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南部引嫩工程

  南部引嫩工程(以下简称“南引”)位于嫩江下游左岸,“松嫩平原”的西南部,是引 嫩江水调蓄自然泡沼,用以灌溉农田、草原,养植芦苇和发展养鱼的综合利用工程。
    “南引”工程控制范围,东起安肇新河,西至嫩江,南以肇古公路为界,北接杜蒙大草 原。包括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杜蒙自治县)的他拉哈乡、腰新乡和红旗牧场; 大庆市的双榆树乡、葡萄花乡、八井子乡、老山头乡、庆阳乡、高台子乡;肇源县的富强乡 、古龙乡、义顺乡、超等乡、新站乡、茂兴乡、大兴乡、头台乡、浩德乡、胜利乡、永利乡 、和平乡、民意乡和畜牧场、良种场、长青林场等25个乡、场,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为132万亩,草原186万亩,泡沼245万亩。这个区域处于安达盐碱地区南部边缘地带, 泡沼星罗棋布,盐碱化土地占总面积的半数以上,耕地分散。年降雨量仅400毫米左右,年水 面蒸发量却达1500毫米(20厘米蒸发器),受干旱、风沙、盐碱的影响,粮食平均亩产仅70 公斤,最高的1958年也只有95公斤。1956年以前未筑嫩江防洪堤时,洪水泛滥,淹没耕地和 草原,危害农业生产;但洪水串入自然泡沼,鱼、苇、草生育繁茂,小区气候良好。老龙口 、立陡山、大排排等段嫩江防洪堤修筑以后,虽解决了防洪问题,开垦了沿江的耕地,但造 成了泡沼干枯,鱼虾绝迹,草苇退化,盐碱上升的局面。为战胜干旱,当地农民曾开展过打 井活动,截至1976年底,已打井900眼。但由于开采石油和已有井的长期运转,地下水位已逐 渐下降,有的地方下降2—3米,不宜再打井。因此国家投资兴修“南引”工程。
    一、兴建始末
    1966—1968年,为解决“松嫩平原”的干旱问题,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在勘测规划“北引 ”的同时,对“南引”也进行了勘测规划工作。在此期间,肇源县于1967年曾提出在该县富 强公社立陡山开引水口,引嫩江水的方案。以后杜蒙自治县于1976年提出在该县九扇门引嫩 江水的方案。1977年,省、县共同规划时,提出在杜蒙自治县他拉哈公社红土山的引水方案 。经过实地勘测和三个方案的比较,认定在红土山引水距主要蓄水区乌尔塔、大拉海等泡沼 ,路线短,江道引水条件好,可解决近期灌溉的需要,选择了在红土山引水的方案,当时称 红土山引洪工程。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抽调技术力量与肇源、安达和杜蒙自治县协作,在过去 工作的基础上,于1977年4月编写出《黑龙江省红土山引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书》。5月,水 利电力部派审查指导组进行了审查指导,并责成黑龙江省水利局审批初步设计。同年6月,黑 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办公会讨论决定,同意兴建红土山引水工程。同年8月,红土山引水工程正 式动工,由省水利第一工程处、第七工程处(1981年建制撤销)、省水利冲填工程处和肇源 、安达(后因受益行政区划变动改为大庆市)、杜蒙自治县等受益县(市)共5000人参加施 工。省水利工程处承担主要建筑物工程和大的土石方工程,受益县(市)按照受益比例(肇 源为6、大庆和杜蒙自治县各为2)确定出工比例,承担本县(市)境内的土方工程。1978年 3月,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又修订了红土山引水骨干工程初步设计提要和工程总概算。省水利局 批准初步设计后,于1979年3月完成了全部设计工作,并改为南部引嫩工程。
