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属于绥芬河水系的58条,其余均
属黑龙江水系。全省境内干流河道总长度为4907公里,河流总延伸长度19800公里,面积为4
49.8万亩,占全省总水面的37.2%。黑龙江及其主要支流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以及绥
芬河,都是重要的自然捕捞渔业水域,鱼产量以嫩江、松花江最多。江河鱼类有99种,其中
主要经济鱼类51种,内有闻名全国的鲟鱼、鳇鱼、大麻哈鱼、鳌花鱼、兴凯湖大白鱼等珍稀
名贵特产鱼类。
一、黑龙江
(一)黑龙江本流 黑龙江是我国第三大河,位于最东北部,为中苏界河。干流全长28
21公里。在本省境内长1887公里。黑龙江是我国水温最低的河流。5月至10月水温为4℃—22
.5℃,据1985年抚远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4℃(7月16日),最低水温为0.1℃(4月8
日)。黑龙江的冰封期长,在全国河流中非常突出,漠河段冰封期长达171天(自11月11日至
翌年5月1日),河面冰层厚度平均为1.28米。
黑龙江干流是本省重要的自然渔业捕捞水域,有76种鱼。特产鳇鱼、鲟鱼、大麻哈鱼、
哲罗鱼、茴鱼、江鳕鱼等,池沼公鱼为黑龙江特有。自黑河的上马厂至抚远县江段是黑龙江
鲟鱼、鳇鱼主要栖息水域,其中萝北的肇兴、绥滨的三号滩、同江的八岔、抚远的额图等江
段是黑龙江鲟鱼、鳇鱼的主要繁殖、肥育和越冬场所,资源较为丰富。黑河一带的江段,重
唇鱼和雅罗鱼资源较多。萝北以下江段,水面开阔,岛屿沙洲众多,河床底形复杂,砂砾底
质,水位深浅不一,是鳊鱼、翘嘴红鲌鱼、鲢鱼、草鱼、鳡鱼、鲤鱼、鳜鱼、鲶鱼、六须鲶
鱼和江鳕鱼等大型经济鱼类栖息越冬场所,同时又是乌苏里白鲑的主要分布区和产地。黑龙
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河汇合处的洛古河村至黑河市)及山地支流,是哲罗鱼、细鳞
鱼、黑龙江茴鱼、杜父鱼等冷水性鱼类的肥育、繁殖衍生水域,并有较为丰富的喜冷水性的
雅罗、洛氏

、尖头

和条鳅等鱼类。
黑龙江捕鱼历史悠久。以捕鱼为生的赫哲人世代祖居在黑龙江的中下游。19世纪末、20
世纪初,这里出现了大拉网渔业。伪满中期,又开辟一些新的网滩。解放后,捕捞大麻哈鱼
、鲟鲤鱼的船只网具逐渐增加,捕鱼生产有了发展。黑龙江年捕捞量约2000余吨。
黑龙江是我国大型经济鱼类鲟、鲤鱼的唯一产区,为了保护鲟、鳇鱼类资源,萝北县江
段大岗滩被列为常年禁渔区。.
(二)黑龙江主要支流 除松花江、乌苏里江外,有额尔古纳河、额木尔河、盘古河、
呼玛河、逊毕拉河、库尔滨河、乌云河、乌拉嘎河、嘉荫河、浓江河等90余条。
1.额木尔河。位于漠河县境,是本省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河流。河长469公里,在兴
安村附近注入黑龙江,河区地处大兴安岭北部,据1985年廿五站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2
.4℃(7月9日),最低水温为0.2℃(4月20日)。冰封期(自10月1日至4月30日)181天。
主要经济鱼类以冷水性鱼类居多。被称为我国“寒极鱼类”,主要有细鳞鱼、哲罗鱼、茴鱼
、江鳕鱼、重唇鱼、

