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方拱乾(1596~1666年),初名策若,字肃之,号坦庵,又号甦庵、云麓老人 、江东髯史等,安徽桐城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官至少詹事。清顺治 十四年(1657年),以“南闱科场案”获罪,后与子谪宁古塔。 在戍所,与许多 流人过从甚密,所做文集多篇。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冬,由于认修京师前门城 楼工程而被赎罪赦还。清康熙元年七月(1662年8月),据在宁古塔见闻,写成《 宁古塔志》(又名《绝域纪略》),可称是黑龙江第一部风物志。其所做《何陋居 集》诗作基本写于宁古塔,堪称为黑龙江现存第一部诗集。
沙尔虎达(1599~1659年),瓜尔佳氏,祖上为虎尔哈苏完部人。后金天命初 年,从攻瓦尔喀部有功,授世职备御。天聪初,从攻大凌河及遵化等地,进世职游 击。崇德初,列议政大臣,后夺职。顺治初,复从击李自成,破潼关。后从讨叛清 将领金声桓,以功复议政大臣。后以满洲镶蓝旗固山额真驻防宁古塔,严守边疆, 打退沙俄进犯。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沙尔虎达逝世。顺治帝为其立碑,遣官 致祭,追赠为太子太保,谥襄壮。
张缙彦(1599~1670年),字濂源,号坦公,别号大隐,又号外方子、筏喻道 人、菉居先生等,河南新乡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清顺治三年(1646年),赴江宁洪承畴军前降清。后因文字狱,被籍没家产,流放 宁古塔。清康熙四年(1665年)夏,邀集流入姚其章、钱威、吴兆骞、钱虞仲、钱 方叔、钱丹季6人,发起“七子之会”(亦名“七子诗会”)。这是黑龙江的第一 个诗社。著作有黑龙江第一部山水记与地名学专著《宁古塔山水记》。出塞前有《 依水园诗文集》《菉居封事》等。出塞后著有《山水集》《域外集》。
巴尔达齐(生年不详~1654年),或作巴尔达奇,达斡尔族(清代文献作“打 虎儿”或“达虎里”)人,萨哈尔察部精奇里氏,世居精奇里江(今俄罗斯境内结 雅河)畔的多科屯,为达斡尔部长。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率部族首领至盛京 贡貂内附。皇太极下嫁族女,授以额驸,此后内贡不绝。清祟德四年(1639年), 雅克萨索伦部博穆博果尔叛清,劝其联合行动,不从。旋协助清军平定博穆博果尔 叛乱。清顺治六年(1649年),巴尔达齐率领其兄弟,入京供职,隶正白旗,授为 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又经二次升迁,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清顺治十一年 (1654年),卒于北京。
杨越(1622~1691年),原名杨春华,字友声,浙江山阴县(今绍兴)安诚村 人。南明诸生。流放宁古塔后,改名越,号安城,以示怀念浙东故乡。在宁古塔期 间,见当地土著旗人,主要生产是从事渔猎,“耕者绝少”,且不知贸易,乃首倡 “满汉人耕与贾”,而“变彼国俗”。他还教土著民族以造屋取暖之术(火炕); 同时教以《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传播中原文化。后又弃 文经商,成为宁古塔一带之巨贾。清康熙三十年十一月(1691年12月),杨越卒于 戍所宁古塔。
海塞(生卒年不详),也作海色,清顺治初驻防宁古塔章京。清顺治年间,俄 国商人哈巴罗夫纠集哥萨克犯边,侵扰当地各族人民。清顺治九年(1652年)初, 海塞奉命率部出击。由于海塞指挥失误造成乌扎拉村之战失利,但是却沉重地打击 了沙俄侵略者的气焰,揭开了中国军民联合抗俄的序幕。海塞指挥失误,导致此战 败绩,因而被诛。
巴海(生年不详~1686年),沙尔虎达之子,宁古塔瓜尔佳氏人,满洲镶蓝旗 。初任佐领。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授秘书院侍读学士,不久任侍读讲学士, 同年八月,充经筵讲官。清顺治十六年正月(1659年2月),其父沙尔虎达,病逝 后,巴海接任总管职务。清康熙元年(1662年)宁古塔昂邦章京改称宁古塔将军, 巴海成为宁古塔首任将军。巴海是清初率领宁古塔军民抗击沙俄的重要将领,民族 英雄。
林兴珠(生年不详~1693年),字而梁,福建永春人。为人“倜傥有智计” “骁勇善战,多权略”。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宁古塔将军巴海奏请修理宁 古塔地方战船,康熙谕令户部派良匠前往修理,并令林兴珠等往演习水军。同年十 一月,授銮仪卫銮仪使。在雅克萨之战中,林兴珠带领500人的藤牌军立有殊勋。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初,林兴珠卒。清廷赐“祭葬如例”。
吴兆骞(1631~1684年),吴桭臣(1664年~卒年不详)。吴兆骞,字汉槎, 江苏吴江(江苏今县)人。出身于“门第清华,资产素饶”,世代书香门第与贵胄 之家。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参加南闱乡试,考中举人。在“南闱科场案” 中,为仇家诬陷而衔冤下狱。于清顺治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658年12月22日) 被判处遣戍宁古塔。吴兆骞一生著述极丰,今传《秋笳集》8卷、《归来草堂尺牍 》1卷。与友人顾茂伦、蒋宣虎合编的《名家绝句钞》6卷。至于在戍所写的《词赋 协音》及《天东小纪》等,则已失传。吴桭臣,字南荣。吴兆骞之子,小字苏还, 后改名桭臣。吴兆赛卒后,桭臣扶父柩返乡。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吴桭臣追 忆青少年时代在宁古塔见闻与行事,于七月撰成《宁古塔纪略》1卷,是研究清初 东北史的重要文献。清雍正四年八月(1726年9月),吴桭臣又将其父遗著《秋笳 集》整理成8卷,刊刻行世。
