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外围勘探

  一、泰康地区
    泰康地区西起二站,东到小林克;南起阿布宫,北至滨洲铁路以北的新发一带,横跨林 甸、泰康、泰来3县。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80公里,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区内地势低平, 北为乌裕尔河盲河区,西为嫩江流域,湖泊、沼泽众多,草场连片。北有滨洲铁路,西邻齐 白铁路,公路交通也较为发达。
    1963年以前松辽石油大会战一举拿下了大庆长垣后,为找到更多的油田,石油部党组制 定了“以西部斜坡为中心,泰康隆起为重点”的勘探方针,摆开了队伍。根据重力、磁力普 查、详查和电法资料及地震普查、局部详查成果,进行了大面积的预探井钻探,总计完成探 井9口,其中7口井见到油气显示,在4口井下了管套,试油25层,有杜1、杜4两口井获工业油 流,发现了两个工业油流点。
    1970年,首先钻探了塔1井,在萨尔图、高台子、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都见到油气显示。 为给大规模的钻探作准备,1970年至1972年春,完成地震测线3073.22公里,重新复查了敖 古拉、一心、他拉红、二站构造,新发现了白普诺勒和波贺岗子构造以及小林克—新店—敖 古拉断裂带。在此基础上,部署了3条东西向区域探井大剖面。
    每条剖面上都根据地质条件选择了合适的井位,总计钻井14口,其中有10口井下了套管 ,试油32层。在塔2、塔5、杜202、402、404共5口井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又发现新店、敖古 拉、白音诺勒和阿尔什代4个工业油气流点。
    1977—1978年,根据白音诺勒构造杜402高台子油层,获得盆地北部高产气井的成果,推 测可能有一定的分布面积,因此在周围近70公里的范围内又钻了6口探井。虽然这些井都见到 油气显示,但高台子油层并未找到工业性油层,只杜401井获工业油气流由此说明这个地区油 气藏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1980年以后,在泰康东部断裂带,预探新油田,共完成7口探井,都发现了较好的油气显 示。杜206、207、塔3、9、10、11共6口井获工业油气流,从而扩大了敖古拉油气藏的含油面 积。
    根据新老资料的分析和认识,1980年至1981年部署了小林克——敖古拉断裂带①(①指 岩层由于地壳运动发生破裂,出现裂缝。)的地震精查和泰康南部的地震详查,总计完成测 线1440公里,新发现圈闭90个,面积205.9平方公里。按这一新成果钻探了杜209井,于198 2年8月发现了小林克油藏。
    1984年,在采用地震新成果的基础上,又重新钻探了多年来被认为没有希望的新发构造 ,于当年8月发现了新发油藏。
    1985年又钻探了32口井,探明了新店、敖古拉两个油气田。
    在泰康地区25年的勘探中,共钻探井61口,总进尺10.37万米,取岩芯8600.29米,岩 芯长7941.69米,收获率92.3%,试油43口184层,有16口井获工业油气流,10口获少量油气 流,发现油气藏8个,其中2个探明为油田。
    二、滨北地区
    滨北地区,系松辽盆地北部的半弧形地区,即滨洲铁路以北的大片平原区。东起铁力、 哈尔滨,西到富裕、齐齐哈尔,北起嫩江、德都,南到滨洲铁路,包括林甸、依安、富裕、 讷河、嫩江、德都、北安、克东、克山、拜泉、明水、青冈、望奎、海伦、绥棱、绥化、庆 安、铁力、兰西、呼兰、巴彦、安达、齐齐哈尔等23个县、市的全部或部分,面积约7.5万 平方公里。
