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渔需品加工
一、网线加工
1960年以前,黑龙江省渔业生产用的是棉线网具,所需要的棉网线全部到大连、沈阳、
青岛、营口等地采购和加工,每年加工量在540吨上下。
1961年省网具厂正式建成投产后,年加工棉网线100吨左右,不足部分仍由外地解决。同
年有些渔业生产单位开始使用尼龙、胶丝线加工网具,而且发展很快,二三年内全省网具基
本实现了尼龙、胶丝化。黑龙江省网具厂因技术设备和加工能力有限,只能加工棉网线,渔
业所需的尼龙、胶丝、聚乙烯线要到上海、天津等地加工,年加工量在30吨左右。70年代,
除了继续到外地组织原有品种加工外,还根据养鱼生产的需要,增加了尼龙袋、聚乙烯布和
网箱等新品种的加工,直到1985年此项加工仍在不断发展、扩大。是年加工聚乙烯线50吨,
尼龙线10吨,维尼龙线7吨。
二、血料加工
1961年以前,渔民使用的棉线网和麻线网全部用鲜猪血浸染。猪血用量很大,时有时无
,供应不及时,有时因无鲜猪血染网直接影响渔业生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将鲜猪
血加工成干血的办法。1960年分别在哈尔滨市和克山县建立了血料加工厂,年加工干猪血20
吨(每5公斤鲜血加工1公斤干血)。随着棉线网具为化纤网具所代替,便结束了血料加工的
历史。
三、网具加工
本省渔业生产需要的网具,一部分从省外购进,一部分由生产单位自行加工。1959年有
些水产供销公司和渔场,开始组织职工家属按生产需要加工各种规格的棉线网片。后来,转
向加工化纤和柞蚕丝网片,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1974年。以后,由于机械加工能力的扩大,
手工加工逐渐被取代。
1977年以前在省外主要是加工网线和网片。1977年6月还按照一些国营渔场、水库和群众
养鱼点提报的计划,到江西省清江县等地加工养鱼网箱(共加工1519吨,价值150886元,其
中用聚乙烯线9732.5公斤)。1978年以后,为适应群众养鱼发展的需要,又在省外加工了聚
乙烯布、鱼种网布、鱼筛和装运鱼苗、鱼种用的尼龙袋等。
1980年省水产供销公司对各地区水产二级站和直供市、县的渔需物资,实行合同制,按
合同规定的品种、规格、数量,统一由省水产供销公司组织到省外加工定货。从1981年开始
,渔需物资下放到各地经营,由各市、县按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到省外组织加工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