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中苏水文往来
我国与苏联在水文工作上的往来是从50年代初开始的。两国曾就调查黑龙江流域自然资
源和生产力发展远景的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过会谈,并先后召开三次水文联合工作组协调会议
。为履行会谈、会议的决议,双方进行了黑龙江流域的综合考察,互派人员访问、学习,以
及多次交换水文资料和多年的定期、定站、定时水文情报、预报等。
一、会谈与协调会议
1956年,根据中苏两国政府签字批准的“关于中苏共同调查黑龙江流域自然资源和生产
力发展远景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及编制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上游综合利用规划的勘测设计工
作协定草案”,在苏联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和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进行会谈。讨
论商定了黑龙江流域勘测设计工作大纲,中苏黑龙江勘测总队提供水文资料的测站,中苏双
方互换黑龙江水文资料、水文年鉴,以及中国派水文实习生去苏联黑龙江干流的水文站实习
等事宜。会谈后,在黑河市建立了我国黑龙江勘测总队,下设水文组为中国黑龙江省与苏联
阿穆尔州,以及黑龙江上苏联各水文站的联络中心。根据勘测总队要求,在黑龙江省的大兴
安岭和黑河地区建立二十三站、二十五站等水文站,与原建的二道盘查水文站一起,向中苏
两国黑龙江勘测总队报送水文资料。此后,从1957年起,连续召开三次中苏黑龙江省流域水
文研究工作组协调会议。第一次协调会1957年5月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国家水利部水文局长谢
家泽率代表团参加。会议研究了黑龙江、额尔古纳河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水文发展计划、观测
方法等。此后,中苏双方就共同搜集、编制黑龙江流域气候和水文特征专题资料一事,于当
年7月在哈尔滨进行会谈,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和水文总站派人与苏联代表共同商讨有关
工作大纲内容等。第二次协调会1958年10月在哈尔滨召开。国家水利电力部水文局局长谢家
泽、副局长王子平和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水利电力部长春水电设计院
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商定:苏方向我方交换情报的水文站20处,我方向苏方交换水文
情报的水文站19处。第三次协调会1959年10月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召开。谢家泽、
王子平和黑龙江水利厅气象水文局、水利电力科学研究院水文研究所的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交流了黑龙江流域水文研究成果,并就互派专家访问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海兰泡、黑河会谈商定,从1957年起,我国分批派水文实习生,到苏联黑龙江干流的水
文站工作和学习。每期5人,由黑龙江省水文总站、水电部长春水电设计院、内蒙古自治区呼
伦贝尔盟水文站等单位派人参加,学期一年,共派二期。
二、资料交换与水情互报
中苏两国的水文资料交换,首先是苏联于1951年请求我国提供关于绥芬河流域水文、气
象方面的资料。是年11月我国向苏联提交绥芬河流域伪满时期的水文、气象资料,绥芬河流
域略图等。1952年苏联又请求我国提供松花江及其支流的水位情报资料。1953年4月5日起,
我国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水利总局,由沈阳向苏联伯力拍发洮南、同盟、江桥、大赉、吉
林、扶余、蔡家沟、哈尔滨、通河、佳木斯、富锦等水文站的汇总水文情报。东北行政委员
会撤销后,从1954年10月1日起,改由黑龙江省水利局在哈尔滨发报。我国从1955年开始向苏
联提出提供黑龙江干、支流的水文情报的要求,苏联从1956年开始向哈尔滨发报。多年来一
直供给我国水情的苏联水文站有黑龙江干流的博克洛夫卡、加林达、契尔尼也沃、库玛拉、
保姆别夫卡;额尔古纳河的新础鲁海图伊、奥洛恰、乌留宾诺;石勒喀河的斯列金斯克;泽
雅河的泽雅、小沙赞卡、玛扎诺娃、海兰泡;泽雅河支流的诺尔斯克;布列亚河的契昆达、
卡明卡。我国向苏联提供水情的站几经变动,从1962年起报汛站是吉林省的吉林、扶余、蔡
家沟、大赉、珲春等5处,黑龙江省的江桥、同盟、哈尔滨、通河、依兰、佳木斯、富锦、二
道盘查、虎林、东宁等10处。双方报讯站每年自4月1日至11月1日逐日交换水情,内容是每日
8时的降雨、水位、冰凌(结冰期),以及必要时期的洪水预报。双方为履行协调会的决议,
苏联向我国汇寄了苏联1958年以前的黑龙江流域水文年鉴,乌苏里江、泽雅河、布列雅河的
短期洪水预报传播时间图表,黑龙江径流、降水等值线图,黑龙江流域各河的危险水位、危
险流量及特大水灾资料表等。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和水文总站,通过国家水利电力部向
苏联水文总局提供了1958年前我国黑龙江流域水文年鉴,松花江洪水传播时间图,松花江水
文分析报告及附图,中国东北地区年径流等值线图,中国东北地区降水、蒸发等值线图,黑
龙江、额尔古纳河左侧支流及松花江各主要水文站的危险水位、特大水灾资料。1967年中苏
两国中断提供水文情报。1985年双方提出相互交换水文情报要求,商定1986年一季度在中国
举行双方专家会晤,并恢复水文情报的互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