蔡毓荣(1633~1699年),字仁庵,别字显斋,锦州人,隶汉军正白旗。漕运总督 蔡士英之次子。清康熙初,任刑部侍郎。先后出任湖广四川总督、湖广总督。清康 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发生,毓荣遣兵攻入贵州,清康熙十八年 (1679年),授绥远将军,总统绿营,分路进讨。平定云南后,为云贵总督。后因 他人进谗言,私纳吴三桂侄嫡孙女,“并徇纵逆党”而获罪,坐罪遣戍黑龙江,清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蔡毓荣卒。
何世澄(约1641年~卒年不详),字是庵,松江(今上海松江县)人。约生于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为人“性落拓,好奇,足迹几遍宇内”。为蔡毓荣所赏 识。蔡毓荣获罪入黑龙江时,世澄感其知遇之恩,随其行。在戍所期间,作诗多篇 。何世澄在戍所居住两年多,为了参加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就辞别毓荣而归。
马喇(1633~1693年),又作玛拉,那喇氏,满洲镶白旗人,尚书尼堪从子。 世袭三等阿达哈哈番,初任理藩院笔帖式。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朝特派礼 部侍郎马喇前往齐齐哈尔,迎接由尼果赖(尼古拉·斯帕伐里)率领的沙俄外交使 团。马喇驳斥尼果赖指出沙俄的侵略行为,并多次警告尼果赖:今后俄国人不得再 侵犯中国领土。雅克萨之战时,马喇上书提出收复雅克萨的战略设想,康熙采纳其 建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随使团参加《尼布楚条约》签订。清康熙二十 九年(1690年),任西安将军。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任内。赐祭葬, 谥敏恪。
萨布素(约明末~1701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约在明末生于宁古塔, 满族抗沙俄名将。清康熙元年(1662年),任骁骑校。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 任宁古塔副都统。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萨布素出任首任黑龙江将军后,积 极备战,准备反击沙俄。经清廷获准,发动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军。清康熙 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双方举行尼布楚谈判,萨布素率军护卫,为签订《中俄 尼布楚条约》作出重大贡献。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清廷以萨布素“捏报兵丁 数目,浮支仓谷”罪革职,在佐领上行走。寻调京授予散秩大臣。未几卒,卒时“ 家无馀财”。萨布素因长期肩负抗俄重任,深得军心民心。逝世后,人们缅怀他, 诗人塞尔赫抒发出“人忆故将军”的哀思。
彭春(1644~1701年),栋鄂氏,满洲正红旗人,清开国功臣何和礼四世孙。 清顺治九年(1652年),袭其父哲尔本一等公爵。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加太 子太保,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在雅克萨之战中,立有战功。后参与平叛噶尔丹, 中敌人伪降计,致敌遁逃,被降四级留任。清康熙三十五年五月(1696年6月), 参加昭莫多战役,率军大破噶尔丹军。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因病解职。清 康熙四十年四月(1701年6月),彭春去世。
郎坦(1634~1695年),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吴拜之子。清康熙 二十年(1681年),为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因在雅克萨之战有功,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擢正白旗蒙古都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擢领侍卫内大臣, 兼火器营总管,列议政大臣。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被授为昭武将军,率师 驻守甘州。次年,移驻宁夏。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前往盛京(沈阳)巡阅 边隘。六月,至杀虎口病逝。
祁班孙(1635~1673年),字奕喜,小字季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少时 天资颖悟,喜为诗文,兼通禅学。他与其兄理孙,在族属中排行第五与第六,因此 人们习惯呼之为祁五、祁六公子,而不称名。与反清人士有密切往来,因“通海案 ”被流放宁古塔。在戌所期间,与吴兆骞、杨越等人交往甚密。清康熙四年十月初 六(1665年11月12日),自乌喇逃去。至苏州尧峰山寺中落发为僧,法号咒明林。 清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673年12月18日),卒于寺中。著有《东书堂集》《 紫芝轩集》《东行风俗记》(又名《盛京风俗记》),前两书已佚。后人辑其遗诗 为《紫芝轩逸稿》。
