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方工程
土方工程,量大、线长,是水利施工中最广泛的一项,多少年来均靠人力挖、装、运和
夯实。使用的工具是铁锹、土篮子、扁担、木夯、石夯等,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直到
40年代初伪政府为日本“开拓团”修筑水库时,才有轻轨矿车运土。新中国成立后,土方施
工,除主要靠人力和半机械化外,已出现利用推土机、拖拉机和汽车等机械。70年代以后,
大型枢纽和重点堤防、灌溉渠道的土方施工由半机械化逐步演进到以机械化为主。1985年省
水利专业施工队伍已有推土机、挖掘机、铲运机、拖拉机、自卸汽车、挖泥船、气胎碾、羊
角碾等土方施工机械264台(艘)。
一、土坝堤防施工
水库土坝的土方施工,50年代末除人力挑运外,主要靠轻轨矿车运土,用木夯、石夯夯
实。1958年大搞水利运动中,由于强调大搞技术革新和工具改革,一些水库工地除用轻轨矿
车运土外,还搞了胶轮单轮、双轮手推车和空中缆道运土等。阿城县砬子沟水库土坝施工,
采用这些运土办法,当时被称之为“天上飞、地上推”的先进施工方法。60年代,在土坝施
工中,有了利用推土机铲土,汽车运土,拖拉机碾压的施工方法。1968年桦南县向阳水库土
坝施工,采用机车牵引矿斗车运土,使轻轨矿斗车运土由半机械化走向机械化。70年代以后
,土坝施工发展到以机械化为主,辅以手工作业。1975年泥河水库土坝施工,以铲运机挖、
装、运土,用履带拖拉机碾压。1979年勃利桃山水库土坝施工,用挖掘机挖土、装土,自卸
汽车运土,推土机集土、平土,气胎碾压实。1982年依兰晨光水电站拦河工程,1984年大庆
乙烯隔水坝等工程,挖、装、运、平、压都是机械作业。
土方施工对土的含水量和碾压情况,由试验室检测。省专业施工队伍,从60年代开始在
土坝施工中设有土工试验室,对土料含水量进行检测。土料含水量大的一般采取翻晒集土办
法解决;含水量小的采取喷水加湿办法解决。对大中型土坝跨年度越冬施工,采取盖砂办法
防冻裂。土方压实多采用羊角碾、气胎碾;砂石压实多采用震动碾,碾压遍数由现场碾压试
验确定。
堤防施工,主要靠人工挖、运和夯实。大的堤防工程,70年代以后普遍采取装载机装土
,汽车运土,推土机平土,履带拖拉机碾压等机械施工作业。
二、引河和渠道施工
引河和渠道施工,从1948年双城、拉林和富锦的大排水渠道,到1958年大搞水利运动时
开挖卫星、七一运河等引水工程,均靠人力开挖,劳动强度大,工效低。60年代以后,首先
是国营农场在开挖排水渠道时,使用推土机、挖沟机等机械进行施工。随之,部分市、县也
开始使用推土机等机械进行渠道施工。1965年至1968年松花江肇源县黄土崖子段江道整治工
程,开挖裁湾取直的引河时,使用挖泥船进行施工。在沼泽地和水深流急的条件下,完成40
0万立方米的土方工程。70年代以后,较大的引河和渠道工程,基本以机械施工为主,辅以手
工作业。新嫩运河、“三引”干渠和卫星运河、引汤工程续建等,从开挖、装运土、填筑、
碾压均使用机械,水下方使用挖泥船开挖,哈尔滨万宝,桦川星火、悦来、新城等抽水灌区
的引渠清淤大都使用挖泥船施工。进入80年代以后,引河和渠道开挖工程施工的机械化程度
进一步提高,三江平原的别拉洪河、安邦河、蜿蜒河治理工程施工,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
通过几年的机械施工作业,初步摸索出适合黑龙江省自然特点的机械化作业技术和施工方法
。在湿地施工,除采取一般的排水、推、挖外,对淤泥或泥炭层不易排水或不易冻透的地段
,采取回填干土干砂再行推挖,遇承压水顶穿覆盖层,将其范围进行围堵,使之缩小,待其
稳定强排后再行施工。引河开挖的施工季节避开雨季,施工期要一次成型。湿地采用接地比
压小的大马力推土机械,如D—60推土机等;水深0.5~1.5米的地段,采用长臂两栖挖掘机
;深水地段和引渠清淤工程,采用不同规格的挖泥船。松散性土,采用绞吸式挖泥船;卵石
、砂砾石,采用链斗式采砂船或抓扬式挖泥船。
三、冻土爆破
由于黑龙江省气温底,结冻期间长,有些土方工程不得不在冬季施工。最初多采用铁钎
子和劈土器劈土,用人力背、抬办法运土。以后在大搞技术革新和工具改革时,采取冻冰道
,用爬犁运土等办法,工效均比较低。大搞水利运动时期,一些大的工程,为提高工效,加
快施工进度,采取用炸药爆破的办法进行施工。1959年12月汤原县的引汤干渠,运用松动爆
破和定向爆破两种办法,使长500米的渠道,扬出和松动土方2万立方米。1960年3月绥棱县的
阁山水库(1961年下马停建)施工中,曾采用大爆破方法,开挖溢洪道,松动了大量土方,
使冻土爆破成为冬季土方施工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