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吴天霖

  吴天霖,1916年11月3日生。江苏省兴化县人。1935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40年毕 业后任上海益中机电公司技术员,后任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电工器材厂桂林第四厂助理 工程师。1946年7月,由资源委员会派遣,赴美国西屋公司实习水轮电机的设计和制造。194 7年12月回国后,工作于湘潭电机厂。1950年9月,调到沈阳东北电工局技术处工作。同年, 随局搬迁来到哈尔滨。吴天霖早有为发展祖国电机事业献身的愿望,但在不能自行设计制造 发电设备的旧中国,远大抱负得不到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立 志填补我国不能设计制造发电机的空白。
    1951年,丰满水电站7万千伏安水轮发电机的1.38万伏高压线圈被击穿,机组停运。当 时,我国只能生产6000伏安的线圈。在这关键时刻,他知难而上,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日夜 奋战。半年时间试制成功“100号”线圈,使机组得以修复发电,并为以后生产高压绝缘线圈 积累了经验。该线圈曾作为我国一项重要技术成果,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同年年底 ,吴天霖与工人和技术员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试制出我国历史上第一台800千瓦水轮发电 机,成为我国发电设备制造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1964年,吴天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代表。1965年,调任东北电力建设公司 成套设备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此后的10余年间,参与主持设计制造了官厅水电站1万千瓦水轮 发电机、新安江水电站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云峰水电站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以及刘家 峡水电站2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使我国水轮发电机的设计制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技术 水平显著提高。
    吴天霖是新中国第一代电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发展我国电工事业和制定技术政策 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云峰电站4台机组,原定方案均从苏联订货,鉴于当时中苏关系恶化, 他和俞炳元等一起上书周恩来总理,建议并获准其中的3台机组,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取得 成功。
    他在电机制造上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哈尔滨电机厂生产了7. 25万千瓦和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以后,他主持编写了《水轮发电机的电磁计算》、《机械计 算》、《通风冷却计算公式》等设计计算手册,于1963年由技术标准出版社出版,并被国家 机械工业部指定为水轮发电机行业指导性文献。
    吴天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曾担任厂工程师政治理论 学习组组长,使工程师学习组学有成效,多次被评为厂和哈尔滨市的先进学习小组。此外, 还培养了一大批水轮发电机的设计制造技术人员,其中不少人成为全国各水电设备制造厂的 技术骨干。
    吴天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隔离审查。在强迫劳动中,因公 负伤,于1969年9月30日在哈尔滨去世。终年53岁。中共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于1978年11月 24日在哈尔滨电机厂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平反,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