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特大洪水年防汛纪实

  一、1932年
    1932年松花江发生自1898年有水文记载以来的特大洪水。由于堤防薄弱,多处漫堤决口 ,洪水泛滥,哈尔滨被淹。当时的中东铁路督办李绍庚曾描述:“是年8月7日,傅家甸(今 道外区)濒江石堤为水冲毁,纷纷溃决,浊流汹涌,庐舍为墟,繁盛市场,顿成泽国,至翌 日而顾乡屯受水浸灌,道里全市亦遭波及,平地水深数尺,低洼之处,深及愈丈,人民荡析 离居,啼饥号寒,惨不忍睹”。这次大洪水,日伪政府事前毫无准备,洪水到来时慌恐万状 。8月7日伪东省特别区长官公署,纠合各机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成“哈尔滨水灾非常 委员会”,8月10日又将伪市政府筹备所内的防水委员会与之合并。伪东省特别区长官张景惠 为总裁,哈尔滨特务机关长小松原道太郎和中东铁路督办李绍庚为副总裁,伪哈尔滨特别市 市长兼任伪哈尔滨市政筹备所所长鲍观澄为委员长,总理善后措置。委员会下设总务、救济 、收容、排水、购买、会计、调查、宣传、交通、募捐和监察11个部,进行市内排水、堵塞 决口、恢复铁路交通及赈灾等事宜。当时,非常委员会哀叹:“非复人事所能为役”,“此 时欲持人力以防水患,已不可能”。鲍观澄曾叹道:“去痛定思痛之余,应追念当时之失策 ,以昭来兹……,而为吾哈市预防之无备,与夫暂时堵水之乘方也。哈市鲜遭水患,七、八 年前,虽曾有一度之惊慌,然经官方努力筑堤,安然度通,以致当局诸君及地方人士,忽于 防水。而曩者所筑之堤,亦于已颓废,不佞承乏哈市……”。当时伪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 景惠,在哈尔滨市已被洪水侵吞之时,于8月9日下午却率领极乐寺十几名僧侣,抬着猪羊等 祭品,在道里区炮队街(今通江街)江岸鸣放鞭炮,烧香诵经,祷告上苍,祈求龙王免灾。 由于伪政府平时对防汛漠不关心,既没有可靠的防洪工程设施,又没有防汛抢险的措施,洪 水到来时,束手无策,只能迷信上帝,祈求龙王,致使洪水任意泛滥,造成严重的灾害。但 事后在哈尔滨清理水灾善后委员会编辑的《壬申哈尔滨水灾纪实》,张景惠作序却说:“邀 集全埠官商,共策防御,凡属补救之方,可谓无策不用,无如计竭虑穷,效终莫睹……友邦 (指日本侵略者)无官绅商贾及擐甲介胄之士,靡不被发缨冠,不遑寝食,卒赖其力,得以 消除巨患……”为日本侵略者歌功颂德,以记载灾情赈济之名,行欺骗之实。
    二、1956年
    入夏以后松花江流域连续降雨,丰满水库7月中旬连续放流11天,8月初第二松花江、拉 林河、牡丹江等流域又集中降大暴雨,致使松花江干流水位急剧增高,出现汛情。8月2日省 人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人委)向各地发出《关于加强当前防汛工作的紧急指示》,并向省 直单位发出《关于积极参加并支持防汛工作紧急通知》。8月30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以下 简称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动员全省人民向洪水作斗争。为加强领导, 便于工作,省防汛指挥部与省人委办公厅合署办公,由副省长于杰任总指挥,并在佳木斯市 设分指挥部,派水利厅厅长李积成协助中共合江地委指挥防汛工作,三肇地区设临时统一指 挥部,派水利厅副厅长翟劲负责指挥。哈尔滨市迅速组织包括工人、农民、学生、机关干部 、市民等的防汛大军,上堤抢修加高培厚堤防。省军区召开驻哈部队参加防汛斗争的动员大 会,当晚即开赴防汛第一线。8月4日国家水利部派专员卞文庄来黑龙江省协助防汛工作。由 于洪水急骤上涨,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又加风雨交加对堤防冲击,8月5日松花江干流肇东县 老山头堤段和呼兰县呼兰河左岸任万良屯后堤段决口。省防汛指挥部总指挥于杰同水利部专 员卞文庄前往肇东县堤防决口处指挥抢险。这一天,当第一次洪峰即将到达哈尔滨,汛情紧 急时,从外地调入增援部队连夜来哈尔滨。解放军指战员不顾旅途疲劳,当即投入抢险。8月 7日哈尔滨市江北松浦区汲家店堤段决口,哈尔滨市防汛指挥部立即调去客轮和拖轮进行抢救 ,受灾群众安然脱险。