鱼、鲫鱼等,是当地鄂伦春族人捕捞的对象,产量较低。
2.呼玛河。河长524公里,主要流经呼玛县境内,河区分布大兴安岭山地,河道曲折迂
回,石砾底质,水清见底。据1985年固其故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12.4℃(8月3日),最
低水温为0.2℃(4月11日)。冰封期(自11月7日至5月1日)177天。冰厚0.98—3.05米,
平均为1.57米。
呼玛河鱼类有33种,主要经济鱼类有细鳞鱼、哲罗鱼、重唇鱼、雅罗鱼、茴鱼、乌苏里
白鲑等。呼玛河是黑龙江大麻哈鱼主要产卵河流,也是世界上大麻哈鱼洄游距离最远的河流
,距海口约3000余公里。从河口至二道盘查、兴华村、十八站河段(140公里)分布有很多产
卵场。50年代初期,大麻哈鱼年产量为40吨左右,其它鱼类年产量为10吨以上。“文化大革
命”期间,护岸树林被盗伐,大量水土流失造成河口淤塞,工业废水污染也逐渐严重,加上
酷捕滥捞,鱼类资源逐年减少。目前大麻哈鱼年产量一般在千尾左右(每尾3.5—4公斤)。
1982年被省列为自然生态保护区,以保护名贵的大麻哈鱼和冷水性鱼类资源。
3.逊毕拉河,又称逊河。河长279公里,主要流经孙吴、逊克两县境。河区山高林密,
水清流急。据1985年双河屯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3.2℃(7月22日),最低水温为0℃(
4月2日)。冰封期(从11月11日至翌年4月15日)156天,冰厚0.55—1.45米。
主要经济鱼类有鲫鱼、雅罗鱼、狗鱼、重唇鱼、

鱼及细鳞鱼、哲罗鱼等。逊毕拉河是
黑龙江大麻哈鱼主要的产卵河流。1982年被列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以保护增殖大麻哈鱼
和哲罗、细鳞等鱼类资源。
4.库尔滨河。河长221公里。主要流经逊克县境,上游位于山区,石砾底质,河水澄清
。据1985年库尔滨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4.6℃(7月22日),最低水温为0℃(4月1日)
。冰封期(自10月28日至翌年4月21日)172天,冰厚为0.84—1.4米。主要经济鱼类有鲫鱼
、重唇鱼、雅罗鱼、狗鱼、哲罗鱼、

鱼等。产量很低。
二、松花江
(一)松花江本流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第一大支流,干流长939公里。据1985年哈尔滨水
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5.8℃(7月29日),最低水温为0.2℃(3月11日)。佳木斯水文站
观测,最高水温为26.8℃(7月5日),最低水温为0.2℃(3月18日)。冰封期,哈尔滨江
段一般自11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约135天左右;佳木斯江段自11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约145
天左右。
松花江饵料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据1980—1982年调查,浮游植物有175种属,生物量哈尔
滨江段为166.1万个/升,佳木斯江段为107.4万个/升,肇源江段为132.9万个/升;浮
游动物有94种,生物量哈尔滨江段为2529个/升,佳木期江段为1967.5个/升,肇源江段为
2193个/升;底栖动物有134种;水生维管束植物有71种。
松花江鱼类资源丰富,有80种鱼,是本省大型经济鱼类的主要产区。哈尔滨以上江段,
地处松嫩平原,泛水区大,是黑龙江野鲤鱼、银鲫鱼、花?鱼等产粘着性卵鱼类的重要繁殖
场所,产漂浮性卵的鱼类,如草鱼、鲢鱼、鳊鱼、翘嘴红鲌鱼、

