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章 水产科学研究

  黑龙江省的水产科研部门坚持走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各时期取得许多重要科技成 果。
    50年代,为配合渔业开发,完成了对主要水域渔业资源的调查,为制定渔业生产发展规 划和渔业法规提供了依据。为增殖名贵特产鱼类资源,在国内较早地研究成功了大麻哈鱼和 鲟、鳇鱼等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大麻哈鱼人工孵化放流和鲟、鳇鱼苗种培育试验。为了改 革传统的落后渔具、渔法,研制成功了既有利于保护资源又提高了捕捞产量的“三层挂网” 。为开辟寒冷地区的养鱼生产,研究成功了以鲤鱼为主的人工繁殖、养殖技术,并从省外、 国外引进优良鲤鱼品种,发展养鱼生产。
    60年代,攻克了寒冷地区家鱼(青、草、鲢、鳙等)人工繁殖技术,解决了发展养鱼生 产所需要的草、鲢鱼苗问题,并在鱼类饵料、常见鱼病防治、养鱼高产综合技术等方面取得 一系列成果。在国内首次提出“工业废水对鱼类危害”的研究成果,呼吁和推动了社会各界 对江河污染问题的重视。
    70年代,科研部门面对北方发展养鱼生产受气候不利影响的问题,先后完成了利用电厂 余热水促进草鱼和鲢、鳙鱼提早产卵、利用塑料大棚提温促进鲤鱼提早产卵以及利用工业化 设备进行提早产卵、培育鱼苗、鱼种等研究成果,为解决北方养鱼要“南苗北运”的问题和 延长养殖期,开避了新途径。
    进入80年代以来,在引进和培育优良养殖品种、利用湖、库湾育种、配制颗粒饵料、利 用生物增氧促进鱼类安全越冬、池塘养殖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对 提高渔业生产力,推动水产业的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