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摆脱笨重的手工劳动
全省手工业实行合作化以后,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级手工业联社带领广大手工业社
员(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逐步摆脱笨重的手工
劳动,向机械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向发展。如一些生产小农具的生产合作社,已由抡大锤锻
打锹镐锄镰,改为使用扁担锤、弹簧锤和空气锤;生产尖镐和四股叉从使用胎模锻造改为滚
锻生产;木制家具行业的工人,离开了锛凿斧锯,从锯材、下料、刨光、打铆、开榫到安装
都用上了机器;五金行业过去下料、压型,一般都使用手搬压力,现在用上了冲床、剪床和
各种压力机,有的已改为机械化和单机自动化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到1985年,全省手工业
自制各种车床、刨床、磨床、铣床、钻床、空气锤、压力机等通用设备和各种木工机械、皮
革毛皮机械、塑料机械等专用设备3万多台,建成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和车间500多个,
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水平已分别达到50~70%。手工业的概念和含义已与过去大不相同了。
哈尔滨市锁厂是1956年由4个手工业个体作坊16名手工业人员组织起来的修锁合作社,原
来只有两台手搬压力,30年来职工增至667名,自己动手制造专用设备240多台,主要零配件
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和多机连续化生产。年产锁500万把,分5个系列,36种规
格。已由不知名的小生产合作社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制锁企业。
二、引进现代生产技术
为向机械化现代化的生产发展,全省各级手工业联社组织所属成员企业,不断学习国内
外先进经验,引进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省内手工业生产。在一些骨干企业中,逐步推广电脑
程控、光电控制、远红外线技术、粉末冶金、精密铸造、无氰电镀、静电喷漆、无切削和少
切削金属加工、稀土材料应用和射流、激光等新技术,有些重点企业已经开始应用电子计算
机管理企业和指挥生产。
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六·五”期间,全省各级手工业联社帮助重点企业
自筹资金和筹措贷款,引进皮革、服装、家具、家用电器和塑料加工生产线60条,各种专用
设备1500多台套,重点装备塑料、家电、皮革、服装和家具企业。重点改造哈尔滨、齐齐哈
尔、牡丹江、佳木斯4个市的皮革厂,筹建了牡丹江电冰箱厂。“六·五”期间,全省手工业
共完成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345项,累计新增产值5.3亿元,新增利润8707万元。
经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技术,使全省手工业(二轻工业)的主要行业获得较大发展。
1.塑料工业是黑龙江省的新兴工业,近十几年发展很快,塑料加工企业增加到121个,
职工26047人。从1982年开始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到1985年末,已有103个引进项目投入生产
,加工能力从1980年的6.5万吨,提高到18.3万吨,新增产品134种,花色规格1000多种,
主要产品产量由3.2万吨提高到6.2万吨。
2.皮革工业是手工业的传统行业。到1985年末,全省皮革、革制品和毛皮加工企业已有
233个,职工361万人。经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年加工皮革达到86.6万多张,生
产重革928吨,轻革231.1万平方米,皮鞋785万双,皮帽132万顶,手提箱55.3万只。产值
达到23004万元,比1956年增长30多倍。
3.家具工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省有木器家具工人和独立劳动者1.1万人,
年产值1500万元。到1985年末,企业增加到255个,职工增加到34274人。年产能力达400多万
件,产值达18323万元,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增长8倍多。
4.五金制品工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很快,1985年末,共有企业538个,职工
51588多人,主要产品增加到560多种,产值达4亿多元,其中出口产品的产值达180多万元。
服装鞋帽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工业、铝制品工业、灯具工业、衡器工业、工艺美术工业