    1956年到1958年,地质部完成重力普查,结论是:北部地区内具含油远景地带。1958年 ,石油普查大队在安达、任民镇、团山子等处进行了地质普查和详查,用13台手摇钻找储油 构造,了解地层时代、岩性及生、储油条件,同年3月石油部在松辽钻了两口基准井,未发现 油气显示。
    1960年至1961年,石油部组织12个地震队在克山、依安、明水、林甸、三兴、祯祥、齐 齐哈尔及泰康完成了地震普查,发现克山等5个构造,同时钻了林1、宋1两井,未见油气显示 。
    1963年,在绥化凹陷的隆盛合构造顶部所钻的绥12孔扶余油层,见少量可燃性气体。
    1973年初,大庆油田勘探指挥部,在滨北侦察了乌裕尔凹陷,发现了前后代、新村、王 梳屯、珰、广胜、烟筒屯、三合堡等7个构造。1974年钻了两口探井,证实乌裕尔凹陷①( ①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单元。是在一级构造单元的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次一级负向下凹的构造单 元。)是四方台和明水组沉积时期发育的晚期凹陷,在滨北地区首次发现了5公分厚的油浸砂 岩和2公分的油斑砂岩。
    1975年甩开勘探滨北北部,动用9个地震队,开展了克山——嫩江的概查和黑鱼泡地区的 普查,发现了新村11号构造,并于当年完成探井17口,于古7井的高台子油层获日产2.7吨的 工业油流,此为滨北地区嫩江以东的第一口工业油流井。
    1977年滨北地区年钻井6口,在鱼4井见油斑砂岩。
    1979年在绥化凹陷内,地震普查和深井钻探同时进行,完成测线866.1公里,证明绥化 凹陷深部和中部组合不尽吻合,永安镇一带并非凹陷,而为隆起,经永1井钻探证实基岩埋深 800—1100米,缺失登娄库组,在凹陷内可能有侏罗系沉积。
    1981和1983两年,分别钻了达3、双3和双5共三口探井。在达3井的青山口组黑色泥岩裂 缝中和层理面上见油膜,在双3井的萨尔图层见油斑砂岩,再次表明青山口组黑色泥岩,在黑 鱼泡凹陷和明水阶地是具备生油能力的。但探井资料又证实,地层剖面中砂泥岩比例较高, 砂岩单层厚度较大,最厚者达30米以上,说明在砂岩发育区,如缺乏良好圈闭条件,油气是 不易储集的。
    1984年,在李家围子和明水阶地分别钻了李3和双深4两口探井,未见较好的油气显示。 同年在青冈隆起作了3条12次覆盖数字地震剖面,总长188.1公里,证实了任民镇构造,并发 现了该构造西侧的两条逆断层①(①岩层断裂后,岩断裂面以上的地层相对上升,断裂面以 下的岩层相对下降,称为逆断层。)。
    1985年动用两个地震队,在明水阶地和任民镇构造约850平方公里面积内,完成12次复盖 测线785.4公里。了解到从三肇凹陷经安达向斜向明水阶地逐渐抬起的构造总态势。同时还 对任民镇构造及其周围约2000平方公里进行了化学勘探,初步发现任民镇构造东南翼至宋站 鼻状构造和任民镇构造西北翼有异常显示。
    年内共完成探井3口(尚6、宋2、升81),均发现气层。在3口井上试油完成3层,获工业 气流井2口(宋2、升81),发现工业气藏2个(升81井区和宋站)。
    宋站鼻状构造轴部的宋2井,经测试证实,扶余油层1081—1140米井段,有3层10米厚的 气层,用22毫米挡板、14毫米油咀测试,获日产10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该鼻状构造下倾部 位的升81井,在扶余油层发现9层23.4米气层,打开其中1271.4—1321米井段的6层14.8米 气层,用22毫米挡板、14毫米油咀测试,获日产15.8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从而获得了宋站 和升81井区两个工业天然气藏,初步控制天然气储量29.1亿立方米,并且有两气藏连片的两 能,进而展示了向西与三肇凹陷、汪家屯凹陷中脊,向北抵至任民镇构造的大面积断续连片 含气的良好前景。
    尚6井位于尚家鼻状构造的轴部上倾部位,于杨大城子油层1356.8—1362.8米井段,发 现一层6米厚的含气砂层,可望获得天然气流。