陈汶环(生卒年不详),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今厦门)人。清顺治年间因军 功授厦门提督水师军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黑龙江宁古塔都护萨布素上 奏清朝廷,要求调遣南方水师配合作战。陈汶环奉命统率福建水师,北驶抗俄前线 。陈汶环率水师舰队配合陆军打败沙俄侵略军,雅克萨战争以胜利告终。《尼布楚 条约》签订后,陈汶环被授予黑龙江水师总营,驻墨尔根城,后迁驻齐齐哈尔城, 清康熙年间病故于齐齐哈尔。
玛布岱(生卒年不详),达斡尔族,苏都日哈拉人。约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由京城侍卫任总管副都统衔暂住齐齐哈尔。当时,雅克萨战争结束不久,黑 龙江地方政权建设还不完善。玛布岱力主修建齐齐哈尔城,工程自清康熙三十年( 1691年)动工,由玛布岱组织和监视。达斡尔族人不仅筑城,还获准披甲,玛布岱 本人也被授副都统衔。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城。 至此齐齐哈尔达斡尔族直属黑龙江将军和齐齐哈尔副都统管辖。玛布岱再任布特哈 总管,同原在布特哈地方的索伦副总管莎音其克等人共事。
方登峄(1659~1728年),字凫宗,号屏垢,安徽桐城人,方拱乾之孙,方式 济之父。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被选授为贡生,后迁工部都水司主事。清康 熙五十年(1711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受牵连。方登峄同家属等均遣 戍黑龙江。方登峄等至黑龙江,安置在卜奎(今齐齐哈尔)。在此期间所作诗词多 “词多悲苦”,但边塞的风光、景物、土俗、人情,历历如绘。尤其是《灯官曲》 《打貂行》等新乐府三十章,更是研究黑龙江边事民风的珍贵文献。清雍正六年( 1728年)八月,方登峄卒于戍所。
杨宾(1650~1720年),字可师,号耕夫,别号大瓢,又号小铁,浙江山阴人 。杨越之子。少年颖悟,工于书法,8岁能作擘窠书。稍长工诗善文。清康熙元年 (1662年),杨越因“通海案”,被流放宁古塔。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杨 宾出塞省亲。父殁,例不归葬,杨宾走京师,日哀诉于当道,后纳贿于侍卫内大臣 索额图门下,才得迎母奉父柩归。此后,杨宾将赴宁古塔的见闻与文献中的记载互 相印证,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写成《柳边纪略》。此书是第一部比较全面 系统记述黑龙江、乃至东北历史地理之作,被梁启超誉为开边徼地理研究风气的名 著。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杨宾病逝,葬于苏州。杨宾著述甚丰,主要有《 晞发堂诗集、文集》等。
方式济 (1676~1717年),字屋源(一作渥源),号沃园,安徽桐城人,方 登峄之子。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方式济中举人,次年取进士,授内阁中书 舍人。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方氏父子因《南山集》牵连获罪。清康熙五十二 年 (1713年)底,方登峄携全家赴戍黑龙江卜奎(今齐齐哈尔)。方式济在戍所 期间著成《龙沙纪略》。《龙沙纪略》分方隅、山川、经制、时令、风俗、饮食、 贡赋、物产、屋宇等九门,记述了清初黑龙江行政区划,黑龙江两岸水系,边地官 制、兵制、人口、赋税、边防以及物产、风土人情等重要史实。清康熙五十六年二 月(1717年3月),方式济卒于戍所。遗著另有《陆塘初稿》《出关诗》各1卷。
倍勒尔(生卒年不详),亦作倍勒儿,清初达斡尔副总管,世居雅克萨。雅克 萨战争时期,多次率部潜入俄军阵地和雅克萨城,为清军探明敌情,提供情报。受 到清廷嘉奖。中俄议定《尼布楚条约》时,康熙帝因“雅克萨为倍勒尔故墟”,诏 令索额图等中方使臣要据理力争。后倍勒尔率领达斡尔族人重返家园。
塔尔岱 (生年不详~1756年),瓜尔佳氏,齐齐哈尔人,满洲正黄旗,后改 入镶蓝旗。第十一任黑龙江将军。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因战功获得巴图鲁 章京称号。清雍正年间,因参与漠西厄鲁特蒙古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叛乱时,多有 功勋,晋职内大臣,参赞靖边将军军务。因阻击小策零敦布多东掠有功,清雍正十 年九月初一日(1732年10月19日),雍正下诏,升任塔尔岱为黑龙江将军,统领军 营东三省官兵。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塔尔岱卒。
方观承(1698~1768年),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安徽桐城人,方登峄 孙,方式济次子。方登峄与方式济遣戍卜奎(今齐齐哈尔)时,因年少未曾同往。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春,方观承赴戍省亲,奉侍双亲。清雍正十年(1732年 ),平郡王福彭为定边大将军征准噶尔叛军,观承为记室。后以军功授中书舍人, 累官直隶总督。清乾隆三十三年八月(1768年9月)卒。方观承与观永、观本把祖 父和父亲以及自己的诗作,汇刻成《述本堂诗集》,共16卷。其《东闾剩稿》《入 塞诗》两集,全部写于东北。在这些边塞诗中,山川景物,风土人情,物产气象都 写得历历如绘,刻画细致入微,可谓笔力万钧,动人心魄,是研究清代黑龙江乃至 整个东北史的珍贵文献。
