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铁中
季铁中,1916年11月生。吉林省(今黑龙江)宾县人。在中小学时期,受进步师生的影
响,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组织了反对本县教育当局的学潮,发起并组织反日救国读书会,传阅
进步书刊,开展反日救亡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共产党员李西山的培养下,季铁中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转为党员。在哈尔滨受训期间,向李兆麟、冯仲云汇报了宾县抗日
活动开展情况,并接受了回宾县发动群众,坚持抗日的任务。
1933年4月,任中共宾县特支青年委员兼青年团特支书记,负责组织宾县抗日武装。193
4年参加了赵尚志、张寿篯(李兆麟)领导的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先后任政治部青年委
员、政治指导员。季铁中在作战中机智勇敢,与战友一起多次粉碎日伪军的“讨伐”,袭击
五常堡,参加了大青川突围。这些对扩大铁道南以三股流为中心、铁道北以侯林方为中心的
两大游击区,作出了贡献。1935年奉命返回宾县,组织抗日游击武装。
1936年中共宾县
地下组织遭到破坏,季铁中到吉林工科学校隐蔽,1937年到北平。1937年,“七七”事变后
,党组织派他到冀南石友三部队做统战工作。同年10月,在刘大风等领导下,建立了冀南第
一支抗日武装——118师游击队。这支部队后被编入主力部队东纵一团。季铁中先后任指导员
、团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第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过“百团大战”和冀南地区一些
重大战斗,以及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他在收编、改编刘相友等土匪武装的工作中
,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使很多土匪武装相继走上抗日道路。
1944年初,季铁中被派往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从延安重回东
北,到宾县收编伪保安队,任县大队政委,1946年1月,任松江军区哈东一分区政治部主任。
他率部清剿延寿、五常一带土匪,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深山密林里。1947年调任松江军区政治
部主任、松江省军事部长、中共松江省委委员。他在主持松江省军事工作中,积极配合地方
进行土地改革,建立新政权和组建民兵队伍,为建立解放战争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做了大量
工作。美帝国主义侵朝战争爆发后,积极响应中央“抗美援朝”的号召,于1950年被调任42
军124师政委,赴朝作战。协同师长指挥了黄草岭阻击战以及宁远、洛宁里等战斗。在朝鲜战
场,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归国后,任东北军区政治文化干校校长,后转任东北
军区工程兵政委。
1960年季铁中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由部队转业到大庆参
加石油大会战,任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到任后,他把行李搬到一大队一中队,和工人吃住在
一起。工作中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在施工的紧张阶段,和工人一起,背负肩扛砖瓦砂石到
现场。对工程的指导具体,要求严格,保证了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出色地完成了油库、泵站
、井口安装、管道敷设等多项基本建设施工任务。对职工生活十分关心。当时正值国民经济
暂时困难时期,为了让职工、家属吃得饱、睡得暖,经常下食堂研究改善伙食,深夜冒雨查
访职工住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群众赞誉他说:“老八路作风在石油会战中得到了
发扬”。他领导的工程指挥部曾被誉为善于打硬仗的“石油野战军。”
1963年底,季铁中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问题得到了甄别,被调任大庆炼油厂副厂长。他和
其他领导人一起,一面抓新装置的建设和投产,一面抓职工的思想和技术培训。自己也坚持
学科学技术,力争由外行变为内行。
1964年,季铁中调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后任工委副书记。在主持油田政
治工作期间,坚持深入基层,为加强石油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作了不懈的努力。十年
动乱期间,遭到残酷迫害。他在主持油田生产部工作时,同轻视、排斥知识分子,践踏科学
技术,打击迫害革命干部的极“左”路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科学
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为油田持续高产5000万吨奠定了基础
。
1979年彻底平反后,季铁中调石油部任党组成员,政治部副主任,1980年任国家石油部
副部长。1982年离休后,时时关心石油工业发展。在病重住院时,经常了解石油生产情况。
1985年4月23日病逝于北京。终年69岁。生前著有革命回忆录《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