8月8日,省委、省人委根据当前的汛情,为加强松花江下游防汛工作 的领导,派公安厅厅长赵去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双成、省委林业部副部长彭诚率领部分 干部去佳木斯协助指挥防汛抢险工作,同时派农业厅副厅长田澍率医疗队去肇东县救灾和慰 问灾民,并拨去大小船120支,粮食200吨。为指导和支援各地防汛工作,省防汛指挥部扩大 了组织,设秘书、物资材料、交通运输、组织动员、水情、安置救济、监察等7个处,调集有 关厅、局长担任处的领导,并抽调一批干部到省防汛指挥部工作。8月9—10日,五常县拉林 河堤防和呼兰县松花江干流左岸杨家坟堤段决口。省防汛指挥部发出指示,要求各受洪水威 胁的县、市注意灾民和防汛人员的卫生医疗工作,动员医务人员积极参加防汛的医疗工作, 并组织10个医疗队分赴灾区为灾民治疗,同时拨出11.5万元急救款,解决受灾人民的生活和 医疗等困难。8月13日,哈尔滨松花江水位上涨到119.76米,超过历史上最大洪水年1932年 最高水位0.07米。省和哈尔滨市召开紧急会议,动员一切人力、物力投入抢险,上堤抢险人 数达10万人。省防汛指挥部从讷河、海伦、克山、鹤岗等地调大批防汛器材,陆续运至哈尔 滨、汤原、依兰等地,供抢险急需。8月15日哈尔滨松花江水位上涨到120.06米,超过1932 年最高水位0.32米。8月16日国家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到达哈尔滨,8月17日在副省长于杰、哈 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的陪同下察看哈尔滨松花江南岸江堤和慰问防汛抢险人员。当洪峰到达哈 尔滨汛情紧急时,为保卫哈尔滨市的安全,10万防汛大军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堤上,防守东大 坝的人民解放军在大风大浪冲击堤防时,臂挽着臂结成人排,战在水里同风浪搏斗,化险为 夷。经过半个多月的奋战,终于战胜了比1932年还大的洪水,使哈尔滨市安全无恙。8月21日 ,水利部部长傅作义离开哈尔滨,去松花江下游佳木斯察看防汛工作,24日离开黑龙江省。 8月25日省委、省人委召开生产救灾会议安排生产自救工作。8月29日哈尔滨市人民在兆麟公 园举行盛大的庆祝会,庆祝战胜有记录以来最大洪水的伟大胜利。
    三、1957年
    1957年松花江干流发生了建国以来的特大洪水。这次洪水的特点是:大汛迟至8月下旬到 来,正值秋季风雨交加季节;哈尔滨从8月27日至9月18日持续在119.00米高水位以上,长达 21天;在高水位期间,无风和晴天只有8天,大风天最大风力达8级,风浪大,水势凶猛,给 防汛带来极为不利的客观因素。
    8月上旬,当松花江上游汛情不断发展,全省面临洪水威胁的时候,省委、省人委发出《 关于防汛工作的紧急指示》,要求沿江河的县、市必须把修堤防汛列为当前中心工作任务之 一,由负责干部亲自动手,加强领导,抓紧时机完成修堤任务;并要充分做好抢险的组织领 导和物资准备工作。8月20日,黑龙江省防汛指挥部根据汛情的急速发展,决定恢复1956年大 洪水时的组织机构,设立秘书、汛情、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组织动员、工程、生产救灾、 治安保卫、监察等9个处,由省委书记冯纪新任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并由省委书记冯纪新、副 省长于杰、省人委秘书长冯秉天、副秘书长赵振华、农林水办公室副主任雪浪、水利厅厅长 李积成、财政厅厅长陈德京等7人组成领导小组。接着,省委、省人委发出《关于全省紧急动 员起来进一步加强防汛工作的指示》,并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防汛措施,全面部署防汛工作 。23日,省委、省人委召开直属机关和哈尔滨市委、市人委负责人参加的防汛紧急会议。会 议决定:当前要以防汛为中心任务,集中一切力量,以最大的决心和力量战胜洪水。24日, 为加强沿江各地防汛工作的领导,省委、省人委派省委书记王一伦、副省长赵去非和9名部厅 级干部,分赴肇源、肇东、双城、五常、阿城、呼兰等地。