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设 计

  黑龙江地区见于记载最早的水利工程设计,是1916年(民国5年)由当时的黑龙江省水利 委员会,为疏浚乌裕尔河导入嫩江的工程设计。此后有修筑江河堤防工程的设计,多为土方 工程,设计简单。东北沦陷后,除有堤防、渠道的土方工程设计外,已有水库、抽水站、灌 区水工建筑物的设计。但除少数钢筋混凝土和砌石工程外,多为木结构工程,设计工作比较 简单。“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恢复、改建原有水利工程和新建水 利工程时,由于市、县技术力量簿弱,均由省水利局承担设计任务。1956年以后,随着水利 建设发展的需要,省、地(市)、县相继组建设计队伍,充实技术力量,设计水平提高,地 (市)、县也能设计钢筋混凝结构的闸、桥、涵等水工建筑物工程。但1958年大搞兴修水利 的群众运动,水利工程一哄而上,有的边设计、边施工;有的不设计即施工,给设计工作造 成被动局面。1959年以后转向大中型水库、灌区等续建配套、整修加固工程的设计。1971年 根据建设北部引嫩工程的需要,集中力量完成北部引嫩渠首、总干渠、萨尔图分干渠、乌裕 尔河交叉、大庆水库、红旗泡水库等150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这些工程既有渠首枢纽的护岸、 导流坝、潜坝、鱼咀、拦砂坎等,又有底宽22—28米的渠道工程和进水闸、节制闸、泄水闸 、压力涵等大型涵闸,以及双曲拱公路桥、灌注桩农道桥等工程。设计结构新颖。并根据黑 龙江省天寒地冻的特点,采取了防冻害措施,使黑龙江省的水利工程设计有了新的突破。19 72—1976年除完成水库续建设计外,进行了卫星运河、引汤等引河灌区设计。1977年进行布 西水利枢纽和龙凤山、音河水库消险复查设计和勃利桃山水库、青年灌区配套等大中型工程 的设计,以及边境河流护岸工程设计等。进入80年代以后,根据治理开发三江平原的需要, 先后进行别拉洪河、蜿蜒河、安邦河的续建配套工程设计,七星河、七虎林河近期防洪除涝 工程设计,以及阿布沁河阿北涝区、莲花河涝区工程设计,同(江)抚(远)大堤工程设计 。此外,在面向社会,扩大技术服务方面,完成了大庆乙烯厂厂外排污工程设计,依兰露天 煤矿防洪堤工程设计,宋集屯煤矿防洪工程设计,兰西亚麻纺织联合公司排水工程设计,白 石、二门山和菲律宾的巴里格坦水电站二期工程,以及部分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此同时 ,通过深入现地调查和到省外考察,总结各地桥、涵、闸等水工建筑物设计的经验教训,结 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共完成在结构形式、计算理论和防冻害措施等方面有改进的桥、涵 、闸等水工建筑物的定型设计26本,其中图集7本。为全省设计水工建筑物提供新的样本,供 各地在设计中选用。
    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从1978年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编制了一些电算程序,应用于布西 水库的径流调节、龙凤山水库的土坝稳定计算和勃利桃山水库输水洞的结构计算等。80年代 ,购DJS—6计算机和一批PC—1500、PB—700袖珍机,以及GM—0520型、IBM—PC—XT型微机 ,使电算袖珍机和微机相结合,广泛应用于常规的设计工作中。现在水文水利计算已形成一 个较完整的设计软件包,土坝稳定分析基本上代替了手算,水工结构设计软件系统正在完善 。水利工程概算程序,经鉴定已在全省推广应用。由于电算在设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提高 了效率,改变了设计工作的被动局面。如水利工程概算程序采用模块化和人机交互菜单结构 ,使工作效率提高30倍。此外,在设计中还采用了水泥土做护坝坡,为平原区水库大坝护坡 提供了造价低廉的新材料;在密山县青年灌区引用橡胶坝,为黑龙江省高寒区溢流坝工程节 省材料、资金和缩短工期,开创了良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