卓尔海(生卒年不详),齐齐哈尔协领。清雍正七年(1729年)迁齐齐哈尔副 都统。清雍正八年(1730年),卓尔海署黑龙江将军。清雍正十年四月(1732年5 月)上疏,请于呼伦贝尔所属的济拉嘛泰河口处筑城,即呼兰城。从济拉嘛泰河口 处至齐齐哈尔,共680里,请设立卡伦10处,护送往来行人,在其地设屯田丁500人 ,史称卓尔海屯田呼兰。从此黑龙江始有瑷珲、墨尔根、卜奎(今齐齐哈尔)、呼 伦贝尔、呼兰城五城并峙。清雍正十年(1732年),署黑龙江将军加内大臣。后二 年,署理黑龙江副都统。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因事被免职。
阿尔赛(生年不详~1745年),汉军崔氏,名枝禄,隶齐齐哈尔正黄旗。清康 熙五十八年十月六日( 1719年11月17日),由水师营六品官署齐齐哈尔本旗佐领 。因受到雍正帝赏识,逐渐得到升迁。先后在福建、台湾等地任职。清雍正十年( 1732年),署理福建总督,后三次署陆路提督。乾隆年间,先后任广州将军、湖广 总督、户部尚书、白旗蒙古都统等职。清乾隆十年五月(1745年6月),“以约束 家人赌博”,被家人杀害。后来归葬齐齐哈尔城北五里许,俗称总督坟。崔氏为黑 龙江大族,黑龙江世族多以武功显达,只有崔氏,多文学之士,富有藏书,直到清 末,还为人所称道。
博尔奔察(生卒年不详),布特哈西瓦尔土口屯人,系索伦敖拉氏,隶正蓝旗 。乾隆初年,擢升正黄旗都统。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晋内大臣。次年,因 平叛新疆叛乱有功,图像紫光阁,博尔奔察列前五十功臣,位次二十。博尔奔察在 对乾隆劝谏时,经常委婉诙谐,常令乾隆欢颜。清乾嘉时的宗室礼亲王昭梿将博尔 奔察比作古代的东方朔、简雍。
瑚尔起(生卒年不详),满洲瓜尔佳氏,隶齐齐哈尔镶蓝旗。清雍正三年 (1725年),由监生授八品笔帖式。清乾隆四年(1739年),授佐领。清乾隆十二 年(1747年),授协领。次年,随军征四川大、小金川,因在平定回部叛乱时有功 ,图像紫光阁,瑚尔起列后五十功臣,位次第十。赞语中有“麾鍪而登,威著西域 ”之语。清乾隆二十九年正月(1764年2月),调任黑龙江副都统。清乾隆三十四 年(1769年),瑚尔起率领索伦兵随经略傅恒征缅甸,收复了猛拱、猛养各要隘, 不久病卒于军中。清廷命照阵亡例议恤,赐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昭忠祠。
富僧阿(生年不详~1775年),舒穆禄氏,隶满洲正黄旗。雍正初年,授拜唐 阿(满语,意为执事人),后逐渐升迁。清乾隆二十八年正月(1763年2月),调 任黑龙江将军。到任后整顿巡边制度,对于维护边防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清乾 隆三十三年九月(1768年10月),富僧阿调离黑龙江,改任西安将军。清乾隆四十 年(1775年)卒于任所。
海兰察(1740~1793年),清朝著名将领。索伦多拉尔氏,鄂温克族,西布特 哈阿伦河依拉达屯人,隶呼伦贝尔正黄旗。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从军,征战南 北。参加平定准噶尔叛乱、大小金川、台湾林爽文起义、廓尔喀入侵西藏等重要战 役,其战功赫赫。先后晋升头等侍卫、侍卫大臣、都统参赞大臣、一等超勇公。因 其功勋卓越,画像先后四次绘紫光阁,位列第六。清乾隆五十八年四月(1793年5 月),海兰察卒,谥武壮,入祀昭忠祠。
由屯(生年不详~1766年),或作猷吞、有屯,西布特哈正黄旗宜卧奇屯人, 达呼尔孟尔丁氏,又作布特哈索伦人。生有胆力,善于使用强弓大矢。清乾隆年间 ,随大军平定伊犁,立有战功。因为坚守黑水有功,由屯被赏克特尔巴图鲁、一等 轻车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图像紫光阁,列前五十功臣,位次三十七。后任命为正白 旗蒙古副都统。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五月,任齐齐哈尔副都统。清乾隆二十 九年(1764年),调由屯为呼伦贝尔左翼总管,谕令如俄罗斯“有越境滋事等情, 由屯即认真办理,毋事姑息”。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由屯病逝于住所。
瑚尼勒图(生年不详~1792年),满洲鄂纳氏,黑龙江驻防。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由护军改隶满洲镶黄旗,累迁护军参领。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从征大小金川叛乱,因功得赐多卜丹巴图鲁。清乾隆四十一年四月(1776年5月 ),清廷将平定金川有功者,图像紫光阁,瑚尼勒图列前五十功臣,位次二十二。 清乾隆五十七年四月(1792年5月),瑚尼勒图卒。
穆克登阿(生年不详~1807年),满洲董鄂氏,隶齐齐哈尔镶红旗。清乾隆二 十九年(1764年),以鸟枪护军补鸟枪蓝翎长。后历任重庆镇标中营游击、广东右 翼镇总兵、四川松潘镇总兵。因参与镇压台湾林文爽起义、参与抵御廓尔喀(今尼 泊尔)入侵西藏有功图像两次列紫光阁。后又参与平叛苗民和川、楚白莲教起义。 清嘉庆五年(1800年),以患目疾退役。清嘉庆十二年九月(1807年10月),穆克 登阿卒。
奇三(生卒年不详),一作齐三,达呼里(达斡尔)族,正白旗,布特哈人。清乾 隆年间任布特哈副总管。乾隆年间每年五月,布特哈官兵在齐齐哈尔城西北40里因 沁屯(今梅里斯区音钦村,本名克伊勒屯),纳貂皮互市,号为“楚勒罕”,意即 盟会。当时,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率僚属驻扎其地,对布特哈人欺压慎重 。奇三冒险,直接上书乾隆皇帝,告黑龙江将军欺压、勒索貂皮。后经查实黑龙江 将军等人得处置,减轻了布特哈人的部分负担。但是为民请命的奇三以越分上诉, 发配伊犁充当苦差。
阿那保(生年不详~1837年),达斡尔族,郭博勒(又作郭博罗、郭贝尔)氏 ,布特哈讷莫日扎兰正白旗莽鼐屯人。先后参加抵抗廓尔喀侵入西藏、从剿黔、楚 苗族人民起义、镇压苗族人民起义有功,被赐奋图里巴图鲁勇号,晋升头等侍卫。 后历任正黄旗蒙古都统、正蓝旗汉军都统、内大臣、总谙达、管理建锐营事务等官 职。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卒,葬莽鼐,谥勤勇。