以及生产口外产品的其他工业企业也都有较大的发展。
到1985年末,全省手工业已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日用工业品生产体
系。特别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级手工业联社帮助和组织企业加强横向经济联合,
一批集团式企业群体正在形成,促进了生产经营进一发展。
三、建立技术后方
黑龙江省手工业合作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主要靠自力更生,走自己武装自己
的道路。
在50年代,手工业的设备更新,主要是利用国营企业淘汰下来的旧设备,或采取“土法
上马”的办法,自己因陋就简制造的一些土设备。
1961年以后,省手工业联社分别投资410万元和307万元,重点装备佳木斯市金属材料改
制厂(后改为轻工机械厂)和省联社实验厂(后改为哈尔滨市石油机械配件厂),为全省手
工业系统生产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还向各市、县手工业联社投资,帮助筹建各类轻工机械
制造企业。近10多年,许多市县的手工业联社都把骨干力量、科技人员和资金重点武装一到
两个小农具厂或机械厂。以这些厂为技术后方基地,一面提高生产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中小农
具的能力,支援农业生产;一面作为技术改造的骨干企业,支援系统内兄弟厂的技术革新和
设备改造。
到1985年末,各级手工业联社对各轻工机械制造厂的总投资达4873.4万元,现有轻工机
械企业52个,职工8827人,生产占地面积463409平方米,建筑面积328761平方米,有固定资
产(净值)2045.8万元,年产值达5584万元。主要产品有:
1.通用设备:C620车床、红旗车床、牛头刨床、3~6米龙门刨床、铣床、磨床、插床、
摇臂钻、磨擦压力机、冲床、65~200~500公斤空气锤、滚齿机、液压机、热压机、各种小
型电机、小型变压器、0.5~4吨工业锅炉等。
2.专用设备:塑料注射机、挤出机热合机、塑料废料回收再生机械、塑料异型材挤出机
组;木工带锯、压刨、开榫机;皮革片帮面、毛皮拼缝机、烫熨机、剪绒机以及印刷行用的
铸字机和食品加工机械等等。
据统计,哈尔滨市手工业联社的所属企业从1976年到1985年的10年间,制造塑料机械、
木工机械、毛皮制革机械、制鞋机械和工艺美术品加工机械等各种专用设备总量达10671吨。
四、建设原材料基地
为了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和加工改制的困难,省手工业联社积极筹措资金和贷款,帮助
各市、县和重点企业进行金属材料改制、组织猪皮开剥和收购,以及人造板生产基地、塑料
原料生产基地和野生动物饲养基地的建设。组建了人造板厂、金属材料改制厂、小轧钢厂,
以后又在依兰建矿开采玉石,在莫力达瓦旗和逊克县建立玛瑙采集点并在齐齐哈尔市设立玛
瑙收购站,为家具、塑料、五金、皮革和工艺美术行业扩大新的原料来源。
(一)建设原材料生产企业
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和省市手工业联社,先后投资448万元和410万元建成了生产塑料原
料的牡丹江树脂厂和哈尔滨第二化工厂;由齐齐哈尔市手工业联社投资建设的生产家具用油
漆的油脂化工厂;由肇东县手工业联社投资组建的为毛皮行业生产专用材料的酶制剂厂;由
哈尔滨市手工业联社投资和借款发展起来的生产塑料增塑剂的哈尔滨市化工试剂厂等,都为
手工业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到1985年,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海林、嘉荫、
方正等市县手工业联社分别建成12家人造板厂,1985年共生产纤维板3639立方米,刨花板63
90立方米,细木工板8504立方米,塑料贴面板21.8万平方米。
(二)对皮革厂进行技术改造
到1985年末,已完成对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4个市皮革厂的技术改造,使
原皮加工能力提高到上百万张。1985年生产重革928吨、轻革231.1万平方米。
(三)组织猪皮开剥和收购
省手工业联社在重点市县组织猪皮开剥工作,推广先进地区的猪皮开剥经验,研究猪皮
开剥有关政策和价格补贴,并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松花江、黑河
等市和地区建立猪皮收购站,年收购猪皮最高达130多万张。
(四)建立野生动物饲养基地
1984年省皮革工业公司在集贤县建立野生动物饲养加工中心,饶河县手工业联社创办种
貉厂,开始对乌苏里貉、蓝狐、麝鼠、水貂等野生动物的饲养,逐步推广到黑河、北安、德
都、孙吴、逊克、嫩江、汤原、依兰等市县。为省内发展细毛皮生产加工开辟了新的原料来
源。海伦、泰来、兰西、东宁等县还建立养鹅、养鸭、养兔和田鸡饲养加工基地,为发展羽
绒服装和食品工业提供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