26日,当大汛到来时,省委第一 书记欧阳钦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紧急会议,讨论防汛问题。在战略部署上,明确提出:全 省集中人力、物力,坚决战胜洪水,确保哈尔滨和沿江城乡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对 农田的危害。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集中全力抓好防汛工作;及时动员大批人力上堤修堤抢险 ;集中社会力量筹集防汛物资,一切都要保证防汛抢险的需要。在省委、省人委强有力的组 织下,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立即行动起来,迅 速组成防汛大军,最高日出52.5万人参加防汛抢险,与洪水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嫩江、第二松花江洪水在三岔河汇流后,首先进入松花江干流肇源、肇东、双城境内江 段。洪水到达肇源时,遭遇了持续3—4天的56级大风,巨浪冲击堤防,给防汛抢险造成很大 困难。鉴于肇源县两侧受嫩江和松花江洪水威胁,堤防线长,抢险任务重,省委、省人委从 肇州、安达、绥化等县抽调3万名防汛民工,由各县县委书记或副县长带队来肇源防汛第一线 支援。参加抢险人数,最高日出工达7.4万人。省委书记王一伦、副省长赵去非在肇源指挥 抢险,水利厅厅长李积成,农业厅厅长金浪白、副厅长吕洪儒等和地、县领导,以及工程技 术人员在堤防上指挥抢险。省防汛指挥部派船运去草包等防汛抢险物资;在抢险紧张时还派 飞机空投麻袋支援抢险。但由于堤防防御标准低、洪水过大,加上风浪冲击,险情不断发展 ,抢险斗争非常紧张,抢险人员连吃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尽管如此,8月29日—31日,先后 有方春、老虎背、金家屯、牛营子、立陡山、靠山屯、双沟子等7处堤段决口,县城被水包围 。为防止洪水漫延,当即抢修隔堤,保护了肇东和呼兰,以及滨洲铁路的安全。上游嫩江靠 山屯堤段溃决后,在老牛后沟及时抢修了隔堤,使茂兴一带上百个村屯免遭水害。当洪水逼 近肇源县城时,立即动员5000人抢修城墙,利用城墙挡洪水。同时为安全起见,将城内老年 人和妇女、儿童,用客轮转移到安全地带。省防汛指挥部还派出飞机连续数日空投食品和物 资,救济灾民。8月29日,省人委发出《关于灾民紧急救济工作的通知》。31日省委常委举行 会议,决定全省当前工作中心是防汛和生产救灾。成立了以省委书记强晓初为主任委员,副 省长李延禄、于天放为副主任委员的生产救灾委员会,组织领导全省的生产救灾工作。肇源 县下游肇东县有7万人战斗在68公里长的堤防上。8月26—29日受狂风暴雨巨浪袭击时,经过 抢护,保住了堤防。9月6日松花江涝洲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0.33米时,王六屯和沙坨子 堤段,因受风浪冲击,濒于溃决,民工冒着生命危险,抱起草捆,趴在堤坡上,坚持3—4小 时,风浪平息后才下堤。当王六屯门前又发生溃堤,堤身下陷44米长、水势凶猛漫过堤顶之 际,7000民工不眠不休,在风雨交加的情况下,筑起80米长的圈堤堵住了险口。肇东县对岸 的双城县,全力以赴,动员7.2万民工,由县、社、大队2700名干部率领上堤抢险,经过25 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把56.5公里的堤防普遍加高1米。并在风浪中抢护94处3.7公里长 的险工。有1020名抢险突击队员昼夜坚持在抢险第一线,有的3天3夜没睡觉。当一处江堤被 风浪冲蚀一半,将发生溃堤时,300名突击队员立即跳入水中,结成“人堤”阻挡风浪的袭击 ,保住了堤防。