富俊(1749~1834年),字松岩,卓特氏,蒙古正黄旗。由繙译进士授礼部主 事。清嘉庆八年(1803年)以署兵部右侍郎,出任吉林将军,不久调盛京将军。历 盛京工部侍郎,兼管奉天府府尹事及六边边门事务。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授 黑龙江将军。次年调吉林将军,任内对双城堡等处的开发做出了贡献。清道光十四 年(1834年),富俊卒。
程煐(生年不详~1812年),字星华,又一字瑞屏,号珂雪头陀,安徽天长人 ,清代戏曲作家。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生员王廷赞向清廷告讦,诬程其父 为友人所作的序“牢骚讪谤,肆无忌惮,借天以毁圣”,入狱。清嘉庆三年(1798 年),改判谪戍卜奎(今齐齐哈尔)。历任将军、副都统皆礼遇之。卒后,友人刘 凤诰归其丧于江南。所撰传奇《龙沙剑传奇》,是黑龙江第一部戏曲作品。
刘凤诰(1761~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一号无庐,又号旧史氏,江西萍 乡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会试,以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清嘉庆十三 年(1808年)秋,因对考生徐某有“徇情”事,违背刑律,十月遣戍黑龙江。在戍 所期间与将军斌静等官员交往甚厚。清嘉庆十八年五月(1813年6月)将其赦归。 清道光十年正月初九(1830年2月2日),病逝于扬州。其著述极富,今传有《存悔 斋集》32卷,《五代史补注》。所作塞外诗都是当地物产风土及历史地理实录,是 考边事者所必取资的“史诗”,也是研究黑龙江史,乃至东北史的一份珍贵文献。
西清(生卒年不详),字研斋,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系清康熙、雍正 朝重臣鄂尔泰曾孙。自幼从师读书,精通满语,汉学造诣亦很深。清嘉庆十一年( 1806年),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银库主事。在当地教授义学时,对当地少数民族语言 多有研究。有著作《黑龙江外记》八卷,由是齐齐哈尔并黑龙江山川、建置、城堡 、台站、天时、职官、兵防、贡赋、风俗、物产与流徙、谪籍、人物等藉可考见。
韩自友、马伏龙、石方山(生卒年不详),是清朝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发配到 黑龙江墨尔根,给当地旗丁为奴的遣犯。因当地有传言,要被改遣新疆,恐因路途 遥远,被折磨致死,回族韩自友、马伏龙和汉族石方山挺身而出,准备起义。事前 因队伍内叛徒李必连、刘义章自首告密及因事出仓猝、寡不敌众而遭到失败。这次 斗争虽然失败,但迫使清廷作出点滴让步。清嘉庆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1813年4 月23日),清廷将十七年十二月改迁诏令,作了修订,规定:“所有此次刑部酌拟 改发新疆为奴之犯,其现在配所者,应令仍留吉林、黑龙江,无庸改发。”
英和(1771~1840年),原名石桐,字树琴,号煦斋,别号粤溪生,晚号脀叟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人,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 后历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清道光八年(1828年),因监修宝华峪孝穆皇后 陵寝工程不坚,后来发生地宫被水浸溢一案,被革职系狱。发配黑龙江充当苦差。 道光十一年三月(1831年4月),英和被加恩赦归。清道光二十年六月(1840年7月 )卒于京师。道光帝念其旧时劳绩,赐三品卿衔。其著作有《恩福堂笔记》二卷、 《恩福堂诗钞》十二卷(含《卜魁集》二卷)、《植杖集》一卷、《恩福堂年谱》 二卷、《恩福堂试帖诗抄》二卷、《卜魁城赋》一卷、《卜魁纪略》一卷。
特普钦(1801~1887年),原名朴溪,字百溪、忍庵,张氏,汉军镶红旗。18 岁时,与“两辽名士”张玉纶结交,时人称之为“龙头骥尾”。因连年科考未中, 清道光七年(1827年),投笔从戎。清咸丰八年(1858年),署吉林将军。清咸丰 九年八月初二日(1859年8月29日),署黑龙江将军。清同治元年十月初十(1862 年12月1日),实授黑龙江将军。为了防止沙俄武装的再次入侵,在任期间,就现 有兵力,勤加训练,“挑备兵丁,以备不虞”。并上疏朝廷提出弛禁招民垦荒的主 张,从而改变了清廷百余年来在黑龙江的封禁政策。清同治六年十月十六日(1867 年11月11日),特普钦积劳成疾,解职回归盛京。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逝世。 清廷赐谥刚介。遗著有《鸿泥印记》和大量奏疏。今人编有《黑龙江将军特普钦诗 文集》。
吉勒通阿(生年不详~1839年)满洲萨克达氏,镶白旗。清嘉庆年间,因随军 镇压农民起义,擢升协领。清道光五年(1825年),升任三姓副都统。清嘉庆年间 ,新疆伊斯兰教白派大和卓木布那敦之孙张格尔,在英国殖民者支持下叛乱。清嘉 庆二十五年(1820年),吉勒通阿率骑兵随杨威将军长龄平叛,次年平定。后因吉 勒通阿擒获张格尔,论功赏萨起克奇巴图鲁,图像紫光阁,列前四十功臣,位次十 七。后调任伯都讷副都统。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卒。
