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经销品种与数量

  黑龙江省各级水产供销企业经销的水产品有四大类:淡水鱼、海水鱼(包括进口明太鱼 )、特产品、海味品及其它水产品。
    一、淡水鱼
    水产供销公司经营的淡水鱼主要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鲶鱼、狗鱼、黑鱼 、编花鱼、白鱼、鳌花鱼以及各种杂鱼不下30余种。由于鱼类资源的变化和水产养殖业的发 展,经销品种及数量亦有一定变化。昔日在经营数量中占有一定比重的青根鱼现已基本绝迹 ,而原来没有的花鲢鱼则已成为供应市场的主要品种之一。
    淡水地产鱼的经销数量,解放初期,没有完整的统计资料可查。1949年,黑龙江地区收 购仅为500吨。经过几年恢复发展,随着鱼产量的增加,收购量亦有较大幅度上升,1952年达 到4672吨。1953年开始从省外采购淡水鱼。1956年成立水产供销机构后,加强了计划收购, 1960年增至40946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开始下降,但直到1966年,每年购进数量仍为2 万吨左右。从1968年到1978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干扰及水产供销机构变动的影响,省 内收购量逐年减少,促使在省外采购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在此期间年均购进数量为6600余吨 。从1979年开始,逐步放宽了水产品购销政策,取消派购,实行产销直接见面,省内收购比 重继续下降。与此同时,继续扩大从省外进货,从1979年到1985年的7年中,年均购进数量为 6800余吨,历年的销售数量随着购进数量的增减而变化。
    
    
    二、海水鱼
    经销的海水鱼主要品种有黄花鱼、带鱼、鲙鱼、鲳鱼、鳗鱼、鲃鱼、鲐鲃鱼、青鱼、偏 口鱼、黄姑鱼、白姑鱼以及其它海杂鱼,不下50种。
    民国时期鱼商开始经营少量海水鱼。日伪统治后期,对省内淡水鱼控制过严,城镇鱼商 鱼贩无货可卖,只好从大连、营口、安东(丹东)等沿海各地进一部分海鱼,但经营的品种 有限,数量不大。1949年只购进150吨,到1955年才增加到2500吨,7年间平均购进1235吨。 1956年,采取汇货、赊销、宣传介绍海水鱼的营养价值等多种办法,打开了海水鱼的销路, 当年购进5615吨。以后经营的海水鱼逐年增加,60年代平均每年13019吨,70年代平均每年3 4969吨。进入80年代,到1985年平均每年51993吨。海水鱼的销售数量亦为购进数量多少所决 定,购销大致平衡。
    在经销的海水鱼中,包括有从1956年开始由国家外贸部门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 口的明太鱼,接收口岸为图们市,外贸部门按计划分拨给黑龙江省,并直接组织接运。1980 年以后,国家外贸部门将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口的明太鱼全部拨给东北三省内销, 使黑龙江省接收进口量骤然增大。1980年至1984年共进口94700吨,平均每年进口18940吨。 到了1985年,随着水产品放开经营,外贸部门进口的明太鱼全由自己在国内销售,致使黑龙 江省接收进口量猛然减少到248吨。
    
    
    三、特产品
    鲟、鲤鱼及籽,大麻哈鱼及籽,自1960年起由省水产供销公司统一收购、调运、加工, 以供应出口和保证军需、特需,不在市场上投放,作为特产品经营。鲑鱼生产丰歉不定,起 伏很大,左右着收购和供应出口数量的增减。鳇鱼的情况亦然,只是大起大落的现象少一些 。1981年由于国际市场上“两鱼、两籽”销售不畅,加上1983年以后外贸部门经营指导思想 的转变,国家规定了出口商品的亏损指数,使本省的特产品出口受阻,迫使经营部门自找销 路,整个出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两种鱼籽的出口量:1978年为24吨,1984年仅出口鲟、鳇 鱼籽4.7吨。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1985年又回升到23吨。
    
    
    
    
    四、海味品及其它水产品
    经销的海味品,主要品种有海参、海米、蟹肉、干贝、鱿鱼、银鱼干、鱼肚、虾干、紫 菜、鱼翅、鲍鱼、虾籽、淡菜等20几个品种,经销量不大。其它水产品主要包括海水产品的 海带、海菜、虾皮及贝壳粉等和淡水小水产品的芡实米、菱角、蛤蜊、田鸡等。以上水产品 除海带、海菜、虾皮经销量较大外,其它经营数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