火》(原为同
名小说),获省第一届戏剧汇演剧本奖。又根据旧戏《刘云打母》,改编发表评剧《摔子劝
夫》。还以陈除、吕明夫、石力、甲戎、为群等笔名,发表一些戏曲研究和评论文章。也以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社外编辑名义,参与评剧《猎犬失踪》、《八女颂》、京剧《嫩水雄鹰》
等剧本的编辑出版工作。
1962年秋,他被调到齐齐哈尔市,在市曲艺团艺术室从事专职创作。《嫩江日报》、《
齐齐哈尔日报》曾发表过他的二人转作品以及一些戏剧评论文章。
1970年以后,他在齐齐哈尔市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市群众艺术馆的前名)做编辑工作,
精心修改业余作者的来稿,不辞辛苦地辅导每个业余作者,受到业余作者的一致称赞。1979
年退休后,不顾体弱多病,经常撑着病体,对上门求教者作精心辅导,修改作品,为繁荣业
余文艺创作,献出了最后的余热。
1983年4月1日病逝。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