条鱼、银鲴鱼等资源量也
逐渐增多。哈尔滨以下江段,尤其是佳木斯以下至同江,水面开阔,支汊沙洲多,有机质多
透明度小,流速稍缓,是产漂浮性卵鱼类的主要河道,而两岸泛水区大,又是产粘着性卵的
黑龙江野鲤鱼、银鲫鱼、黄颡鱼、乌苏里鮠鱼、青鮠鱼、鲶鱼、六须鲶鱼、黑龙江狗鱼和乌
苏里白鲑等繁殖和肥育水域。松花江中下游,历史上聚居赫哲族及从事渔猎活动的其他少数
民族。这里渔业开发较早,《鸡林旧闻录》(1913年)载:“松花江产鱼颇富,三姓(今依
兰)上下之沿江一带多操渔业。”解放后,渔业更加兴盛。一般年捕捞量为1.5万吨左右。
由于工业废水的污染,资源破坏严重。70年代以来,捕捞量已锐减。
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称三江口)是鱼类洄游的咽喉要道。1972年,将三江口划为常
年禁渔区,包括松花江干流长20公里,黑龙江干流长5公里,其范围为汇合处黑龙江上下2.
5公里江段和松花江口至女儿姑岛江段,呈“丁”字形。1979年又建立了三江口水产资源管理
站,实施监督检查,保护鱼类的洄游与繁殖。
(二)松花江主要支流 除嫩江、牡丹江外,还有呼兰河、汤旺河、拉林河、蚂蚁河、
牤牛河、倭肯河、梧桐河、嘟噜河等河流。
1.呼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侧,河长523公里,流经13个市县。据1985年兰西水文站
观测,最高水温为26.2℃(7月5日),最低水温为0.2℃(3月11日)。冰封期(自11月13
日至4月9日)共147天;冰厚1米左右。
呼兰河浮游生物数量很多。浮游植物生物量为20.98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9
2毫克/升(1981年)。底栖动物有46种(1983年)。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雅罗鱼、
鲶鱼等。据《北满渔业》(1926年)记载,松花江的许多支流鱼类颇多,其中尤以呼兰河、
拉林河著名。50年代后,由于工业废水污染和捕捞过度等原因,鱼类资源逐渐减少。目前捕
捞量已很少。
2.汤旺河。河长509公里,主要流经汤原县和伊春市,上游为山地林区,下游为平原农
业区。据1985年晨明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0.3℃(6月20日),最低水温为0℃(3月26
日)。冰封期(自11月12日至4月17日)156天。
汤旺河浮游植物生物量为254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0.34毫克/升,底栖动物有26
种(1983年)。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雅罗鱼、鲶鱼、细鳞鱼、哲罗鱼等,捕捞量很
少。历史上曾有大麻哈鱼溯入河内的记载,但50年代即已绝迹。
3.拉林河。河长448公里,在哈尔滨市以上150公里处的三站附近注入松花江。据1985年
蔡家沟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6℃(7月4日),最低水温为0℃(3月1日)。冰封期(自1
1月12日至翌年4月6日)145天。
拉林河浮游植物生物量为21.94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13毫克/升(1981年)
,底栖动物有58种(1983年)。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鲶鱼、雅罗鱼等,捕捞量很少
。
4.蚂蚁河。河长341公里。据1985年莲花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4℃(7月27日),最
低水温为0.2℃(3月13日)。冰封期(自11月16日至4月9日)143天。
蚂蚁河浮游植物生物量为27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为2.45毫克/升(1981年),底
栖动物有24种(1983年)。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鲶鱼等,捕捞量极少。
5.倭肯河。河长450公里。据1980年倭肯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6.7℃(7月4日),
最低水温为0.2℃(3月22日)。冰封期(自11月12日至4月6日)144天。冰厚0.38—1.28
米。
倭肯河浮游植物生物量为5.37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为5.81毫克/升。主要经济
鱼类有鲫鱼、鲤鱼、鲶鱼等,捕捞量极少。
6.梧桐河。河长207公里,流经鹤岗、萝北、汤原等市县。据1985年宝泉岭水文站观测
,最高水温为20℃(7月25日),最低水温为0.1℃(11月25日)。冰封期(11月18日至4月
10日)146天。冰厚0.81—1.82米。
梧桐河主要经济鱼类有鲫鱼、鲤鱼、鲶鱼、雅罗鱼、细鳞鱼,捕捞量极少。50年代初,
大麻哈鱼曾溯入河内,60年代后逐渐绝迹。
三、嫩江
(一)嫩江本流 嫩江是松花江最大支流,位于本省西北部,全长1370公里,在本省境
内流长1163公里。据1985年库漠屯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2.6℃(7月8日),最低水温为
0℃(4月1日)。冰封期(自11月22日至4月9日)137天。冰厚0.74—1.11米。
嫩江属中富营养型水域。据1980—1982年调查,浮游植物有68种属,生物量为1.51毫克
/升;浮游动物有30种,生物量为1.36毫克/升;底栖动物65种,分布密度为906个/平方
米,生物量为21.8毫克/升。
嫩江是本省重要渔业区,在嫩江沿岸昂昂溪附近发掘的一座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就存有捕
鱼用的骨鱼镖和骨枪头。清代嫩江流域渔业得到开发。民国初年,多耐站(今杜蒙自治县巴
彦查干乡太和村)渔业最盛,年捕捞量达2000吨左右(《黑龙江志稿》)。嫩江鱼类资源丰
富,有69种鱼类。嫩江上游地处大兴安岭,水温低、流速大,石砾底质,水质清晰,是冷水
性鱼类和喜冷水性鱼类的衍生地,与黑龙江不同的是,赤眼鳟鱼和狗鱼的资源量较多。嫩江
中游历史上六须鲶鱼、翘嘴红鲌鱼、鲢鱼、鲤鱼、鳡鱼等大型经济鱼类资源较为丰富。泰来
江桥附近是这些鱼类的主要越冬场所。近些年来由于水质污染和捕捞过度,资源锐减,而小
型成鱼——银鲴繁殖迅速,资源量猛增,可占渔获量的30%左右。银鲫鱼、黑龙江野鲤鱼、鳊
鱼、镢鱼和黑龙江狗鱼等也占有一定比重。嫩江下游,地势平坦、泛水区大,成为产粘着性
卵鱼类——黑龙江野鲤鱼、银鲫鱼、鲶鱼、花?鱼、黑龙江狗鱼、乌鲤鱼的重要繁殖场所;
也是鲢鱼、鳡鱼、鳊鱼、鲌鱼和鳜鱼等的肥育水域。由于蚌类资源丰富,产卵于蚌内的鰟鮍
鱼数量极多。另外,吉林省松花湖的逆鱼(一种生长在长江水系的小型成鱼)80年代初已扩
散到嫩江下游和松花江汇合处的三岔河。嫩江一般年捕捞量2.5万吨左右,占本省总捕捞量
的50%以上,居全省之冠。由于污染严重,60年代中期以后,捕捞量明显下降。嫩江流域养殖
业开展较早,1956年以后建立许多放养场,养殖产量逐年提高。
(二)嫩江主要支流 有讷漠尔河、科洛河、甘河、诺敏河、雅鲁河、音河等20余条。
1.讷漠尔河。河长569公里。据1985年德都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4.2℃(7月3日)
,最低水温为0℃(4月5日)。冰封期(自11月9日至4月18日)162天;冰厚1.2米左右。讷
漠尔河浮游植物生物量为2.83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为0.92毫克/升(1981年);底
栖动物有15种(1983年)。主要经济鱼类有鲫鱼、鲤鱼、鲶鱼、雅罗鱼、