    “南引”工程的江道疏浚和引渠开挖水下土方,利用吸扬式挖泥船进行施工;渠道开挖 、围堤填筑,以及建筑物土方工程,采取以推土机械为主,辅以人工施工方法,并应用了新 材料、新工艺,搞了工具改革。在蓄水工程的围堤上,就地取材,用水泥土和渣油混凝土护 坡;使用无纺布代替垫层,上面盖混凝土板,边上加梁的办法护坡。渠首基坑开挖由于距江 边仅50米,地下水位距地面只有2米,基坑开挖最深达9.7米,为解决地下水位高给施工带来 的困难,省水利第一工程处工程师曹挺新提出采用“群井降水”办法,控制了地下水位,使 渠首基坑开挖顺利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中,为提高工效,省水利第一工程处的工程技术人 员和工人共同研制出“皮带输送筛选砂石机”和“跌落式震动洗石机”等,比人工筛选和洗 石提高工效6—8倍。蓄水工程的17号等围堤,1979年竣工后发现筑堤土是遇水分散的分散性 粘土。经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水利科学研究所现场调查和试验,并委托有关单位作试验,采 取在分散性粘土中掺加石灰(硝石灰、生石炭),在背水坡设置砂反滤层办法,把分散性土 问题解决,使围堤获得安全保证。渠首泵站施工完工后,发现底板漏水,采用了“氰凝”化 学灌浆办法,封闭了泵站底板的漏水缝隙,保证了泵站底板的安全。
    “南引”工程,1980年完成引水和蓄水工程后试行通水。1985年底共完成土方1142万立 方米,混凝土方6.1万立方米,使用国家投资6070万元,主体工程已大部建成,整个工程计 划于1987年完成。
    二、主体工程
    “南引”的主体工程有:(一)渠首枢纽工程。包括:1、引水口的江道整治3道锁坝堵 截,上弯道冲刷部位平顶护岸工程33个矶头,引水弯道凹岸983米长的块石护岸,引水口处块 石混凝土护面鱼咀,外侧抛石加固,下游5个护岸矶头等。2、引渠全长3.8公里,底宽10米 ,边坡1:5。3、钢筋混凝土结构开敞式宽顶堰进水闸,3孔每孔净宽10米。正常引水流量50 立方米/秒,最大引水流量120立方米/秒。4、排灌站设计安装6台立式混流泵,最大引水流 量9立方米/秒,考虑近期发展速度,先安装5台。排灌站设上、下两个水池,灌溉时江水由 进水口进入底层进水池,再由泵抽到上层的出水池。出水池有两个口,一个口在总干渠的左 侧,经排灌涵洞送出,供他拉哈乡3.5万亩农田灌溉用;另一个出口在进水闸下游右侧,经 交通桥下送出,供干渠右侧3.26万亩农田灌溉之用。排坡水时,坡水由北侧经提灌涵洞进入 排灌站底层的进水池,再由泵抽到排灌站上层的出水池,排到进水闸的消力池中。5、排灌涵 洞为排坡水和输送灌溉用水的工程。排水涵洞为2孔2×2米方涵,可通过排水量7.1立方 米/秒,进口为2孔排水闸,孔径2×2.5米,长12米,以1:4的底坡度与双孔方涵洞相接, 出口与泵站下层进水池相通。灌溉闸为单孔,净宽3米,可输送灌溉用水4.76立方米/秒, 出口为弯曲渠道,与灌溉干渠相接。6、红土山防洪堤,是防止嫩江洪水侵入总干渠的防洪工 程,长400米,顶宽4米,上游坡1:3,底层用无纺布,面层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下游坡1: 2.5,用草皮护坡。(二)引水总干渠工程。包括:1.总干渠全长24.1公里,渠底宽35米 ,边坡为1:3—1:5,在原地面处留15米宽的马道,近期最大过水流量120立方米/秒。2. 桥梁。在引水总干渠上有官地屯、牛家窝堡、大排排、包包屯等4座农道桥和红旗牧场1座公 路桥。