    三、齐家古龙地区
    齐家古龙地区,地理上包括林甸县南部、大庆市西部、泰康县东部和肇源县西部地区。 地质构造上,属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齐家—古龙凹陷和龙虎泡、红岗阶地江东、江北部份。 南北长160公里,东西宽10—25公里,面积5495平方公里。
    1963年至1964年,在英台、新站钻探井13口,在大安构造上的大4井青二、三段黑色泥岩 裂缝中试油,获日产2.66吨的工业油流,发现了松辽盆地第一个泥岩裂缝油藏和大安含油地 区,在英3井获少量油流。
    1966至1975年底,共钻探井25口,在7口井4个层位(黑、萨、葡、高油层)试油获工业 油流,发现了杏西油田和喇西、高西、葡西3个含油气区。1973年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对杏西 油田进行了储量计算,含油面积7.3平方公里,三级地质储量724万吨;对高西地区估算地质 储量678万吨;葡西地区估算储量533万吨。
    在1967年对龙虎泡油田初探的基础上,1980年又对龙虎泡油田进行了详探,至年底完成 了详探井12口。试油6口井,5口井获工业油流(龙144、132、134、142、153井)。1981年加 密地震测线精查,进一步证实了龙虎泡油田的储量概算,含油面积44.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 831万吨。
    到1981年底,高西地区已钻探井5口,在古5、古502井葡萄花油层试油获工业油流。在分 析了高西地区葡萄花油层以岩性(透镜砂岩体)为主的基础上,1982年开始对该油田进行评 价钻探,钻评价井6口,试油5口,3口井获工业油流(古506、508、509井),控制32平方公 里含油面积,上交地质储量750万吨,命名为高西油田。1983年继续扩大高西油田含油面积, 在其南北两侧进行评价钻探,钻评价井11口,在3口井试油获工业油流,使高西油田面积扩大 到53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100万吨。
    1980年以发现新油田为目的的预探和区域解剖的重点由盆地东部转到西部。
    在1979年冬1982年冬3个地震年度中,先后在长垣南部、古龙地区北部和南部、他拉哈、 齐家地区进行了6次地震覆盖详查,新发现了一批小幅度构造,为预探和解剖新区准备了条件 。
    1980年—1982年古龙(包括龙南、高西)、英台地区共钻完探井18口,在古17井萨、葡 油层获工业油流,发现了哈尔温含油地区。在英12井青山口组泥岩裂缝获工业油流(气举日 产油4.56吨,天然气497立方米),揭示了古龙地区新的储集类型,发现了他拉哈含油地区 。英12井经试采,泵抽日产油稳定在2吨左右,累计抽油134吨,进一步证实了泥岩裂缝油藏 的工业价值。在古31、龙173井黑帝庙油层试油,先获工业油气流,龙南古31井黑帝庙油层射 开1201.4—1213.2米井段内砂岩5.4米,日产天然气14.98万立方米,这是盆地内黑帝庙 油层产量最高的一口井。
    古31井、龙173井黑帝庙油层获工业油气流后,1983年对该区黑帝庙油层的整体解剖进行 了总体布署,完成了14口钻探井,经试油在古30、古46井黑帝庙油层获工业油流,发现德新 含油地区。
    另外,在哈尔温地区钻井3口(古22、24、26井),英台地区钻井2口(英16、18井)。 在古22、古26井试油获工业油流。齐家地区金6、金2井见到厚油层,金6井首次在青山口组钻 遇火山碎屑沉积。