鱼、狗鱼等,捕
捞量很少。
2.科洛河。河长344公里。据1985年科后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4.1℃(7月5日),
最低水温为0.2℃(4月1日)。冰封期(自10月30日至4月19日)171天,冰厚1.24米左右。
科洛河主要经济鱼类有鲫鱼、鲤鱼、鲶鱼、乌苏里鮠鱼、雅罗鱼、

鱼等,捕捞量极少。
四、牡丹江
(一)牡丹江本流 牡丹江是松花江一大支流,全长726公里,在本省境内流长328公里
。据1985年长江屯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5.2℃(7月7日),最低水温为0.1℃(11月2
4日)。冰封期(自11月18日至4月15日)148天,冰厚1.1米左右。牡丹江浮游植物生物量为
1.95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为0.27毫克/升(1981年),上游河段底栖动物有30种(
1983年)。
牡丹江地处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山区,底质多为崖石或石砾,河水温度低,为冷水性鱼类
的分布河流。有55种鱼,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鲶鱼、雅罗鱼、细鳞鱼、哲罗鱼、

鱼等。据《盛京通志》记载,牡丹江曾有大麻哈鱼成群溯河。19世纪末,这里设有捕大麻哈
鱼的梁子。20世纪50年代大麻哈鱼逐渐绝迹。牡丹江市以下江段污染严重,已形不成捕捞产
量,只有一些未被污染的支流,仍是哲罗鱼、细鳞鱼、黑龙江茴鱼、溪七鳃鳗鱼、条鳅鱼、
平口鮈鱼和洛氏

鱼等的产卵、育肥场所。
(二)牡丹江主要支流 有海浪河、乌斯浑河、头道河、铁岭河、上马河、马莲河等10
余条。
1.海浪河。河长150公里,在海林镇附近注入牡丹江。水清流急,石砾底质。据1985年
长汀子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0.6℃(6月20日),最低水温为0℃(3月1日)。冰封期(
自11月10日至4月17日)159天。海浪河浮游植物生物量为5.43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为
2.56毫克/升(1981年),主要经济鱼类有鲫鱼、鲤鱼、鲶鱼、

鱼、细鳞鱼等,捕捞量很
少。
2.乌斯浑河。长155公里。据1985年大盘道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23.3℃(7月5日),
最低水温为0℃(11月1日)。冰封期(11月13日—4月7日)145天。主要经济鱼类有鲫鱼、鲤
鱼、鲶鱼、