农道桥和公路桥都是混凝土结构平板桥,桥的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农道桥桥面净宽 5米,公路桥桥面净宽7米。3.马场排灌站,为解决总干渠龙坑灌区南部的一部分灌溉用水和 全部排水之用,排水流量0.84立方米/秒。4.进水闸2座。引水总干渠左侧有康平进水闸, 为单孔1.5×1.5米方涵,最大引水流量3.6立方米/秒。引水总干渠右侧有庆华进水闸, 为2孔1.6×2.2米涵闸,最大引水流量9.5立方米/秒。5.弯道护坡。引水总干渠共有大 小弯道14处,近期在0+915—1+397处用干砌石护坡。(三)围堤工程。包括:1。围堤33段 ,总长50公里。分甲乙两种堤型。甲型围堤5段高程为133米,堤顶宽6米,上游边坡1:3,用 水泥土、渣油混凝土和块石护坡,下游边坡1:2.5,草皮护坡。乙型围堤28段,高程为132 .5米,堤顶宽3米,上游边坡1:3,在130.5米高程上设宽30米的防浪林台与原地用1:3边 坡连接。下游边坡1:2.5。上下游都是草皮护坡。2.涵闸桥。①乌尔塔泡两孔连接涵,位 于2号围堤上,为调节蓄水区的蓄水量之用,每孔净宽3.2米,正常过水能力20立方米/秒, 最大过水能力50立方米/秒。②西大海单孔进水闸,位于21号围堤上,为西大海泡、东大海 泡送水,同时解决周围灌区的灌溉用水,净宽7米,正常输水能力22立方米/秒,最大输水能 力60立方米/秒。③狼坨子3孔泄水闸,位于17号围堤上,为蓄水区洗碱换水、改善水质,同 时给肇源县友谊灌溉区输送灌溉用水和哈布它海泡、四家泡、二家泡、八家河水库、牛毛沟 水库送水。每孔净宽5米,近期输水能力15立方米/秒,远景输水能力30立方米/秒。④兴源 进水闸,位于10号围堤上,为给长胜灌区提供灌溉用水和鸭木蛋格泡送水。为单孔2×2米方 涵,正常输水能力3.4立方米/秒,最大输水能力4.08立方米/秒。⑤勇进灌区进水闸,位 于9号围堤上,为单孔1.14×1.34米方涵,正常输水能力0.58立方米/秒,最大输水能力 0.7立方米/秒。⑥长山灌区进水闸,位于8号围堤上,为长山灌区提供灌溉用水和鸭木蛋格 泡补水,单孔1.14×1.34米方涵,正常输水能力0.58立方米/秒,最大输水能力0.7立方 米/秒。⑦龙源进水闸,位于7号围堤上,为古龙灌区提供灌溉用水,单孔2×2米方涵,正常 输水能力3.4立方米/秒,最大输水能力4.08立方米/秒。⑧东包台农道桥,桥面净宽5米 ,长58米,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四)蓄水区连通工程,共挖7条连通泡沼的沟。1.大拉海 泡至布尔根湖2条;2.大拉海泡至羊营泡1条;3.大五家泡至小五家泡1条;4.富强泡至二 龙泡1条;5.吉拉吐北泡至吉拉吐南泡1条。(五)泄水干渠工程。1.泄水干渠,又名友谊 输水干渠。渠两用,既给蓄水区洗碱换水,也给沿线灌区提供灌溉用水,以及为四家泡、二 家泡、哈布它海泡、八家河水库、牛毛沟水库送水,总长42.1公里。2.桥梁。泄水干渠上 有铁路桥1座,公路桥2座,农道桥9座。3.闸:①哈布它海节制、分水闸,位于泄水渠上段 末端,为一个节制闸和左右两个分水闸合在一起。节制闸为3孔闸,每孔净宽5米,分水闸均 为单孔涵洞式闸,净宽2米。左侧分水闸为哈布它海送水,右侧分水闸为灌区供水。②“八三 ”交叉节制、分水闸是一个节制闸和左右两个分水闸,以及节制闸前与“八三”输油管线相 交叉的建筑物。节制闸为3孔,每孔净宽5米。左侧分水闸为四家泡、二家泡送水,右侧分水 闸为灌区供水,均为单孔方涵。③坡水闸共有4座,2座为单孔1×1.5米方涵,排水能力3立 方米/秒;2座为双孔,每孔1.4×2米,排水能力5立方米/秒。4.弯道护坡。泄水干渠共 有大小弯道10处,其中弯角大于40度的有2处,狠坨子闸出口处用块石护坡,哈布它海闸后2 公里处的弯道未做护坡。泄水干渠的出口线路经安肇新河进入松花江。
    三、管理运用