    哈尔滨市,在特大洪水到来之前,为修复1956年水毁堤防工程,动员市内工商企业、机 关、部队、学校、社会团体等单位进行了筑堤。6月完成了第一期工程,8月初又开始了第二 期工程。8月下旬洪峰逼近哈尔滨时,省和市防汛指挥部连夜部署,紧急动员全市人民立即投 入抗洪斗争。战略部署上,提出“确保江南,力保江北”的方针。当哈尔滨松花江水位达到 119.23米,丰满水库又要加大放流时,省、市防汛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全市人民总动 员全力以赴确保哈尔滨安全。省军区连夜调来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也派来人民解放军支 援,使防汛大军迅速增加到10万人,冒雨战斗在堤防线上,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饮,省委书记 强晓初、冯纪新、王鹤峰,省委常委陈雷,副省长李延禄、于天放、王清正等分别到堤防上 慰问人民解放军官兵和全体抢险人员。苏联驻哈总领事馆、商务代办处哈尔滨分处、苏联对 外经济联络局哈尔滨分局的工作人员和在哈尔滨的苏联专家及家属,以及参加“第六届世界 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后,来我国访问的印度、缅甸、锡兰、尼泊尔等国的青年代表 等,参加了抢修顾乡大坝的义务劳动。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黄海道青丹郡人民委员会 副委员长方文治为首的137名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受礼代表团,路经哈尔滨也参加了抢修道里区 堤防的义务劳动。与此同时,辽宁、河北、吉林和天津、大连、鞍山等市,支援313万条草袋 等大批防汛物资;四川、江西、湖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将中央统一规定调给我省的1. 3万吨粮食提前运到,供防汛用。在抢险中,人民解放军官兵和党团员奋勇当先,发挥了突击 队的作用。江北松浦区农田堤防发生险情,新开口大堤溃决一处,省军区两名副司令员率领 千余名官兵奋力抢救,堵复了决口,化险为夷。江北码头和深水浴场堤段发生滑坡,千余名 党员冒着倾盆大雨奔赴江北,在水深没腰的风浪中坚持抢护,保住了堤防的安全。当丰满水 库加大放流量6000立方米/秒,哈尔滨9月初洪峰水位可能超过120.00米时,省、市防汛指 挥部紧急部署,要求用100个小时将50公里堤防再加高1米。抢险人员由10万增加到17万,争 分夺秒,日夜突击抢修。9月1日哈尔滨松花江水位120.01米时,堤防多处出险。9月2日滨洲 铁路路基溃浓下陷,哈尔滨市委书记、市长吕其恩和军分区司令员赶到现场指挥抢险,化险 为夷。东大坝有40米长堤段坍陷,伟建厂的300名抢险队员,在没膝深的稀泥里挖沟排水,一 捧一捧的挖稀泥导流,消除了险情。9月3日松浦区新开口至陈家岗堤防,发生200米长的大脱 坡,坝面裂缝,堤顶已被冲蚀3/4,情况十分危急,人民解放军官兵在省军区司令员的指挥 下,在1公里以外,经过水深没膝的洼地赶赴现场,奋力抢救1昼夜,才使险工脱险。在抢险 中,人民解放军官兵不顾个人安危,有的负了伤。9月4日副省长李延禄、杜光预、王清正到 解放军某部医院慰问与洪水搏斗负伤的人民解放军官兵。9月6日6时,哈尔滨松花江洪峰水位 120.30米,超过1956年最高水位0.24米,为 (见附图) 哈尔滨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高洪水位。当日,江北韩增店终因水位过高,堤基薄弱而决口, 人畜安全转移。是日,国务院给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来电。电文是:“你省防汛斗争进入最 紧张的决战阶段,中央十分关怀。你们所采取的防汛措施,完全同意,望坚决贯彻执行,确 保哈市安全,争取最后战胜洪水灾害,并向参加防汛斗争的全体人员致以亲切的慰问”。9月 7日水位下降到120.07米,堤防仍不断出现险情。哈尔滨市委号召全市人民坚持到底,不彻 底征服洪水决不罢休。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仲秋佳节,省委、省人委和省政协,在仲秋佳节 之际,向全省防汛大军发出慰问信,表示亲切的慰问。省防汛指挥部副指挥赵振华到医院慰 问参加防汛的民工伤病员。松花江沿岸仲秋之夜,浓云遮月,秋雨绵绵,疾风怒吼,江浪滚 滚,千里江堤上防汛大军更加警惕,更加紧张,他们抛弃合家团聚,坚守在长堤上。在顾乡 大坝,一位解放军战士光着肩膀跳下水去,这是他第六次下水摸探险情了。他和战友们已经 忘记了节日夜晚,全身心地投入了抗洪斗争。