    1984年,经试油在金6、金2井高台子、葡萄花油层相继获得自喷中、高产工业油流。其 中金6井日产原油44吨,是大庆外围产量最高的探井。在齐家古龙地区钻探井40口,其中齐家 凹陷钻井28口,在高台子油层未发现大面积岩性油藏,仅在齐家凹陷北向斜北部、喇西鼻状 构造扶余油层发现较好含油层,上交龙虎泡油田南块(黑帝庙油层)齐家、金腾、萨西4个小 油田,含油面积19.5平方公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86万吨、天然气储量0.6亿立方米。
    1985年在齐家古龙地区范围内钻探井35口,其中3个含油地区钻探井22口,探明了哈尔温 油田及金腾油田17井区块、龙虎泡油田南块(葡萄花油层)3块79.1平方公里的含油面积, 石油地质储量1593万吨。在他拉哈地区甩开预探的英19井,在萨尔图—高台子油层连续见到 油层,是这一地区最厚的一口探井。通过此井的钻探,有可能开辟这一地区的勘探新局面。
    到1985年底,齐家古龙地区已探明油田7个,含油面积19.2平方公里,探明石油地质储 量4858万吨、天然气0.6亿立方米。
    四、三肇凹陷
    三肇凹陷位于安达、肇东、肇州、肇源及大庆等5个县市的境内。西接大庆油田,东临朝 阳沟油田,北抵滨洲铁路,南到松花江边,面积5743平方公里,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
    1955—1962年,国家地质部在凹陷内进行了地震普查,发现了升平、模范屯、宋芳屯和 榆树林构造,同时,发现三肇地区内一大型凹陷区。国家石油部派钻井队在区内共钻探井4口 (升1、升2、升3、肇1),其中升1井用深井泵抽汲,日产原油19.21吨,发现了升平油田。 同一构造上的升2、升3井,均未钻井取芯,在葡萄花油层虽分别见到不同程度的含油显示, 尤其升3井有7.8米厚的含油砂层,却因当时认为不会产出油流而裸眼(未下套管)完成。肇 1井在钻井过程中,地质录井在葡萄花、扶余、杨大城子3个层位多处见含油显示,但终因认 为其孔隙度低、渗透率低、物性差,未下油层套管,致使除升平外,对整个三肇凹陷评价不 高,但也认识到包括朝阳沟阶地在内的三肇地区的石油生成和转化条件较好,具有丰富的油 源。
    1967—1968年,为了使大庆油田不断提高原油产量,准备更多的、可供开发的后备储量 基地,勘探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评价落实升平油田。两年间,地震详查了升平构造,同时钻 探了升4、5、6、7共4口探井。其中升5、升7井显示较差,裸眼完井。升.5、升6两口井试油 ,在葡萄花层分别获日产原油12吨和1.95吨的工业油流。
    至此,完成了升平油田的初探工作,圈定含油面积39.4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1527万 吨。
    1975年2月27日,以深层登娄库组为主要勘探目的层的肇3井开钻,钻进过程中,钻井取 芯于葡萄花油层的1447—1471米井段,发现了4层共6.6米厚的含油砂岩,下套管固井后,经 试油,获气举日产8.37吨的工业油流,发现了模范屯油田。1975年宋芳屯构造顶部芳1井, 亦获日产4.28吨的工业油流,发现了宋芳屯油田。
    自肇3井获工业油流,到1981年共作6次覆盖地震测线6133.65公里,钻探井165口,试油 142口301层,获工业油流井88口,一举拿下了整个凹陷。探明了宋芳屯、模范屯、升平、升 南、徐家围子、榆树林等6个油田。同时,获得卫星、尚家、丰乐、榆树、芳169井区及肇州 西等6个中下部含油组合的工业油流点。
    1982年初动用4个地震队,在凹陷北部的卫星、升平、昌五地区作6次覆盖地震测线1272 .3公里,动用1个钻井队钻井2口,动用两个试油队在9口井上试油14层,获得两口工业油流 井,探明了升32井区含油面积1.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92万吨。
