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万思元

  万思元,1915年11月生,山东省恩县人。少年时期,在家乡小学和济南中学读书。1935 年,在北平读书时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11月,在抗日烽火中参加革命,回家乡 组织抗日游击队,任队长。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民运股长。 1939年转到地方工作,历任山东省东平县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章丘县文教科长、武装科长 、代理县长,寿张县抗日联合会副主任,范寿朝阳边行政办事处主任,河南省临颖县县长, 湖北省襄枣县县长。抗日战争期间,万思元不避艰险,发动群众坚持抗日斗争,并以作战机 智勇敢闻名。1941年他曾率领一支十几人的手枪队奇袭被日伪军盘踞的章丘县城,取得以少 胜多的胜利。在1942年的一次反扫荡中,曾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在范县七区全歼过一股伪军 和汉奸队。事过20多年,当时在范县坚持抗日的八路军“吴忠团”团长吴忠(建国后曾任北 京卫戍区副司令员),仍称赞万思元为那次反扫荡斗争所作的贡献。在山东省东平、章丘、 寿张一带,提起抗日年代的万思元,人们都叫他“万老虎”。
    解放战争时期,万思元奉调到辽东地区工作,先后任辽宁省复县县长、中共复县县委书 记,盖平县县长。后随军南下,1949年任广东省广州市法院副院长,1953年任院长。万思元 在复县和盖平两县工作时,对加强当地政权建设,发动群众参加土改运动和发展生产作出了 贡献,并与当地人民结有深厚情谊。
    1958年4月,万思元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分配来黑龙江省,任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委 员会副主任、省体委党组书记,主持省体委的全面工作。当年,正值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召开 前夕,万思元到职后,立即投入到迎接第一届全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在他的具体主持 下,省体训班集训运动员600多人。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省辖市及大部分县 也组建起集训队,全省参加集训的运动员近万人。
    1959年下半年,黑龙江省参加第一届全运会代表团成立,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副省长 王一伦担任团长,万思元为副团长。他深入训练第一线,具体帮助运动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各种场合以多种形式勉励运动员勤学苦练,为国争光,为省争光。他经常对运动员和教 练员们说:“搞体育运动就要争冠军,我就喜欢冠军。”第一届全运会黑龙江代表团取得团 体总分第七名的好成绩:田径、举重、自行车、射击、摩托车、航海多项、飞机跳伞等7个项 目上获得14个冠军,有8名运动员打破9项全国纪录。
    万思元还从加强体育人才培养的长远需要出发,积极主持和参与了哈尔滨体育学院的筹 建工作,并由他兼任哈尔滨体育学院的院长和体育学院党委书记,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了 大量工作。他还深入到农村、工厂、学校等基层单位,满腔热情地帮助总结开展群众性体育 活动的经验,并通过召开各种现场会和座谈会的形式加以推广,为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 作出了一定贡献。
    1959年2月,第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行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贺 龙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体育代表团的团长说:“黑、吉两省具备发展冰雪运动的条件,你们 要把冰雪作为重点来抓,下决心把冰雪运动搞上去,国家的冰雪任务就落在你们黑、吉两省 身上了。”万思元作为黑龙江省参加第一届全国冬运会代表团副团长,当面聆听了贺龙副总 理的指示,深受鼓舞。这时,省体委新任主任已到职,万思元任副主任,分管冰雪运动。
    按照省里的安排,由他负责组建了黑龙江省第一支速滑队,他是黑龙江省乃至新中国冰 雪运动队伍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经过万思元的积极筹划,省速滑队于1960年6月建立。当时,省速滑队肩负着直接代表国 家参加世界锦标赛的任务。对省速滑队的运动员,万思元视为“国宝”,对他们倍加关心爱 护。他要求省速滑队的工作必须抓紧、抓实、抓严、抓细、抓好;每个干部和教练员对每个 运动员的思想情绪、训练状况、身体反映、饮食起居、婚姻恋爱等,都要了如指掌,每个周 六必须向他作一次全面汇报。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思想情绪有什么波动,他要管;队内伙 食怎样安排,运动员身体不适,要不要用药,他都要过问。由于万思元对队伍管理要求严格 ,他本人又以身作则,干部和教练员们都自觉地做到了常年与运动队同住、同训、同生活, 队内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前头。万思元为人坦诚,表里如一,是非分明,教练员们工作起来都 觉得心情舒畅,运动员们也视他为老师、挚友。有两位成绩拔尖的女运动员,经过万思元做 工作,模范地遵守了运动队“迟恋爱,晚结婚”的规定,一直到退役后才结婚。
    1964年,省体委主任调离,万思元又主持体委的全面工作。他仍象以前一样,以大部分 时间蹲点在省速滑队里。干部和教练员们都高兴地说,万主任真是抓住了重点,成了“管冰 的主任”。