9月9日,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来电。电文是:“ 黑龙江省防汛指挥部并转哈尔滨市全体防汛人员:你省今年遭遇了特大洪水,中央防汛总指 挥部很为关怀,你们为了确保哈市工业城市和一百五十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日日夜夜在 风雨中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已经取到了初步成就。全国人民都在注视着这一胜利,现在洪峰 将要过去,但高水位持续时间仍然很长,望你们提高警惕,百倍努力,争取在这次特大洪水 斗争中,取得全部最后的胜利。最后向全体防汛人员致以亲切的慰问”。
    9月11日松花江上游水位缓慢回落,中下游受到洪峰威胁。合江地区防汛斗争进入紧张阶 段,已有12万人上堤抢险。松花江佳木斯站洪峰水位80.10米,比历史最高洪水位的1959年 高8厘米。省防汛指挥部合江地区分指挥部指挥、副省长于天放在佳木斯指挥防汛抢险。松花 江高水位在佳木斯持续期间,连续遭遇6—7级大风,堤防多处发生险情。当东郊大堤发生一 处决口时,200名人民解放军官兵立即跳入没腰深的水中,经过4小时的紧张抢险,终于堵复 险口。全市2.7万人的防汛大军,在抢险斗争中,以人民解放军为榜样,奋战20天,保住了 堤防,保护了佳木斯市的安全。9月12日松花江洪峰到达富锦时,水位60.75米,超出历史最 高的1956年洪水位0.18米,富锦县江南江北腹背受敌,全县有4.6万人上堤抢险。副省长于 天放、水利厅副厅长翟劲由佳木斯赶到富锦县指挥抢险。由于洪水停留时间长,堤防防洪标 准低,又遭风浪冲击,不断发生险情。当抢险人员日夜奋战抢修抢护,顽强固守,江北七道 坝要漫堤决口时,从江南岸调来的民工连饭都顾不上吃就上堤抢险,把堤防加高0.3米,挡 住了洪水。9月20日省防汛指挥部发表公告:“沿江大部分地区的洪水已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 ,解除了洪水威胁”。9月22日省委、省人委发表告全省人民书,告慰全省各界人民,经过一 个多月的艰苦斗争,已经取得了同洪水决战的最后胜利。9月25日松花江洪峰通过同江,泄入 黑龙江。
    在这次防汛中,全省参加抢险的人民解放军、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工矿企事业单位 职工,最高日出工达52.5万人,总用工1100万工日;调用火车皮30310辆,汽车1637台,客 货轮船75艘;使用草袋子700万条、麻袋50万条、木杆26万根。还运用飞机5架,空投麻袋65 724条、面包食品5944公斤。拨给受灾区粮食7000吨。 (见附图)
    1957年松花江特大洪水哈尔滨洪峰水位,虽然比1932年洪峰水位高出0.58米,但哈尔滨 市安然无恙。哈尔滨上下游沿江城镇和绝大多数农田也免遭水害。为纪念抗洪斗争的伟大胜 利,纪念防汛大军抢险的英雄业绩,省委第一书记、省长欧阳钦提议,修建一座防洪斗争胜 利纪念塔。这座纪念塔1958年5月1日动工,10月1日竣工。巍峨壮观的防洪胜利纪念塔,矗立 在繁华市区的松花江畔。全高22.5米,底座前下方为两个高度不同的水池,上层池面海拨高 程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历史特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下层池面海拨高程119 .72米,标志1932年哈尔滨市区被洪水淹没时的最高水位。两个不同水位,不同结果的对比 ,启迪人们以战胜特大洪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
    四、1965年