鱼等,捕捞量极少。
五、乌苏里江
(一)乌苏里江本流 乌苏里江是黑龙江一大支流,全长890公里,其中从松阿察河口以
下至黑龙江口492公里为中国与苏联的边境河流,其余398公里在苏联境内。流域面积在中国
黑龙江省境内占33%左右。水流平缓,江心多滩地沙洲。据1985年饶河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
为26.4℃(7月31日),最低水温为0.4℃(4月1日)。冰封期(11月17日—4月15日)148
天;冰厚0.8—1.1米。
乌苏里江浮游植物有38种属,生物量为3.42毫克/升;浮游动物有35种,生物量为1.
11毫克/升(1981年)。鱼类有60种。所产大麻哈鱼驰名全国,每年9月进入我国水域的大麻
哈鱼有90%左右游到乌苏里江,捕捞量20万尾左右。主要经济鱼类还有鲤鱼、鲫鱼、鲶鱼、大
白鱼(翘嘴红鲌)、雅罗鱼、重唇鱼、狗鱼、乌苏里鮠鱼、黄颡鱼、细鳞鱼、哲罗鱼、乌苏
里白鲑鱼、鲢鱼、黑鱼(乌鲤)等,年捕捞量1500吨左右。
为了保护大麻哈鱼产卵群体和资源增殖,设立了禁渔期(10月6—25日)。1956年在位于
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县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大麻哈鱼放流站。
(二)乌苏里江主要支流 有穆棱河、挠力河、巴虎林河、毕拉洪河、松阿察河、阿布
泌河、大岱河、独木河、别拉炕河等。
1.穆棱河。河长834公里,上游为山区,中游为丘陵河谷,下游为低洼平原。据1985年
梨树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3℃(7月6日),最低水温为0℃(3月17日)。冰封期(11月
16日—4月5日)142天。穆棱河两岸森林砍伐过量,秃山荒岭较多,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混浊
,经常发生洪水。浮游植物有23种属,生物量为3.34毫克/升;浮游动物有9种,生物量为
0.4毫克/升(1981年)。主要经济鱼类有鲫鱼、鲤鱼、鲶鱼等,捕捞量极少。
2.挠力河。长596公里。流经三江平原腹地,地势平坦低洼,河道曲折迂回,两岸沼泽
湿地多,河泛区大,小叶樟草茂密,底质多草炭。丰水年份河水泛滥,形成一片水乡。据19
85年蔡嘴子水文站观测,最高水温为26.6℃(7月6日),最低水温为0.2℃(3月25日)。
冰封期(11月18日—4月15日)148天。
挠力河是一条典型的沼泽性河流,水质肥沃,饵料生物十分丰富,浮游植物有42种属,
生物量为29.4毫克/升;浮游动物有26种,生物量为1.21毫克/升;水生维管束植物有15
种(1984年)。
挠力河盛产的鲫鱼为本省名贵地方种群,俗称“红肚囊大鲫鱼”,以背高、体厚、红腹
、味美而闻名全省。主要经济鱼类还有鲤鱼、鲶鱼、雅罗鱼、黑鱼(乌鲤)、泥鳅鱼等。主
要是采用梁子、挂网等渔具捕鱼;捕捞量较高,在50年代红肚囊鲫鱼最高年产量达1000多吨
。进入60年代后由于干旱、围垦、河泛区缩小,加上捕捞过度,鱼产量急剧下降。为了恢复
本河鲫鱼资源,1973年将挠力河口至东安梁子口划为常年禁渔区。同时由于河道得到.治理
,两岸养鱼业有所发展。
六、绥芬河
绥芬河位于本省东南部,为中苏两国贯通式河流,其支流瑚布图河为两国界河。绥芬河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注入日本海。河长443公里,中国境内河长258公里。该河
主要流经东宁县境内,有大绥芬河、小绥芬河、瑚布图河三大支流和黄泥河、老黑山河、细
鳞河、大肚川河等160条小支流。该河穿行山区,石砾底质,水清流急。据1985年东宁水文站
观测,最高水温为28.2℃(7月28日),最低水温为0.2℃(3月19日)。冰封期(11月30日
—4月5日)128天;冰厚为0.59—1.22米。
绥芬河仅有31种鱼,但很有特色。是我国分布多种大麻哈鱼(大麻哈鱼、孟苏大麻哈鱼
、驼背大麻哈鱼)的河流之一,是本省唯一分布“陆封型”的红点鲑鱼和中华绒鳌蟹的水域
,又是唯一由海入河产卵的鲤科鱼类——滩头鱼的故乡;还有近海鱼类的鲻鱼溯河;而大头
鮈鱼、图们江雅罗鱼、褐节

虎鱼、纹缟

虎鱼和燕杜父鱼等也是绥芬河的特有鱼类,细鳞
鱼的资源也较丰富。主要经济鱼类还有鲫鱼、鲤鱼、雅罗鱼、鲶鱼、

鱼、泥鳅鱼等。历史
最高年产量,滩头鱼为100吨左右,鲑鱼为几十吨。近些年来,由于酷捕、污染和干旱,鱼类
资源减少,产量下降,滩头鱼5吨左右,鲑鱼二三吨,鱼的总产量40吨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