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孙淑芝

  孙淑芝,女,1914年4月28日生。奉天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人,后迁居哈尔滨。193 7年毕业于哈尔滨市第二女子高等学校。先后在哈尔滨市马街小学、南马路小学、经纬小学任 教员。由于她不甘心为日伪当局所推行的奴化教育出力,在从教几年后,毅然到工厂去作事 务员。
    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重返教育界,在新城小学校(现尚志校)任教。
    在解放战争时期,老解放区的小学教育提倡“打入孩子群,深入了解孩子”的做法。孙 淑芝由此受到启发,并最先在一年级学生中实行思想教育和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 到良好的效果。在全市小学教师会上介绍她的经验,受到人民政府的表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加努力钻研业务,积极进行创造性探索。在低年级语文教学 中,成功地总结出“四会”(会听、会写、会读、会讲)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打破了过去 三四年级开始作文的惯例,从小学二年级就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口述能力,继而再适当地转 入笔述能力的训练。她创造的这种从口头表达能力到笔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至今仍为许 多教师运用。
    在培养教育学生过程中,坚持智育、德育并重的教育思想。平时注意言传身教,为人师 表。在教学中,善于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知识讲授之中,使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学校、市和省教育部门,多次举行孙淑芝老师的公开教学课,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她 不断地把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为教育理论,先后撰写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 品德教育》、《对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为什么热爱教育事业》等文章,分别刊载 在《人民教育》、《东北教育》、《黑龙江教育》、《教学研究》等刊物上。1951年,松江 省教育厅专门召开会议,推广她的教学经验。1952年,《人民教育》杂志刊登她的“教学六 大特点”。1960年,中共哈尔滨市委批转中共道里区委《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学习孙淑芝 活动》的报告。她的事迹在市教育战线产生很大影响,涌现出翟敬贤、袁凤英等一些优秀的 教育工作者。
    孙淑芝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赞扬与奖励。1947年全市学校开展的“ 三模”(模范学校、模范教师、模范学生)活动中,被评为模范教师。1949年,哈尔滨市人 民代表会议授予她“一等模范教师”称号。1951年,被评为松江省“特等优秀教师”。1952 年,被选为哈尔滨市工会联合会执行委员,并出席了1953年召开的全国总工会第七次代表大 会。1954年,被选为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主 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同月,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参观团的成员赴苏联考察。孙淑 芝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4月被任命为经纬小学校副校长。
    孙淑芝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一直保持着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 也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爱。“文化大革命”中,身患重病,仍没有躲过被揪斗的厄运,致 使病情恶化,于1968年11月13日含愤逝世。终年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