    1965年8月上旬,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受台风和强低压的影响,连遭大雨、暴雨的袭击,致 使穆棱河、绥芬河发生了有水文记载以来的特大洪水。穆棱河上游穆棱镇8月7日从早到晚, 水位急剧上涨6米,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1.4米。绥芬河上游,不到半天时间水位上涨近7米 ,东宁站水位比历史最高洪水位高1.47米。由于洪水的峰头高,来势猛,沿江两岸大部分堤 防漫顶,穆棱县穆棱镇和鸡西市梨树镇进水,平地水深2米以上。在洪水到来的紧要关头,牡 丹江地委和专署迅速组织动员20万人的防汛大军投入抢险。省委、省人委要求各受洪水侵袭 地方,首先保人,其次保畜、保粮、保主要物资,并先后派出以副省长孙西歧和水利厅副厅 长孙瑛为首的两个工作组和两架飞机去现地协助抢险救灾。同时向国务院报告汛情,国务院 十分关怀,立即派飞机携带19只橡皮船支援救灾工作。穆棱河、绥芬河流域各市、县委和社 教工作团党委率领抢险队伍投入抗灾斗争,迅速组织转移,使10万群众安全脱险。对穆棱、 鸡西、鸡东、密山等市县50个被洪水包围的村屯,2万群众,进行空投援救,两架飞机共起飞 17架次,投食品6850公斤、救生圈110个和部分药品,并集中所有船只和临时赶制上百个木排 ,陆续将被洪水包围的群众救出险境。鸡西市由市委书记和市长率领8000人连夜冒雨抢修加 固鸡西大堤,密山县由县委书记和县长率领2.5万人抢修黑台、幸福、集贤3段堤防,投入草 袋子11.8万个,经过几昼夜的搏斗终于战胜洪水,保住了鸡西市、东宁县城和虎林湖北闸、 穆兴大堤的安全以及70万亩农田免遭水灾。为使受灾地方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副省长 孙西歧率领40人的工作组,会同牡丹江地委、专署100名干部深入灾区组织领导群众开展生产 自救工作。与此同时,省委、省人委本着生产自救为主,辅以必要救济的原则,拨给灾区救 灾款50万元、棉布30万尺、棉花6.5万公斤、木材1万立方米、口粮200万公斤、猪饲料50万 公斤,和补助恢复水毁工程经费160万元,并派出省、地、县三级医疗队,为受灾群众医疗疾 病,从而鼓舞了灾民的斗志,加快了恢复生产的速度。在各条战线的支援和努力下,不到半 个月时间恢复了各方面的正常工作秩序。
    五、1981年
    1981年是汛情较多,灾害较大的一年。春季松花江下游出现凌汛,三江平原发生严重春 涝,夏季全省又多集中降雨,东部地区多次出现暴雨,给全省党政军民带来繁重的防汛抢险 任务。
    4月中旬,当松花江佳木斯段出现冰凌堵塞,形成冰坝,江水漫溢发生险情时,省委副书 记、副省长王路明,省水利局局长宋立民及时赶到现场,与佳木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 同指挥抢险。当得知松花江江心柳树岛有四百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时,省委、省政府连夜派 出直升飞机进行营救,使遇险群众安全脱险,无一人伤亡。驻军和合江军分区在凌汛发生时 立即组织部队投入抢险,寻找遇险船只,炮击冰坝。炮击无效时,战士们扛着炸药包爬上冰 坝,摆上18个炸药包炸开冰坝,化险为夷。凌汛过后,省政府又在佳木斯召开东部地区除涝 座谈会,研究除涝措施和安排防洪除涝工作。进入夏季以后省委、省政府又及时召开全省防 汛电话会议部署了防汛工作。
    7月中旬,柴河林业局所属红光、宏声等林场和海林县二道、三道等公社,因山洪爆发遭 受水灾时,海林县和柴河林业局及时组织抢险。省委、省政府立即派出飞机察看灾情,向被 洪水围困的群众空投食品和药品,并派出慰问组对受灾的群众和林场职工进行慰问。7月下旬 ,汤旺河洪水冲毁伊春东风区堤防,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时,伊春森林警察大队的干 警奋不顾身地投入抢险,堵住决口,救出遇险群众,二分队五小队队长孙宝昌在与洪水搏斗 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8月20日五常县拉林镇突遭特大暴雨袭击,发生灾情时,五常县党政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和 拉林镇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抢险救灾。拉林机场的驻军闻讯后,出动500名指战员参加抢险, 许多老人、儿童被解放军从洪水包围中背出来,脱离险境。省委、省政府闻讯后,立即派省 委副书记、副省长王路明,省水利局局长宋立民,省农业办公室副秘书长于海洋等赶赴现场 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三江平原垦区大面积小麦受淹时,驻军和省军区所属部队共派出 1.6万名指战员,在泥水中苦战近一个月,进行抢收,减少了灾害损失。
