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阳
唐景阳,又名达秋、林珏。1914年4月28日生。黑龙江安达人。自幼家境贫寒,勉强读完
小、学和初中后,就开始当学徒,打短工,以帮助家庭维持生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一度参加霍刚领导的抗日部队。1932年到哈尔滨,考入
北满特区第二中学高中部师范科。学习期间,加入了抗日会,积极参加校内秘密抗日活动,
在中共地下组织成员丛林、李志超的领导下,散发反日传单,油印小册子。
唐景阳酷爱文学,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文学创作。从1933到1936年,先后在《国际协
报》文艺周刊上发表诗文30余篇,成为当时哈尔滨进步作家群体中颇有影响的一员。
1934年冬,在二中师范科毕业,任哈尔滨市鼎新屯小学教员。1936年6月,日伪当局对抗
日组织和爱国者进行“大检举”、“大逮捕”,唐景阳被迫与爱人周玉兰,离开哈尔滨去上
海,投身于东北作家群,从事文学创作和教育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上海
文艺党支部秘密活动。党组织还委派他参加鲁迅全集的校对工作,以及和白朗等人编辑《夜
哨丛书》等。他以林珏为笔名,在《中流》、《新知识》等进步刊物上,发表一些反映东北
抗日斗争的报告文学和散文。他创作的《山村》、《铡头》等,被收入巴金主编的烽火丛书
。
1941年2月,唐景阳被派往苏北解放区,在盐城任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文学系教授。学
院停办后,参加新四军第三师鲁艺文工团。9月,调盐阜区联立中学任教导主任兼中共支部书
记(校长由行署主任宋乃德兼任),主持学校工作。当时,正是解放区最困难时期,苏北又
是抗日游击区,工作、生活异常艰苦、紧张。唐景阳亲身参加对日寇的反扫荡斗争,经受血
与火的考验。
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后,唐景阳被派回东北地区工作,1945年11月12日到达哈尔
滨,是开辟哈尔滨市工作的重要成员之一。1945年11月,根据中共北满分局决定,松江省党
政机关主动撒离哈尔滨去宾县,哈尔滨市委转入地下,停办《松江新报》,以唐景阳名义出
版《哈尔滨日报》(唐为该报社社长)。当时,在哈尔滨公开以共产党员身份与国民党周旋
的只有唐景阳和担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的李兆麟将军。《哈尔滨日报》创刊后,公开发表《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委员会告全市人民书》,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揭露国民党抢占
东北的阴谋。
1945年12月,国民党接收大员来哈尔滨后,国民党特务对中共地下组织猖狂地进行破环
。1945年12月8日,哈尔滨日报社总务科长李钧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将
军又被国民党特务密谋刺死。这期间,唐景阳曾多次接到恐吓信和电话,两次被打黑枪。但
是,唐景阳临危不惧,带领报社全体人员坚持党的宣传工作。针对群众中存在的对国民党的
盲目正统观念,以及崇美、反苏等思想情绪,做了大量有效的宣传报道,对教育人民、团结
人民、打击敌人,起了重要作用。
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哈尔滨。5月3日哈尔滨市政府宣告成立,唐景阳任
市政府秘书长兼文教局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批示精神,他在接管
旧学校、改造旧教育、争取团结广大教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5月任《东北日报》社副
社长,中共哈尔滨市委委员。1947年2月,调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
1950年5月,唐景阳调任松江省人民政府文教厅长、省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府委员。
1951、1952年兼任松花江师专校长。在他主持领导松江省教育工作期间,努力改革旧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正规化的新型教育,为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发展工农业余教育
和师范教育作出了贡献。
自1951年开始,他亲自倡导全省各级教育行政干部、教师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研究
并推广苏联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改革现行的学制、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学校工作的计划
性,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工作新秩序。
唐景阳注重全面落实教育方针,要求学校一定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的位
置摆好,要“以革命思想、科学知识与健康体魄相统一全面发展”的思想教育学生,尤其重
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1950年冬,亲自主持召开全省中学、师范教师大
会,总结交流结合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经验。
1951年春,他为《松江教育》撰写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学习提纲》,号召
教师“学习掌握与运用马列主义的科学观点,来研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用这个科学的观
点与方法来教育青年一代”;有计划地组织全省教师,系统地学习《实践论》、《政治经济
学》、《社会发展史》等理论著作;还利用寒暑假,开办中学教师政治、业务训练班,开展
思想改造运动;组织各地开办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文化补习学校,以提高教师的政治与业务
水平。
1953年夏,他带领松江全省中学、师范校长,深入牡丹江第一中学检查工作,总结经验
。启发教育校长们应该如何当校长,领导好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思路政治教育和搞好行政
管理。
唐景阳待人坦诚热情,平易近人,思路清晰,谈吐幽默,工作细致深入,在黑龙江省教
育界享有较高的威望。
1954年5月,唐景阳从松江省调到沈阳师范学院任副院长,1958年5月转任辽宁大学副校
长。他依然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学校的建设上,给师生员工留下深刻印象。
1959年,党内开展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运动。唐景阳受到错误批判和开除党籍、撤职降薪
的处分。唐景阳一直坚持自已的信念,没有动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他一面向组织申诉,
一面认真做好组织分配给自已的工作,表现了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
1964年1月,辽宁大学党委根据唐景阳的申诉进行过一次复查。除恢复原工资待遇外,其
他处分均未更改。当他再向中共辽宁省委申诉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的冤案不仅无
人过问,反因此遭到更大的迫害和折磨。1968年10月11日,其夫人周玉兰(辽宁化工学院党
委书记)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唐景阳忧愤成疾,于1971年5月25日在辽宁大学病逝。终
年57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唐景阳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1980年5月,辽宁大学为唐景阳
举行追悼大会,肯定了“唐景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党的好党
员、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