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后 记

  《黑龙江省志·人物志》的编修工作,自1985年起至今,历时14载,经过作 者、编者的艰辛劳动及各方的协助,全书经反复斟酌审改,终于竣稿了。这部专 志,共收载黑龙江地区·古今人物传记508篇,包括传主550人,人物名表18份, 全书约120万字。
    这部专志系由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承编。人物志主编马放、副主编胡堤 主持日常编纂工作。1985年受命之初,即着手组建人物志编辑部,随之制定了 《黑龙江省志·人物志编纂方案》。按方案的规划,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资 料征集工作。首先向省直各部门,各市、地、县修志机构及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吁 请上述各地、各部门按省志人物志收录的范围和标准,选荐各个时期各行各业 适合入志的人物,并提供有关资料。同时,还邀集史学界专家、学者、史志工作 者,配合人物志编辑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档案资料,从中选定入志人物。为了 确定入志人物,编辑部工作人员,除分头到省直各部门联系查找资料外,还分赴 一些地、市、县进行走访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获得大量的资料。凭借这 些资料,我们分批编成省志入志人物名单,提请省志总编会议审定。每当有一批 立传人物得以确定时,我们就及时邀请省内学者或熟悉情况者参与撰写。这样, 自1988年至1996年,陆续出版《黑龙江人物传略》(以下简称《传略》)6辑,每辑 收载人物传略多者百篇,少者四五十篇,各附名表数份。当时意在通过此书,广 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以便为编纂《黑龙江省志·人物志》做好准备。
    《传略》6辑的完成,为《人物志》的编纂奠定了基础,但传稿尚不成熟。由于 作者掌握史料多少不一,有些传稿明显存在疏漏、偏颇之处,亟须加以审订修 改。而且,按照我们收录范围与标准,6辑《传略》的入传人数还不足,仍须再加以 发掘和补充。
    有鉴于此,我们感到只请原作者修改是不够的,必须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对 传稿的审订修改工作。乃于1993年下半年起,先后邀请学者参与审订修改人物 志古代部分与现代部分的传稿。经过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步平、中共黑 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赵俊清等专家、学者,进行审核和修改,提高了传稿 的著述质量。此外,黑龙江省档案馆梁尔东编审还曾为部分现代人物传稿查对 档案资料。
    在全书的审订修改中,主编和副主编负总纂定稿之责,亲自查阅资料,修改 传稿,从史实、观点到文字均认真进行审定。编辑人员按分工审改稿件,整理档 案,并到省直、各地以及外省走访调查,征集资料。在此书编纂成书过程中,参与 本专志(包括《传略》)全部或部分工作的编辑人员有杜广义、丛坤、张守春、宋静 智、孙忠民、阎剑英、李吉文、刘桓、王占英、林洪枢,刘桓还侧重承担了古代人物 传记审订、修改任务。
    在此志书的编纂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怀与支持。他们或提供资 料,或参与撰稿,或核实审定。齐齐哈尔市地方志办公室的谭彦翘编审,为<人物 志》撰写了多篇有分量的传稿,还提供大量的资料;黑龙江日报原副总编辑王庆 功,审阅了全部6辑《传略》,为我们写来近3万言的审稿意见。中共黑龙江省委、 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人大、黑龙江省军区等政要部门对一些入志现代人物 予以审定;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黑龙汪省社会科学院、东北烈士纪念馆 及相关大专院校等部门,对一些传稿予以审订和校正。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 员会副主任张向凌和省志各位副总编始终如一地关心和指导此志书的编纂工 作。此志书的圆满完成,是各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 忱!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如何修好一部人物志,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项工作的 繁难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由于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由于我们 学识能力的不足,工作中深感力不从心,错误疏漏定所难免,敬请方家及各界广 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199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