    9月初,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陪同下,到三 江平原地区察看灾情,向灾区干部、群众和支援抗灾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转达了党中央和 国务院的亲切问候。省委、省政府发出《致灾区军民的慰问信》,向英勇奋战在抗灾第一线 的广大干部、群众、农场职工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致以亲切的慰问。驻军和省军区把节省下 来的6万件棉(绒)衣帽捐献给灾区人民,各地各单位和个人也为灾区寄去现款、粮票、布票 ,支援灾区,充分体现一方受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六、1985年
    黑龙江干流由于1984年封江水位高,1985年春上游降水多,加上气温回升幅度大,上游 提前十天左右开江,出现“倒开江”的反常现象。黑龙江上连续出现冰坝,水位急剧抬高, 有的江段超过了建国以来最高的1958年夏汛洪水位1.8米,酿成了严重的凌汛水灾。
    为了做好防汛工作,省防汛指挥部早在2月份就对全省凌汛做出了分析预报,3月中旬发 出《关于做好防春汛除春涝的通知》,要求各地密切注意开江的动向,防范凌汛的危害。当 4月20日黑龙江上游首次出现冰坝时,省人民政府立即向沿江市县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领 导马上深入第一线指挥抗凌斗争,密切注意汛情,及早转移危险地带的居民,并提出了抢险 救灾的各项措施和要求。4月22日古城岛被冰坝围困后,副省长侯捷、省军区司令员李德和连 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营救工作。省长陈雷闻讯后立即从外地赶回部署救灾工作。23日下午沈 阳军区派3架飞机轰炸古城岛冰坝。24日上午又派4架军用和民航飞机将古城岛被围困的居民 全部救出。26日呼玛县城一度告急,省长陈雷、副省长侯捷、秘书长张若先等又主持召开会 议,部署了抗凌与脱险措施。省防汛指挥部派出由省水利厅副厅长徐政治带队的工作组,前 往受灾地区协助抢险和组织灾民转移。沿江31573名居民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无一伤亡。5 月初,省人民政府派出由副省长侯捷和秘书长张若先率领的,有民政、财政、商业、物资、 银行、计经委和水利等部门领导参加的慰问团,到漠河、塔河、呼玛三县的重灾区,慰问灾 民和当地驻军,以及武警部队指战员。为使灾民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省委常委于5月1 0日专门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和部署了生产救灾工作。要求省、地各有关部门通过业务对口, 重点支援灾区,及早恢复交通、邮电和供电,保证各项生产和生活物资的供应,防止疫病发 生。省民政、财政、水利三个部门拨款112万元,支援救灾,恢复生产。与此同时,还决定对 重灾区适当放宽政策,减免群众负担。
    这次特大凌汛,共耗用防汛抢险费57万元,复堤堵口和整修涵闸护岸工程费用504万元。 在与特大凌汛斗争中,漠河县兴安乡水利员、共产党员宋兆忠,在古城岛被2米深的冰水围困 ,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和村长戴凤玉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在水中拚搏 三天三夜,组织抢救,使全岛168名群众全部脱险,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为 水利职工树立了榜样,受到中央防汛总指挥部的表扬。9月黑龙江省水利厅发出通知,号召全 省水利战线职工向宋兆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