    1983年动用3个地震队在安达向斜和昌五地区(针对深层)分别完成6次复盖测线835.5 公里和76.8公里,为寻找中高产油藏区块,在卫星凹中脊上完成了卫星9、10、11共3口探井 ,均打出了较好的油层。动用1个试油队在5口井上试油10层,获工业油流井3口(卫9、10、 肇16)。其中,卫9、卫10两井,于葡萄花油层分别获得日产油7.34吨和32吨的工业油流。
    1983年底,正式把升南(升13井断块)油田和升32含油区块并入升平油田,储量升为二 级,为1850万吨。
    1984年勘探的重点地区是齐家凹陷、朝阳沟阶地和西部超覆带,对三肇凹陷投入的勘探 工作量较小,除动用5个地震队完成12次覆盖测线1838.9公里外,还动用钻井队完成探井3口 (达4、达6、肇34),因圈闭条件不好,而未获理想成果,均裸眼完成,试油动用2个队,在 2口井上试油5层。其中卫11井葡萄花油层获日产10.5吨的工业油流,日产水32.7立方米。 卫深3井2890,6—2972.2米井段,3层8.0米砂层,经酸化后获日产113立方米的少量天然气 流,日产水2.2立方米。
    1985年动用5个地震队,其中2个队在安达1026平方里面积内完成12次覆盖测线1539.5公 里,3个队对肇州、昌五等1880平方公里面积内,以T,层及其以下的深层为目标,完成12次 覆盖测线1416.1公里,查明了安达向斜①(①是盆地发育在二级构造单元背景上的局部构造 。)进一步了解了古中央隆起。发现了凹陷北部自西而东发育着4条近南北的断裂发育带。
    当年共完成探井37口、试油56层,获工业油流井12口,扩大了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的 含油面积31平方公里,增加石油地质储量834万吨;并在该油田东部葡萄花层新增含油面积内 ,首次探明了三肇凹陷内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一块15平方公里的含油面积,石油地质储量 464万吨。两层合计,新增含油面积31.5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1298万吨。同时,在榆树 林油田北侧、徐家围子油田的西侧和东北、升平和徐家围子两油田之间、尚家、汪家屯等多 处找到了工业油气流点,再次证实了三肇凹陷这个大面积岩性油藏区内,在已圈定的油田范 围之外,还会找到工业性含油气面积的预测。
    1985年底统计,三肇凹陷区内已钻完探井218口,进尺390748.08米。钻井取芯井216口 ,取芯进尺19854.32米,岩芯长17641.01米,岩芯收获率为88.9%,试油井172口、374层 ,获工业油气流井107口。这些井的出油层位主要为中部含油组合的葡萄花油层,其次为下部 含油组合的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在深层花岗岩风化壳亦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找到了升平、 宋芳屯、模范屯、榆树林和徐家围子5个油田,探明二、三级石油地质储量11449万吨。此外 ,还发现了卫星、尚家、姜家、丰乐、芳169井区、榆树、升51井区、汪家屯、肇州西等9个 工业油气流点。
    五、朝阳沟阶地
    朝阳沟阶地横跨肇东、肇州、肇源3县,是东北—西南方向的狭长地带。东北起对青山一 带,西南至肇源县城以西,延伸长度150余公里,南北宽20公里左右。
    朝阳沟阶地与长春岭背斜带松花江以北部分,有近似的石油地质条件,在勘探工作中常 作为一个整体考虑,通常称朝阳沟—长春岭地区。
    1961年,在朝阳沟构造上钻了朝1井,井壁取芯在葡萄花、.扶余油层见到较好油气显示 ,1962年10月在朝1井试油,获工业油流(日产油1.05吨),发现了朝阳沟含油气区。
    1962年,在对青山钻了青1井,在太平川钻了川1井,在朝阳沟钻了朝2井,均钻至登娄库 组地层完钻,未发现油气显示,裸眼完井。