都兴阿(1818~1875年),字直夫,达斡尔族郭贝尔氏,东布特哈莽鼐屯人, 满洲正白旗。清道光九年(1829年),都兴阿由荫生授三等侍卫,后擢二等侍卫。 因参加镇压太平天国北伐有功被赐号霍钦巴图鲁。清同治三年(1864年),调西安 将军,督办甘肃军务,不久署陕甘总督。1865年(清同治四年),调任都兴阿为盛 京将军。清光绪元年(1875年),都兴阿卒于任所,归葬黑龙江,赠太子太保衔, 谥清慤。今有《都兴阿奏稿》传世。
张光藻(1813~卒年不详),字翰泉,安徽广德人。清咸丰六年(1856年)进 士。清同治九年三月(1870年4月),任天津府知府。“天津教案”事件发生之后 ,张光藻同情人民,主张“切实讯究”。后清廷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与曾国藩办理此 案。李、曾屈服于列强压力,主张严惩“凶手”,弹压士民以媚外,将张光藻革职 拿问,“从重改发黑龙江效力赎罪”。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夏秋之交,张光藻 被赦归。张光藻约于清光绪朝中期去世,享年70余岁。著有《北戍草》,为其出塞 期间所做诗歌。
多隆阿(1818~1864年),字礼堂,达斡尔呼尔拉特氏,隶齐齐哈尔正白旗。 清咸丰三年(1853年),以骁骑校随汉军都统胜保镇压太平军,又随亲王僧格林沁 围攻太平天国北伐军。因镇压太平军有功,清廷赏多隆阿云骑尉世职,擢正红旗蒙 古都统,又擢荆州将军。清同治元年(1862年),授骑都尉世职。其后,受命督办 陕西军务。清同治三年(1864年)春,川滇农民军蓝大顺部占领盩厔(今陕西周至 ),威胁西安,多隆阿亲自督师力攻,中枪伤右目,后创裂,卒于军。
奕山(1790~1878年),爱新觉罗氏,字静轩,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帝侄,侍 卫出身。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授靖逆 将军,接替琦善,督师广东,以抗英军。到任后,不积极备战,四月六日(5月26 日),英军据四方炮台炮击广州,奕山乞和。次日,与英军签订了赔款的《广州和 约》。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授伊犁将军。清咸丰元年(1851年),与俄国 订立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清咸丰五年十一月 (1855年12月),调任黑龙江将军。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下,与沙俄代表穆拉维约夫 擅自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同治时,封一等镇国将军。清光绪四年( 1878年)卒,谥庄简。
穆图善(生年不详~1887年),字春巖,索伦那哈塔氏,隶齐齐哈尔镶黄旗。 清咸丰年间,从战河南、直隶、山东、湖北、安徽诸省时,立有战功。清同治元年 (1862年),先从多隆阿军入陕征回,后代署钦差大臣,与太平军、捻军、回民军 交战于陕西、湖北、甘肃、宁夏、青海,兼施招抚。历官西安右翼副都统,荆州、 宁夏将军,署陕甘总督。清光绪元年(1875年),调署吉林将军。中法战争时,任 福州将军,参左宗棠军事,击败法军于长门。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受命为钦 差大臣,会办东三省练兵事务。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卒,谥果勇。
葛成隆(生年不详~1863年),亦作葛成漋,热河朝阳(今辽宁朝阳)人。三 姓(今依兰)金矿工人起义首领。清同治元年(1862年)夏,葛成隆在三姓城组织 发动准备起义,由于组织不严密,起义军准备不足,训练不够,被清军设伏击败。 清同治二年二月二十九日(1863年4月16日),在兴凯湖为清军所败。葛成隆不久 被捕,被押解至省城吉林。三月十一日(4月28日),惨遭凌迟杀害。
依克唐阿(1833~1899年),扎拉里氏,字尧山,满洲镶黄旗人,祖籍吉林。 因其征战有功,清同治八年(1869年),授墨尔根副都统,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署理黑龙江将军。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中俄勘界时,与吴大澂一起据理力 争,维护了国家主权,争回了部分利权。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依克唐阿升任 黑龙江将军。在任期间,积极整军备战。甲午中日战争时,曾率军入朝鲜作战。清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1895年4月),赐头品顶戴。五月,授镶黄旗汉军都统。当时 上谕有“依克唐阿此次统军御敌,奋勇力敌,将士颇能用命”等语。同年八月,出 任盛京将军。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卒于任所,谥诚勇。
徐宗亮(1834~1904年),字晦甫,号椒岑,安徽桐城人。清桐城派作家。袭 骑都尉世职。以作幕宾为业,终生不仕,历参胡林翼、李续宜、李鸿章诸人幕府。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任命恭镗署黑龙江将军,其上任后聘请徐宗亮为幕 僚。徐宗亮居黑龙江三年,亲自考察当地山川、风俗、政治利弊,然后将调查研究 的材料,与档案材料相印证,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著成《黑龙江述略》一书 。清光绪三十年七月(1904年8月),以布衣终老。著述另有《善思斋诗文钞》《 善思斋诗文续钞》《归庐谈往录》等。晚年还曾参与《通商约章类纂》《天津府志 》《沧州志》的编纂。
