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徐 明

  徐明,原名徐锐,1916年出生。吉林阿城(现黑龙江省阿城县)人。家在柴市门外东关 街,务农,家境较为富裕。1922年就读哈尔滨三育小学。1929年考入哈尔滨东省特别区区立 第一中学。
    在校期间,结识了一些进步教师和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懂得了一些革命道 理,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30年秋,在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筑吉会路斗争的学潮中 ,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贴标语,撒传单,被校方开除学籍。之后,去北平寄居在姐姐家 ,继续求学。
    1932年9月在学校加入中国反帝大同盟,11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于抗日救亡 活动。1935年,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当学生游行队伍到国民党当 局请命时,被荷枪实弹的警宪阻拦在城门外。面对白色恐怖,游行的学生义愤填膺,徐明带 头大声疾呼:“同学们!中国人的城门,已经不许中国人进了!城门自古以来象征中华民族 的光荣和自由,如今,汉奸走狗们把中华民族的光荣和自由都出卖啦……”。这义正词严的 怒吼声,更加激发了大家的愤怒情绪。顿时,“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在北平上空久久回荡。不久,徐明参加了 “南下扩大宣传团”,和进步学生们一起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抗日救国真理。
    1936年 ,徐明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河北省委干事,中共东北军六十七军工作委员会书记,北平 东北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在北平东北大学从事革命活动时,被捕入狱。在狱中,立场坚定 ,坚强不屈,表现了一个革命志士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气慨。
    徐明获释出狱后,正值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去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出校后 ,任西北青救会军训部部长、旅政委、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代理书记、中华民族解放先锋 队总队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后调中共晋察冀分局任青年部部长,中共北平地委宣传部部长、 民运部部长。
    1944年进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抗日战争中,徐明多次率部队转战华北、华 中各地,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党组织派徐明到东北工作。1945年10月23日同丁秀 、于立人等,到达黑龙江省海伦县,与张光迪等抗联干部共同开展清剿土匪、建政、建党工 作。成立了中共海伦县工作委员会,对外称红军之友社。11月16日,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 会决定海伦作为全省一等战略基地,组建中共中心县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海伦中心县工委 ),徐明为书记,隶属省工委领导。中心县委管辖海伦、绥棱、拜泉、明水、依安(泰安) 等县工委工作。徐明在组织这一地区清除匪患,建立和巩固新政权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 。
    1946年11月,经省委批准撤销海伦中心县委。徐明先后任黑龙江军区政治部代主任,警 卫旅政治委员,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辽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东北1947年 冬季攻势和平津战役。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一六二师副政治委员,兼郑州军分区副 政治委员,参加了渡江、广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明担任中南军区航空处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副 主任。1951年春,调任空军第十八师政委。1952年选送军事学院深造,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知 识。1955年评定军衔时,被授大校军衔。1956年于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北京防空部队副参谋 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
    1958年10月,调到国防科学委员会担任国防科研的领导工作。1961年晋升为少将。先后 任第二十训练基地参谋长,第二十试验基地司令员。参加了导弹、卫星发射试验的组织领导 工作。在工作中,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怕艰难困苦,长期奋斗在戈壁沙 漠、为中国火箭、卫星的发射试验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徐明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蒙受不白之冤,被 关押和审查达8年之久。在逆境中,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体现了一 个革命军人的高风亮节。1979年3月12日,中共国防科委作出决定,为徐明平反,恢复名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徐明又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积极为开创国防科研事业新局 面贡献自己的力量。1978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被选为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徐明参加革命50余年,在长期艰苦斗争环境中积劳成疾,于1985年3月30日在北京病逝。 终年69岁。国家科委对他一生作出的评价是:“徐明同志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位老同志,他 忠于党的事业,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地位和恩怨 得失,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是我军出色的指挥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