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勘 察

  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政府为日本“开拓团”修水库和抽水站等工程,曾进行过简单的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水利工程土壤等勘察。“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地区在恢复 续建原有水利工程和建设新的水利工程时,也进行过水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水利工程土 壤的勘察。但都没有地质和土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应的设备,方法简单,手段落后, 勘察成果水平不高。1956年以后,随着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松花江流域规划的需要,充实 地质和土壤技术人员,增添设备,使水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水利工程土壤等勘察工作逐 步发展和完善。
    一、水利工程地质勘察
    1957年伴随松花江流域规划,黑龙江省的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初期主 要为嫩江流域可能选择的梯级开发坝段,进行小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和少量的勘探。测绘成 果有各地段的地貌图、地质图、工程地质剖面图等。勘探成果有碾子山、绰尔河上游、嫩江 上游,以及安彦浅各梯级水库的勘探等。当时的地质钻探设备,主要是苏制KAZM—300型和5 00型钻机。土钻是人力回转冲击钻,机型落后,效率低。1960年以后,随着已建和在建水库 的续建加固设计需要,进行了东方红、龙凤山、音河、太平湖等大型水库的工程地质勘探, 并完成大赉、布西、海北、五常桃山等大型水库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探。70年代后期完成布西 水库枢纽、灌区引水干渠,龙凤山、音河、青年等水库消险,南部引嫩工程,七星河治理工 程,大庆乙烯厂厂外排污工程,依兰露天煤矿防洪堤工程,七台河桃山水库等31项水利工程 地质勘探。地质钻探设备,购进XJ—100型轻型钻机和SH30型动力钻机,取代笨重的苏制钻机 和冲击钻,并陆续增添汽车、反循环钻机、液压钻机等,使钻探手段向多样化、轻型化迈出 了一步。80年代普遍采用较先进的油压式XU300—2钻机和小口径金刚石钻机,并开始承担大 口径钻探。1957—1985年,省专业队共完成地质钻探进尺88.9万标准米;测绘1:5万比例尺 地质图7.59万标准平方公里。工程地质试验,除开展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和动力触探外, 已有能力开展岩体纵波、横波测试,简易岩石试验和砾质土试验。工程地质评价,开始由定 性分析转向定量化。
    二、水文地质勘察
    50年代末,进行区域性小比例尺的综合水文地质调查和中比例尺的典型区水利土壤改良 水文地质调查。勘察手段主要是地面测绘,野外水文地质试验,以及简单的浅层钻探等。主 要成果有安达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和穆棱河地区水文地质概查,以及萨尔图、张地房子典型区 水文地质调查等。60年代主要为涝区、灌区工程设计和支流规划,进行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和 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完成松嫩平原水文地质调查,呼兰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齐齐 哈尔市梅里斯公社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调查等大比例尺调查9项,还有泰来、富锦、查哈阳、万 家等29项涝区、灌区水文地质调查。这个时期所采用的勘察手段有地面测绘、钻探、抽水试 验,以及室内试验等,并首次对上层滞水进行专门勘探和观测。70年代末期以后,完成勃利 桃山灌区、富锦凤山典型区、涝洲灌区、七虎林河地区、七星河流域、蚂蚁河流域的水文地 质勘察。还为全省水利区划地下水部分,全省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部分,全省地貌区划等 需要,进行了水文地质勘察。
    1979年在龙江、青冈两县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试点工作,1980年在泰来、齐齐哈尔、林 甸、富裕、依安、克山、拜泉、肇源、肇州、肇东、安达、明水、兰西、绥化、望奎、海伦 、龙江、青冈等18个县、市布设623眼观测井。其中逐日水位观测井78眼,5日水位观测井54 5眼;地下水温观测井139眼,水化学常规分析井180眼,地下水污染分析井60眼。观测井网控 制面积7万平方公里,平均112平方公里有1眼观测井。观测资料进行整编,每年刊印,在水文 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应用,并于每年年末对下一年枯水期地下水位进行预报。
    三、水利工程土壤勘测
    1956年为黑龙江省东部垦荒排水,进行了虎林县宝东试验站试验区的土壤详测,及密山 湖北闸地区1/20万比例尺土壤概测。1957年为松花江流域规划的需要,与农垦部密山荒地勘 测设计院等有关单位,共同进行松花江流域平原区20余万平方公里1/50万比例尺土壤概测和 新立屯、萨尔图、张地房子、烟筒屯、通河、三兴镇、依安等7个典型区1/2.5万比例尺土 壤详测,以及三肇地区1/5万比例尺土壤调查。60年代,进行依兰、双城、七虎林河、查哈 阳等16项灌区土壤调查和富锦县嘎尔当、海伦县海北等7项涝区土壤调查。以及根据规划设计 的需要,进行乌双、安明青地区、穆棱河上游,以及其他灌区、涝区的土壤调查。同时,还 对土壤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完成全省1/100万比例尺土壤、土壤侵蚀、盐溃分区,土 壤质地等区域性图及文字说明;编绘1/50万比例尺呼兰河流域土壤资料。70年代进行布西灌 区、阿北涝区、涝洲灌区、海伦典型区、三江平原等土壤调查和全省1/100万比例尺土壤图 补测等。70年代后期,土壤调查由定性勘测转入定量观测,由长观调查转入定点试验。在手 段上,采用以航测、卫星照片为底图,进行土壤编图。并与省环保部门协作,开展了土壤背 景值测室,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