吴大澂 (1835~1902年),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清同 治三年(1864年)举于乡,七年后为进士,授编修。历任陕、甘学政、河南、河北 道员,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左都御史,广东、湖南巡抚等官。曾参左宗 棠西行大营,在吉林助铭安练兵,参与中俄边界及中日订约之交涉。中法战争时会 办北洋事宜。中日战争时疏请参战,因战败,被革职。清光绪二十八年正月(1902 年2月),吴大澂卒于吴县。平生精于金石学与古文字学,有《愙斋诗文集》《皇 华纪程》《说文古籀补》《权衡度量考》等著述。
李金镛 (1835~1890年),字秋亭,江苏无锡人。早年经商,清咸丰十年 (1860年)以监生捐得同知衔。清同治元年(1862年),由候选同知投效李鸿章军 营,参与镇压太平军。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经李鸿章推荐被调往黑龙江筹建 漠河金矿,到任后,李金镛采取以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建立了漠河金矿。清光绪十 六年九月初四(1890年10月17日),病逝于漠河任所,清廷为了表彰其功绩,特以 “照军营立功后积劳故例”加以抚恤,追赠内阁学士,荫一子为知县,并准于长春 、漠河和无锡建立祠堂,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遗著有《珲牍偶存》《赴崴日记》 。
马振隆(生卒年不详),原名马国良,绰号马傻子。农民起义领袖。居于吉林 梨树县杨木林东团山子村。清同治三年(1864年)夏,马振隆竖起“替天行道”的 大旗,举行反清起义,后与王起、李维藩联合,被推为红旗老总,成为东北农民起 义的重要领袖。起义军转战各地,后因起义军的内讧和马振隆指挥上的失误,清同 治五年四月初三(1866年5月16日),马振隆赴盛京副都统花里雅春军营乞降,后 被杀害于黄旗堡。
陈福龄 (1844~1929年)族名福庆,字全斋,籍隶齐齐哈尔水师营。清光绪 二十一年(1895年),因为办理盗窃案有功,褒奖蓝翎。此后,历任开办屯田兼收 林局烟厘各税、招垦勘丈旗民地亩等事务。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沙俄出 兵向东北大举进犯,陈福龄在危难之际一直在将军衙门视事,恪尽职守。此后,陈 福龄一直负责黑龙江垦荒事物,后因疾病时发,呈准辞职。之后即专注于慈善事业 。陈福龄所著《宦海伏波大事记》,是研究黑龙江地方史及齐齐哈尔水师营历史的 珍贵资料。
许景澄(1845~1900年),原名癸身,字竹筠,一作竹筼,浙江嘉兴人。清同 治七年(1868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出使俄 、德、奥、荷四国大臣,多次参与对俄领土交涉,曾建议朝廷加强海防。在对待义 和团爱国反帝运动中,与太常寺卿袁昶联名上疏,力主镇压义和团,保护使馆,以 防各国作为干涉口实。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视其为帝党,于七月三 日(7月28日)被杀。清宣统元年(1909年),谥文肃。著有《许文肃公遗稿》《 奏疏录存》《出使函稿》《帕米尔图说》《西北边界地名译汉考证》等。
惠安(生卒年不详~1878年),京城镶蓝旗满洲人。清光绪元年八月(1875年 9月),授呼兰城守尉。为人正直、善断案。因教案和官员倾轧,惠安两次被冤枉 ,愤郁不堪,乃于清光绪四年十月初三(1878年10月28日)自沉于呼兰河。事后经 查均是诬告。
孔广才(生卒年不详),亦作孔光才,又名孔继林。清同治年间到吉林三姓( 今黑龙江依兰)一带金场挖金。清光绪元年(1875年)春,吉林官兵将大举搜山, 挖金工人被打死无数,所携金砂亦全被搜走。经挖金工人各股领头人与众人商议对 策,决定乘搜山官兵尚未完全集结,举行起义。公推孔广才、阎兆仁、李春为“总 头目”。在孔广才等人领导下,起义军转战木兰、呼兰一带。清光绪十五年(1889 年)被镇压。
凤翔(生年不详~1900年),又名锡凤,字集廷,杨氏,汉军镶黄旗人。初任笔帖 式,后升蓝翎骁骑校,镶红旗汉军佐领,五常堡协领,吉林鸟枪营统辖、参领。清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凤翔掌管粮饷供给。当时清军因指挥 不当屡战屡败,凤翔做到“给食不乏”,在辽阳保卫战中保证了军粮供应。清光绪 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以各种借口入侵黑龙江瑷珲地区,凤翔将军坚决抗敌, 在抗敌过程中,终因伤势过重,呕血数升而亡。 凤翔将军以身殉国后,清政府屈 服于沙俄的无理要求,竟宣布凤翔“有罪”,革去其副都统职务。其后有人提出应 予昭雪,清廷却一再“从缓置议”,使这位民族英雄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姚福升 (1848~1929年),又作富升,字申五,祖籍属清内务府正黄旗汉军 ,后移驻吉林。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调任瑷珲,总办镇边军粮饷。清光绪二 十年(1894年)秋奉旨调驻齐齐哈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入盛京将军 府,经将军增祺举荐,再次调入黑龙江,督理全省财政善后事宜。清光绪三十二年 十二月初十日(1907年1月23日),得黑龙江巡抚程德全保举,奉旨署理瑷珲副都 统印务。在任期间,一方面与沙俄入侵者多次严正交涉,谴责其入侵行为,一面向 朝廷呈报,并多次直接与俄方据理交涉,要求索还江东六十四屯,未果。中华民国 建立后,姚福升留任至1913年1月。后因各界挽留而于瑷珲定居。1929年卒于哈尔 滨。