    1970年,根据国家燃料化学工业部的要求,重新钻探朝阳沟构造。一年内完成探井3口, 在葡萄花和扶余油层见到油气显示。至1975年底共钻探井34口,完成了朝阳沟油田的初探和 朝阳沟—长春岭地区的整体解剖,进行了初探总结。朝阳沟油田储量计算为葡萄花油层含油 面积39平方公里,油604万吨、天然气0.2亿立方米。扶、杨油层含油面积142公里,油9460 万吨、天然气0.4亿立方米。
    1976年为支援地方发展化肥工业,以探明葡萄花油层气顶为目的,钻了朝1、2、3、4探 气井四口,当年试油,在朝气1井葡萄花油层获工业气流。次年在朝气4井获日产油3.5吨, 天然气1万立方米的工业油气流,4口井在扶余油层取芯均见到较厚的含气砂岩。
    1983年选定朝长地区扶、杨油层作为评价钻探储量的地区,开展对翻身屯、薄荷台和大 榆树地区的评价钻探。一年内钻评价井27口,其中20口井发现油层,3口井见到油气显示,试 油16口井,其中工业油气流井3口(朝81、85、长32井),13口井获少量油流;压裂改造在朝 82、83、长12、17井获工业油流。根据朝长地区扶、杨油层压裂效果分析,有13口井压裂改 造后,也可获工业油流。经储量计算,在翻身屯—薄荷台上多101.25平方公里含油面积,探 明储量5564万吨。在大杨树地区也基本控制20.6平方公里含油面积,概算储量997万吨。
    在评价钻探的同时,根据扶、杨油层砂体形态及分布特点和朝阳沟油田西侧扶、杨油层 未见到纯水层,认为在已圈定的油田边界之外仍可以含油,在翻身屯构造西部斜坡部位钻了 朝87、89两口探井,分别见到10.49米和19.72米含油砂岩,为进一步扩大该区含油面积提 供了依据。
    1984年对大榆树、朝阳沟一翻身屯—薄荷台地区西北斜坡进行评价钻探,在裕民、肇源 、长春岭和榆树林地区进行预探。为进一步准备评价钻探后备地区,全年共钻探井44口。
    1985年继续在上述地区开展钻探,钻井12口,至年底,朝阳沟油田已成为外围油田中规 模最大的油田,含油面积359.3平方公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061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 .1亿立方米。
    六、西部超覆带
    松辽盆地西部的地层超覆带,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北起齐齐哈尔市陈近,南至通榆一 带,东自阿拉新、红岗子西侧,西到盆地边界。南北长330公里,东西宽50—120公里,呈一 个狭长的条带状,勘探面积将近18000平方公里。其中黑龙江省部分面积6000平方公里,北部 属齐齐哈尔市,东部属泰康县,中部和南部属泰来县,只西部的一小部份属龙江县和内蒙的 扎赍特旗。
    会战初期,该区先后完成了重力普查、重磁力详查、航磁、电测深、电法和东部地区1/ 20万的地震连片普查。当时为地质填图,地质部完成地质钻孔11口,其中齐15、齐29孔钻达 侏罗系地层,其余均钻达嫩江组地层终孔;煤管局钻孔2口,均在侏罗系终孔。在66—4孔的 35米井深处萨二组油层见到0.12米的褐色含油砂岩。
    石油部在1960年——1963年间完成探井17口,有3口井获工业油气流,发现了阿拉新和富 拉尔基油气藏。
    超覆带的第二次大规模勘探开始于1983年9月,动用小钻机2台,在富7井的北部钻探井富 701、702,在西部钻探井富703,取得了成果。
    1985年把西部超覆带作为一个勘探项目,继续工作了一年。主要是在雅鲁河以南至泰来 一线进行地震剖面概查和地层钻探,了解该区的基本地质情况、地层及岩性圈闭条件,并探 明含油气的可能性;此外,在该区北部汤池及其以北地区进行圈闭预探,对阿拉新油气藏进 行评价钻探。
    当年共完成地震概查剖面228.45公里,发现圈闭2个;完成地层探井27口,试油23口34 层,其中江37井获工业油流。完成圈闭探井5口,试油2口4层;完成评价探井12口,试油15口 (加前钻完未试油的井)、40层,有10口井获工业油流。
