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李芸春

  李芸春,奉天本溪(今辽宁本溪市)人,1919年生。著名外科专家。
    李芸春,1943年毕业于伪满州国立医科大学。1945年至1948年期间,在藤浪教授的指导 下,开展了“颈动脉球”切除术治疗气管喘息的研究工作。该项工作藤浪于50年代初将其作 为两人的共同成果公开发表,受到国内外的好评。
    1948年沈阳解放前夕,国民党拟将东北最大的医疗教学中心——沈阳医学院(现为中国 医科大学)迁往台湾。李芸春组织爱国教师、进步学生日夜守护在学校,并在紧要关头,冒 着极大危险把即将运走的医疗设备从火车站全部夺回,使沈阳医学院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 中。事后曾受到解放军城工部有关领导的接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任命为中国医科大学头、颈、胸系主任。1950年抗美援朝战 争开始后,担任东北医疗队队长和战勤医院技术院长,在东北各地,日日夜夜,废寝忘食地 工作,医治了一批又一批的危重志愿军伤、病员。
    1952年,任黑龙江省医院副院长。在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简陋的条件下,于1955年 2月,在齐齐哈尔进行了全省第一例心包切除术。同年3月和5月,又在哈尔滨进行了另二例心 包切除术,并获得成功,为黑龙江省打开心脏禁区做了开拓性工作。
    李芸春不但擅长胸外、普外且擅长脑外科。1956年10月22日,为脑肿瘤患者谢有作了开 颅手术,用3个小时的时间,从头部颅骨里取出鹅卵大的一块肿瘤。术后患者症状立即好转, 经1个多月的休养出院。这次开颅手术在黑龙江省是首例,李芸春由此成为全省第一个打开脑 禁区的人物,并在东北地区产生很大的影响。
    50年代初期,肺切除治疗结核刚处于起步阶段。李芸春从1952年起,便专门从事手术治 疗肺结核的工作,到1962年止共开展800余例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其间,在黑龙江省结核 病防治院工作时,还为该院培养一整套手术人员。1962年调到哈尔滨结核医院工作时,同样 带出一支技术成熟的胸外科队伍。李芸春成为黑龙江省手术治疗肺结核的奠基人。
    李芸春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1956年,率先带领省医院麻醉科医务人员,首次在国 内进行低温麻醉下的肺切除术,获得成功。此外,还首次在黑龙江省进行肝切除,填补医学 史上的空白,为黑龙江省外科学的各领域做出突出的贡献。
    李芸春医德高尚,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手术中经常站立六七个小时,且 胆大心细,手法敏捷。术前诊断准确,术后经常查房,从无粗枝大叶、马虎从事之处。处理 各种术中险情,能当机立断,运用自如,多次使病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受到医务界同行 、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赞扬。
    1957年李芸春被错划右派,身处逆境直至改正恢复名誉,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从不 灰心气馁,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地工作,尤其在晚年患严重脑血栓病,还带病坚持工作,帮助 出谋划策,指导心外和胸外临床工作。
    李芸春为九三学社哈尔滨分社的老社员,曾任分社委员、组织部长、省政协委员等职。 1982年病逝于哈尔滨。终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