    万思元并非“体育科班”出身,但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教练员们提出的建议和要 求,总是认真听取和采纳,使教练员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他多年坚持与教练员和运 动员一起研究制订训练计划,多年坚持看训练和比赛。省速滑队每年冬季到黑河、满洲里等 地进行早期上冰训练,他也随队前往,并且冒着严寒,起早贪晚地看训练课。在看训练课中 ,他经常为运动员卡表计时,每逢哪个运动员滑出好成绩,他一边看着表,一边高兴地说: “好成绩!好成绩!”看到万思元那种极为认真、极为高兴的样子,运动员们滑起来特别起 劲。
    1957年,我国第一次参加世界速滑锦标赛时,许多对手来自开展冰上运动已有100余年历 史的国家。面对我国速滑队如此低的起点,万思元一直牢记贺龙副总理的期望,以赶超世界 先进水平为目标,鼓励运动员们勤学苦练,为国争光。60年代初,他适时地组织教练员和运 动员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确立了“低姿势、大幅度、高频率”的技术风格,加之运动 员们都能自觉地吃大苦,流大汗,在艰苦条件下参加大运动量训练,使得黑龙江省的速滑运 动水平有了不断提高。1961年,女运动员刘凤荣参加世界锦标赛,全能名次从上届的第十六 名跃居第四名(前三名均为苏联运动员),按国家排列居第二位。1962年,男运动员王金玉 获世界锦标赛全能第五名,并获“亚洲最佳速滑运动员”称号。
    1963年是黑龙江省速滑运动在世界锦标赛中成绩最辉煌的一年,也是万思元付出艰辛结 出丰硕成果的一年。在当年于日本举行的世界速滑锦标赛上,罗致焕以2分9秒2的成绩夺得男 子1500米冠军,王淑媛以1分34秒6的成绩获得女子1000米亚军;罗致焕和王金玉还双双打破 了男子全能世界纪录。在世界冰坛上取得冠军,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当罗致焕登上领奖 台,赛场上奏起中国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万思元也和在场的旅日华侨、代表团全体 成员一样,激动万分,流出了激动的热泪。万思元率队归来后,受到贺龙副总理和中共黑龙 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从1959年起,万思元多次率队参加世界比赛。每次到国外参赛,他都注意做好队员的思 想教育工作,鼓励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同时为加强中国运动员同世界各国运动员和 人民之间的友谊、维护祖国的尊严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1959年去挪威奥斯陆参加世界锦标 赛,在一次宴请中,挪威有关人员竟在我代表团的餐桌上放置了国民党的旗帜。万思元看到 后立即提出了抗议。直到餐桌上换上了我国的五星红旗,方率队入席。1963年去日本参加世 界锦标赛时,中日两国尚未建交。日本有关方面对我代表团的入境签证、食宿交通、赛前训 练等多方刁难。面对日方的种种不友好行为,万思元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 斗争,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在箱根参加国际邀请赛时,有一天在比赛场上,一些旅日华侨和 台湾的留学生们,打着五星红旗为中国运动员助威,竟遭到日方工作人员的制止。万思元得 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找到日方进行了义正辞严的交涉,并对华侨和台湾留学生们说:“中国 人不打中国国旗,打什么旗?打!”从此,日方有关人员未敢再加制止。
    当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速滑代表团也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 世界锦标赛。这两个代表团参加世界比赛的经验不多,万思元便主动向他们介绍有关情况, 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参赛中的困难。3个代表团彼此配合,协调行动,相处得十分融洽。朝鲜 和蒙古的朋友们都称赞万思元是中国、朝鲜、蒙古“3国代表团的团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万思元受到错误批判,遭到迫害。当时给他罗织的罪名是 “不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搞冰上独立王国,是黑龙江省和国内的冰霸”。1967年,省革命委 员会成立时,万思元被推选到省革委会文教组工作,任体育组组长。1968年5月,省体委被军 事接管后,万思元被作为“漏网走资派”又被“揪”回体委,再遭迫害。1972年,省体委恢 复,万思元被重新任命为省体委副主任。
    万思元重返省体委后仅1个月,便积极支持恢复了省速滑队,并想方设法为运动队保留了 8名运动员和3名教练员。速滑队很快恢复了训练。在重建省速滑队的同时,万思元还顶风冒 雪地到尚志县乌吉密公社,考察了那里的滑雪场和中、小学的滑雪活动,使群众性的滑雪活 动和雪上运动训练,在全省靠山地区得以恢复并广泛地开展。
    1974年初,全国冰上运动大会的速滑比赛在牡丹江市举行。万思元仍象过去一样,赶到 那里指挥队伍参赛。他一连几天在冰场上临阵指挥,过度劳累,患了感冒,引起心脏不适。 由于赛事紧张,未得很好治疗和休息。大会结束后,又赶回哈尔滨市,以抱病之躯接待了一 个外国体育团队的来访。在接待中心脏病再次发作,不得不住院治疗。从此一病未起,于19 74年4月逝世。终年59岁。
    万思元生前于1961年当选为中国滑冰协会副主席。他逝世时,国家体委和中国滑冰协会 曾发来唁电。万思元逝世后,全国体育界的广大干部、运动员、教练员都很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