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启庸
闫启庸,蒙古族,1945年生。吉林靖宇县人。3岁时父亲因支援杨靖宇将军抗日而受到日
伪当局通辑,终因心力交瘁而病故。闫启庸随母寄居上海大姐家中。在上海读完小学和中学
,后到哈尔滨第九中学高中就读。从小学到高中,一向成绩优异。1966年8月8日响应党的号
召,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独立一营二分场务农。
二分场是个新建点,条件非常艰苦。闫启庸吃苦在前,在营建备料劳动中,抬木头总是
抬大头;上山伐木也挑重活干,来回10余里路,争扛斧锯;打石头时撑纤子,战友偶尔失误
大锤碰伤了他的手,非但不叫疼,还鼓励战友说“尽管打吧,碰着点没关系”。秋天和大泥
光着脚在冰冷的泥水里踹来踹去,泥水刺骨,关节红肿,晚上疼得难以入睡,就用烤热的砖
头热敷一下,第二天坚持继续劳动。战友们劝他休息,他却风趣地说:“这是用劳动疗法治
病呀。”
在垦区生活的5年里,闫启庸做的好事不胜枚举,如为战友洗衣服,补鞋袜,伐
锯磨斧打背包;偷偷给生病的战友送奶粉;下班后为战友烧热水洗脸洗脚解乏;闲时帮助食
堂挑水、劈柴、切菜、洗碗筷。每当别人赞许他的时候,他总说:“为别人为国家多做点事
我心里踏实,个人吃点苦受点累算个啥!”他不仅把服务带给战友,也用思想和智慧启迪人
们。如经常给战友们讲英雄事迹,讲兵团事业发展前景,讲屯垦戍边的伟大意义。在独立一
营他先后和战友们一起建立3个新的连队,在这片黑土地上留下坚实的足迹。
1970年2月20日下午,同启庸和战友们一起去执行打井任务。6米多深的井下是坚硬的岩
石层,需用炸药爆破。他和战友姜云雷带着包扎好的炸药包下到井底。两人小心地把炸药埋
放好之后,为安全起见,闫启庸又再次检查一遍,判定确实没问题后才上到地面。姜云雷点
燃导火索后,战友用辘轳将他摇到地面。当他解开身上绳子时,不慎又滑落到井下,摔昏过
去。点燃的导火索这时正发出咝咝的声音,威胁着他的生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闫启庸猛
然意识到什么,容不得更多思考,抓起辘轳上的绳索就往下滑,井上的战友异口同声地喊:
“闫启庸,炮要响了,你不要命了?!”闫启庸什么也没说,顺着绳索滑到了井底,急忙去
摸导火索,意欲除掉导线,排除危险。井下烟雾弥漫,能见度极差,而他又戴着一副高度近
视镜,什么也看不见。忙乱中他摸了几把,没有摸着导火索。情况十分危急,炸药在分秒间
随时都会爆炸,而他和姜云雷同时脱险是不可能的。在这生与死的关键时刻,他把生的希望
给与了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断然把绳索拴到姜云雷的腰间,招呼井上的人快摇辘
轳,一面用双手托着姜云雷往上举,让战友尽快脱离险境。当姜云雷被摇到井上,他忙对上
面喊道:“快让小姜走远些,你们也快离开!”战友们的心情十分沉重,知道一起恶性事故
不可避免,可他们没有放弃救助战友的一线希望,忙又将绳子放下去,但却迟了一步。随着
一声震耳欲聋的轰响,无情的炸药卷着染上鲜血的沙石从井口腾空而起,如红雨洒落在大地
上。
17岁的鹤岗知识青年姜云雷得救了,而年仅25岁的同启庸却倒在血泊中,永远地离开朝
夕相处的战友,长眠在这片为之献出热血和青春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