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先扬
杜先扬,1918年9月7日生。哈尔滨人。兄妹6人,靠父亲打工养活。1932年,毕业于香坊
上号小学。因生活所迫,16岁开始做帮工,后考入哈尔滨铁路局绥化机务段当擦车夫、炉夫
、外勤准备员。东北解放后,仍在绥化机务段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初期,绥化机务段积极响应“解放军打到哪里,火车就开到哪里”的号召,组
织职工开展“死机复活”活动。1947年7月,为支援前线,机务段的职工克服重重困难,用了
2100个工时和400多小时业余时间,修复一台破损严重的“冂丂(1)96”号机车,但机件老
化,运转一直不正常。刚刚由检查员改为司机长的杜先扬,代表机车组包下这台车。他团结
全组9个人一心爱车。制定11项保养措施,分工负责。全组人员一起搜集零件和检修工具,以
备随时修理机车时使用。当时擦车材料奇缺,他利用洗灌时去割草,用水泡软后,代替棉纱
擦车。加强全组技术理论学习,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过硬本领,并在检修过程中请检修组进
行技术指导,提高检修技术。1948年冬,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推行新行车
法,杜先扬首先接受试行任务。12月15日,乘务237次到南岔站,技术速度达到每小时40公里
,实现安全正点,带动了各机车组。
“冂丂(1)96”号机车,到1949年2月14日,安全走行18个月106579公里,没有甲检,
保持良好状态。这个成绩按原有规定,机车走行3.5万公里甲检1次计算,达到了3个甲检期
;按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1948年新规定,机车走行5万公里甲检1次计算,也突破2个甲检期
。它是东北铁路第一个首创延长2个甲检期新纪录机车,共节省材料费、人工费、检修费、油
脂费等1亿多元(东北币)。同时,利用2个甲检期的14天,多走行2857公里,等于多开绥化
至南岔间12趟列车,按每次牵引20辆车煤计算,为国家增收9444万元。
1949年2月15日,为了表彰96号机车组的功绩,绥化机务段召开庆功大会。会上哈尔滨铁
路管理局局长庄林正式将“冂丂(1)96”机车,命名为“铁牛号”。3月15日,东北行政委
员会铁道部吕正操部长和余光生副部长发布通令,给“铁牛号”机车组全体员工记特等功1次
,授予司机长杜先扬为“铁牛运动旗手”称号,并号召各单位学习“铁牛号”经验。5月1日
,杜先扬出席了“东北铁路首届职工代表暨全路劳动模范大会。”“铁牛号”机车组荣获集
体一等奖,杜先扬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会上余光生局长正式发出“开展铁牛号先进生产者
竞赛运动”的号召。
10月14日,东北铁路总工会召开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广泛开展铁牛运动的决议”。运
动开展一年中,东北铁路18万职工有10979名先进生产者,荣获“铁牛队员”光荣称号,237
4个集体荣获“铁牛号单位”光荣称号,东北铁路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
1949年冬季运输开始,杜先扬等28名劳动英雄,打电报给毛泽东主席,保证消灭一切事
故,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冬运任务。11月17日,绥化、南岔两站堆积大量重车
,杜先扬率领“铁牛号”机车组,并带动全段机车超轴牵引,到月末,多拉208辆重车,提前
完成运输任务。
1950年1月,哈(尔滨)长(春)线货物列车,经常运缓和途中停车,晚点严重。局领导
调“铁牛号”到哈长线做示范。乘务组人员不负众望,在保证安全行车的前提下,坚持超轴
牵引,11天内,多拉542吨,抢点16小时30分。“铁牛号”的成绩,激发了哈尔滨机务段广大
乘务员的积极性。在全段机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2月,“铁牛号”光
荣地承担了牵引毛主席专列的任务。6月,杜先扬作为劳模特邀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同毛主席
合影留念。9月,作为东北铁路工人代表,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代表东北代
表团,向毛主席敬献了“我们誓以最大努力,响应你的号召,为争取国民财政经济状况好转
而奋斗!”的锦旗,再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1年4月,杜先扬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安州军事管理局机务部任机车调度主任。11月
,因病回国。1952年12月到东北工学院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后回到绥化机务段,先后担
任值班员、燃料厂主任等职务。1963年9月30日病逝。终年45岁。
1987年10月1日,绥化机务段全体职工,为继承和发扬“铁牛运动”的光荣传统,缅怀杜
先扬等劳动英雄们的业绩,在本段院内修建了“铁牛运动”纪念碑,并请原铁道部部长、中
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吕正操,题写了“铁牛运动发源地”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