    “南引”工程由“南引”工程管理委员会实行统一管理。用水统一调度,资源开发利用 和保护统一规划,工程管理运用统一要求。“南引”工程管理委员会由省水利厅、“南引” 工程管理处、嫩江行署(今齐齐哈尔市)、绥化行署和大庆市、肇源县、杜蒙自治县人民政 府负责人组成。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定期研究制定工程管理、控制运用、保护资源、综合经 营、水费征收、渔苇管理等具体政策和办法,并监督落实实施,协调各用水单位关系,处理 水事纠纷。“南引”工程管理处为“南引”工程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管理 工作,属管理委员会和省水利厅双重领导,以省水利厅为主。市、县“南引”工程管理所负 责本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属市、县人民政府和“南引”工程管理处双重领导,以市、县为主 。工程管理方面,引水口、引水渠、渠首闸、进水总干渠、蓄水区土坝、泄水干渠、蓄水区 的泄水建筑物及沿渠堤的分水闸等骨干工程,由管理处统一管理;其它工程,包括蓄水区土 坝、泄水干渠、蓄水区以下渠系建筑物等,按行政区划,由所在市、县负责管理。水面管理 方面,“南引”工程形成的人工水面为国家所有,统一由“南引”工程管理单位管理和经营 。划出一部分水面由管理处直接管理和经营,其余水面按行政区划由各市、县管理和经营。 “南引”工程于1980年完成引水和蓄水工程后,开始试行通水,提前使用。到1985年共引嫩 江水7.35亿立方米。   
    “南引”工程设计农田灌溉面积47.4万亩。工程建设之前打井900余眼,计划灌溉农田 14万亩,由于田间工程不配套和地下水位下降,只是春旱时利用井水搞了坐水种。工程建成 后,蓄水区周围村屯利用“南引”水源,不仅搞坐水种和灌溉旱田,1983年还试种了水稻, 1985年在洼地改种水稻面积达1.5万亩。
    “南引”工程设计蓄水面积270平方公里,改善草原10万亩。蓄水前,由于泡沼干枯,气 候干燥,盐碱面积逐年扩大,草质退化,产草率低。蓄水后虽淹没少部分草原,但由于蓄水 的浸润,气候湿润,水草丰茂,到1985年已改善草原5.88万亩,并使干枯多年的盐碱泡沼变 成水面,给发展畜牧业创造了优越条件。
    “南引”工程初步设计新植苇面积27万亩,改善苇塘10万亩,复查设计时,规划近期育 苇56万亩。蓄水后,到1985年育苇面积达29万亩,累计产苇2.4万吨,产值170万元,交售给 国家1.5万吨芦苇。
    “南引”工程初步设计养鱼面积20万亩。复查设计时,规划近期养鱼面积32万亩。蓄水 后,到1985年养鱼水面已达17万亩,投放鱼苗490万尾,累计产鱼805.8万斤,产虾796.8万 斤,价值425万元。为发展渔业生产,大庆市投资1000万元,修建了拦鱼透水坝和码头,开挖 内引工程,购置各种机械设备,投放鱼苗1030万尾,还成立了水产养殖示范场,修建人工孵 化池3处。肇源县1984年投入128.5万元开发性贷款,用于内引配套工程,发展养鱼。杜蒙自 治县他拉哈乡,修围堤3000米,建放养场达1万亩,投放鱼苗180万尾,建立了乡村联营鱼场。
    “南引”工程蓄水前,控制区域内盐碱地占总面积的50%,泡沼干枯,鱼虾绝迹,草原退 化,干旱、风砂、盐碱等自然灾害,不仅影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的发展,还使小区 气候失调。蓄水后,沟泡连通,扩大了水面,不仅起到压风洗碱,改良土壤,改善草原,浸 润苇塘作用,同时也改变了小区气候。据大庆市大同区气象站调查,蓄水后,空气温度提高 了9%,凉爽程度提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