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朴奇夏

  朴奇夏,朝鲜族,1917年出生。朝鲜忠川北道玉泉郡人。1954年辗转来到黑龙江省牡丹 江市。经介绍进入牡丹江市农机生产合作社当工人。
    进社后,面对厂房破旧,设备简陋,生产条件差的情况,他不计较工种、报酬。社里缺 锻工,他去打铁;放下钳子又去做木工活;中午别人休息,他还在车间拣料头;晚上别人下 班回家,他清理工具,把合作社当成自己的家,将全部心血倾注在生产上。他克服文化水平 低的困难,刻苦钻研技术。1957年工厂生产大锤,一个坯料需连烧4火才能锻成,劳动强度大 ,效率低,日产仅40多件。为了提高效率,他累了席地而卧,稍息片刻,饿了啃口干粮,终 于制成了“焖子”,将烧红的铁放进去,一次锻成。后来又经过数十次的改进,制成大锤锻 模,将大锤的日产量增至400个,日产量提高了9倍。
    有一次,他到废铁堆里寻找可供改进设备的材料时,被一块方铁砸断一个手指,忍痛继 续选料。1958年,工厂接受生产林区小铁道道钉的任务。压钉前,必须把长短粗细不同的原 材料,碾成同一规格。开始时,3人1盘炉三班倒,1天只能碾90公斤料。经他反复实验,改进 工具,实现日产1500公斤的高指标。
    另有一次,焊枪回火,面临瓦斯罐爆炸的危险时刻,他临危不惧,猛冲上去,拔掉瓦斯 带,踢倒瓦斯罐,避免一场恶性事故。1961年,朴奇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他和工友 们一道安装20吨冲床时,手动葫芦从三角架上掉下来,砸掉一个脚趾,仅用棉纱缠裹一下, 又继续安装。第二天,因脚伤不能走路,让孩子用自行车把他推到车间继续干活。当他痛得 站立不住时就坐着干,大家劝他上医院,或回家休息,他说:“我呆不住,心里惦记冲床的 安装啊!”
    同年,厂方又接受出口耙子的生产任务。因缺乏专用设备,产量很低。他会同小组工友 ,集体研究解决办法,用边角料制成下料用的切断机,减少加工工序,使日产量提高5倍。在 他的带动下,先后制成滚丝机、120吨冲床等专用设备,使滑车的产量,由原先日产80台,增 至1500台。1973年,又先后试制成磨链机、折弯机、土拉床、对焊机和手动葫芦等生产专用 设备。
    20年来,朴奇夏在生产中致伤10多处,失去了两个手指,一个脚趾。先后完成技术革新 项目311件,改造24种产品的生产工艺,设计制造大、中型设备21台,为国家创造200多万元 的产值。荣获省、市劳动模范的称号,并被评为工人技术员。
    由于积劳成疾,朴奇夏1974年6月26日病倒在机台旁。经医生诊断为肝癌晚期。1974年8 月3日病逝。终年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