    西部超覆带的石油地质勘探,先后共钻探井145口,总进尺107574.58米,取岩芯井142 口,取芯进尺9076.57米,岩芯长7310.03米,收获率80.5%,试油井53口110层,有14口井 获工业油气流,发现了3个工业油气藏。
    七、深层勘探
    深层勘探,一般是指钻遇泉头组二段以下的登娄库、侏罗系地层乃至基底,大约离地面 3千米以下。1962—1963年,大庆会战工委提出要寻找深部油气藏的任务,要求探井钻达泉头 组二段以下地层,但大部份探机都分布在盆地东南部,在盆地的中央坳陷区,能够钻穿全部 沉积盖吗①(①基底以上没有变质的沉积岩,叫做沉积盖层。)的深探机还没有,因此,深 部地层的资料很少,处于待普查勘探阶段。
    1959年10月1日葡1井开钻后,到1976年陆续完成了川1、长1、松基6井等深井的钻探任务 ,初步揭示了较厚的泉二段以下侏罗系地层情况。在葡1井泉二段,于井深2276米见到一颗油 浸砂岩。在葡1井和松基6井下了套管,因井下事故,未能试油。
    松基6井,是盆地北部的一口深探井。井底地层为侏罗系,钻入530.77米后遇白垩系登 娄库组,厚度为1547米;在登二段有暗色泥岩125层,总厚383.5米,占全部泥岩厚度的99. 1%。同时也发现砂岩、砂砾岩等较厚储集层。泉头组在这口井的厚度为1236.5米,以砂泥互 层为主。根据资料分析,登二段暗色泥岩的化学成份,反映了一定的还原环境,与较有利的 生油区指标接近,但也发现了泥质的轻微变质现象。同时,在侏罗系的大段火成岩中,也发 现有较多的纵横向裂缝和充填的方解石脉,因此,储油物性随深度增加变差。这为在深部地 层的勘探和对深部地层的含油气远景估价,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74年横穿葡萄花油田的P6地震多次覆盖测线开始进行野外施工,室内计算机处理,初 步进行了深层的地震资料解释。经过明水斜坡和黑鱼泡地区的实践,1975年在三肇地区初步 工作,了解到古中央隆起带情况。1976年夏召开的勘探技术座谈会上,决定重点侦察深层。 在完成三肇—双城,大庆长垣—古龙地区的地震多次覆盖概查和普查后,对盆地北部“一隆 ”“两坳”的深层构造格局有了初步了解,对深层的断裂特征也有了初步认识,对大庆深部 断阶带也给予了初步重视。先后进行了达2、肇12、萨5、杏4、肇深1、同深1、阳深1、卫深 3、肇深2、三深1共10口井的探钻。除萨5和肇深2井之外,其余8口井都分别在深部地层或基 岩风化壳遇到较好的油气显示。经过试油,在杏4井的登三段用6毫米挡板测试,日产天然气 25立方米;在肇深1井的基岩风化壳,井深2862一2870米,见到了少量天然气,第二次酸化压 裂后,用25毫米挡板测试,获日产5871立方米的工业气流。
    到1983年,总计有效的深层地震测试共有1100公里,深层探井14口,总进尺47685.92米 ,取岩芯进尺1370.28米,岩芯长1016.38米,收获率74.2%;试油6口井25层,只肇深1井 获得了工业气流,杏4、卫深3、同深1井获少量气流。
    1983年冬,完成了深层普查数字地震仪的专门测线2607.25公里,对以前的老资料也采 用现代大型计算机的新处理技术,重新给以地震地质解释,初步发现了一批很有价值的大构 造、基岩潜山和特殊沉积结构,提出了一批可供钻探的井位。
    1984年以后,新钻深层探井7口。到1985年底,完成了双深4、杜13、二深1、四深1等深 探井,中途测试和试油5口井8层,在三深1、二深1、同深2井获少量天然气,朝深2井中途测 试在2822~2840米井段获日产5708立方米的天然气。此外,其它几口探井在登娄库或侏罗系 地层也遇到不同程度的气测异常。
    松辽盆地北部的深层勘探,到1985年底,共钻完深探井19口,总进尺92923.35米,取岩 芯1066.94米,岩芯长1305.54米,收获率76.8%,试油12口井42层,有2口工业气流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