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土 壤

  黑龙江省土壤类型繁多,大部分比较肥沃,有机质和养分储量比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高2~5倍。全省耕地总面积中,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力高的土壤占70%;林地中有80% 左右是肥力较高的暗棕壤和棕色针叶林土;牧草地中主要是盐碱土、盐化碱化草甸土和草甸土。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全省土壤共有16个土壤类型。
    黑土为黑龙江省最好的农业土壤,土层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水、肥、气、热协调,肥力高,农民称之为“地眼”。主要分布在滨北、滨长铁路两侧,北起嫩江、讷河、克山、德都、北安一带,南至双城、五常并延伸到吉林省,西与松嫩平原的黑钙土、盐碱土接壤,向东延伸到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间谷地。三江平原的集贤、富锦一带也有黑土分布。全省共有7 237.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9%。其中耕地面积5 490.3万亩,垦殖率达75.0%,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1.2%。
    黑钙土曾称为石灰性黑土,肥力仅次于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龙江、甘南、泰来、齐齐哈尔、依安、富裕、林甸、杜尔伯特、安达、兰西、青冈、肇东、肇州、肇源等县(市)。全省共有3 482.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2%。其中耕地面积2 383.7万亩,垦殖率达68.0%,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3.8%。
    栗钙土俗称“白干土”,黑土层薄,土体中的钙积层部位高,表土近似“栗子皮”色,故称栗钙土,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南边缘的泰来县与内蒙古自治区干草原接壤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全省共有20.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3%。其中耕地面积15.4万亩,垦殖率75.0%,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0.09%。 草甸土在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水分较多、草甸植被繁茂的条件下发育形成,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低平地,以及河漫滩和山间谷地。全省共有12 037.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8.1%。其中耕地面积4 537.5万亩,垦殖率38.0%,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6.2%。
    白浆土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的桦南、勃利、桦川、依兰、饶河、抚远、同江、宝清、萝北等县(市)的漫岗、平地和低平地上,呈大面积分布;东部密山、虎林、林口、宁安、海林、东宁、穆棱等县(市)的山前岗地,呈带状分布;尚志、方正、延寿、巴彦、木兰、五常、阿城、宾县、绥棱、庆安等县(市)的山前岗地也有少量分布。全省共有4 976.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5%。其中耕地面积1 745.4万亩,垦殖率35.0%,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9.7%。
    新积土又称河淤土,主要分布在大小江河两岸。全省有1 227.9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其中耕地面积290.9万亩,垦殖率24%,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6%。
    风沙土由嫩江干流及其支流两岸河漫滩的沙粒经风力搬运堆积而成,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郊区和泰来、龙江、甘南、杜尔伯特、富裕、肇源、肇州等县。全省共有643.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90%。其中耕地面积219.3万亩,垦殖率34%,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2%。 水稻土是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由其他土壤经过长期灌溉和种植水稻后演变而成。水稻土的分布广,遍及全省,主要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穆棱河及嫩江流域沿岸平地,其中以牡丹江市、佳木斯市、松花江地区、绥化地区为最多。全省共有365.4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55%,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1%。
    盐碱土属于内陆苏打型盐碱土,包括盐土、碱土两个土类,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安达、肇东、肇州、肇源、大庆、富裕、林甸、杜尔伯特等17个县(市),三江平原的集贤、富锦、宝清一带也有少量分布。盐土分布在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浅的低河(湖)漫滩;碱土分布在地势稍高、地下水埋藏较深的高河(湖)漫滩。全省共有盐土198.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3%,其中耕地面积13.5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0.08%;碱土166.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25%,其中耕地面积16.5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0.09%。
    沼泽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地的山间谷地,以及三江平原和江河两岸的低洼地,呈片状或带状分布。全省共有5 218.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8%,其中耕地面积573万亩,垦殖率11%,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3%。该土类包括沼泽土、泥炭沼泽土、草甸沼泽土、盐化沼泽土4个亚类。其中草甸沼泽土面积大,占该土类的49.0%。
    泥炭土所处地势低洼,常年积水,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地区的古河道、低河漫滩中的牛轭湖、背河的黑鱼泡、鱼眼泡、王八汀等洼地。泥炭土由水生和湿生植物所积累的大量植物半分解残体形成。全省共有157.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24%,其中耕地面积18.3万亩,垦殖率11.5%,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0.1%。
    火山灰土系由新老期火山喷出的碎屑、粉尘堆积物在玄武岩台地上发育形成的一种幼年土壤,主要分布于五大连池市的火山群和宁安县镜泊湖火山口周围等地。全省共有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1%,其中耕地面积2.6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0.02%。该土类包括火山灰土、暗火山灰土、基性岩火山灰土3个亚类。其中基性岩火山灰土面积大,占该土类的74%。
    石质土所处地势高峻,土层极薄,有的岩石裸露,地面上有地衣、藓类、生草草甸或灌丛、疏林生长;零星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等山地。全省共有179.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27%。
    暗棕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地及其边缘丘陵地带,为山区面积最大的土类,全省共有23 923.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6.0%。其中耕地面积1 725万亩,垦殖率7%,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0.0%。该土类包括暗棕壤、灰化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草甸暗棕壤、潜育暗棕壤、暗棕壤性土6个亚类。其中面积最大的为暗棕壤亚类,占该土类的75%。
    棕色针叶林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的中山、低山区,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海拔800米以上也有少量垂直分布。全省共有6 617.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9%。
    山地草甸土分布于海拔高度1 450~1 690米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老爷岭顶峰,面积很少。全省共有8.8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01%。山地草甸土土体薄,仅10~30厘米,其下为母质层或岩石,植被为岳桦、高山桧、红越桔、高山龙胆等灌木和大叶樟、小叶樟、莎草、蕨类,以及地衣、苔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