曹廷杰(1850~1916年),字彝卿,号楚训,湖北枝江人。清光绪二年(1876 年)赐明经进士。沙俄不断蚕食中国东北领土,曹廷杰深识沙俄野心,亟思抗御沙 俄之策,前后多次在黑龙江地区踏查,或“手不释卷”“荟萃群书”并加以详细考 究。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春,先后完成《古迹考》《东北边防辑要》二书初 稿。前者是实地踏勘的考古成果汇集,后者则以大量史料阐述明清两代东北疆域及 管辖情况,证明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领土,并追述了沙俄对该地区的侵略 历史。1916年,因病逝世。
恩泽(生年不详~1899年),字雨三,噶奇特氏,蒙古镶蓝旗人。清光绪九年 (1883年),由督办新疆军务的刘锦棠举荐,被任为吉林副都统。清光绪二十年十 月(1894年11月),任署吉林将军。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冬,恩泽调任黑龙 江将军。在任时,积极整兵操练新军,并审时度势地筹办保甲、团练。恩泽还推进 完成绘制《黑龙江舆图》,并创议纂修《黑龙江通志》。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 1899年1月),恩泽因罹疾免职,旋卒于齐齐哈尔。清廷谥壮敏,并于黑龙江及立 功省份建祠。
屠寄(1856~1921年),初名庾,字敬山,一作竟山,号结一宦主人,祖籍江 苏武进。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入张之洞幕府,任广东舆图局总纂,主修《广东 舆地图》。并任广雅书局编审,与著名学者缪荃孙同校《宋会要》辑稿。清光绪二 十一年(1895年),黑龙江将军恩泽申奏由屠寄总纂黑龙江会典舆图,得准。屠寄 为黑龙江舆图总纂,主持舆图的测绘和图说的纂修事宜。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将黑龙江六城的草图全部绘制完毕。第二年完成了黑龙江舆图的审修及“黑龙江 图说”的撰写。但纂修《黑龙江通志》的工作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屠寄于清光绪 二十六年(1900年)离开黑龙江。后任北京大学国史馆总纂。1921年卒,终年66岁 。
张永贵(1858~1911年),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少时因涉嫌盗窃被捕 入狱,上诉查清后出狱,已年满30岁。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到哈尔滨,进 入中东铁路临时总工厂做工。期间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逐渐成为工人运动的领导 者。因组织工人罢工,张永贵被开除。后来加入活动在蜜蜂山的一支“马贼”队伍 ,修理枪支。清宣统三年(1911年),这支队伍被同盟会收编,准备参加辛亥革命 。同年冬,张永贵在抢运沙俄殖民者的弹药时,不慎因弹药爆炸造成重伤,不久逝 世,终年53岁。
黄维翰(1867~1930年),字申甫,号稼溪,江西崇仁县稼溪人。清光绪二十 年(1894年)举人,次年中进士。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呼兰府第二任知 府兼办呼兰税务总局。任期内,因庶政修举,卓著循声,政绩为全省之最,而受到 嘉奖。清宣统二年(1910年),调署龙江府知府。清宣统三年二月十二日(1911年 3月12日),被诬,以“防疫具报不实”罪名革职。辛亥革命后,曾两次参加《黑 龙江通志》编纂工作。1930年,突然病逝于北平(今北京),终年64岁。
张建勋(1879年~卒年不详),字季端,广西临桂人,祖籍湖南常德府沅江县 。清光绪五年(1879年)已卯科举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一甲第一名 进士。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1906年5月),补授黑龙江提学使司司使,通称提学 使。在任期间,建勋“规划全省学务,因势利导,力任艰难”。清宣统二年十月( 1910年11月),清廷命张建勋兼署黑龙江民政使。1912年,卸任的张建勋离开黑龙 江省南归。张建勋在黑龙江五年间,共建官办学堂320所,堪称黑龙江近代教育的 开拓者。
张拳师(生年不详~1900年),齐齐哈尔义和团首领。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 1900年6月),在齐齐哈尔成立义和团。六月,指派二百义和团成员前赴瑷珲,宣 传和组建义和团。七月,沙俄占领后,张拳师刷率领义和团200余人前往支援。因 其主张坚决抵抗,奋战到底,为当时主张妥协求和的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所恶,将其 杀害,事后,收编义和团余部。
寿山(1860~1900年),字眉峰,明尚书袁崇焕后裔,吉林将军富明阿长子。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袭骑都尉世职,以员外郎归部选用,后迁郎中。清光绪 二十年(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在奉天(今辽宁)依克唐阿(时任黑龙江将军) 军营,任步兵统领。依克唐阿赞许为“谋勇兼优,洵属不可多得”之才。清光绪二 十三年(1897年)调充镇边军左路统领,驻黑龙江。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署理黑龙江将军。六月,沙俄经瑷珲,入侵齐齐哈尔,清军败,寿山自杀殉节。 1928年,黑龙江省公署在齐齐哈尔关帝庙侧择地建寿公祠,寿山幕僚于驷兴为撰殉 难碑铭。祠在今龙沙公园内。
程德全(1860~1930年),字纯如,号雪楼,晚号无智,素园居士,四川云阳 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入国子监肄业。其间与黑龙江汉军寿山相识相交。清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寿山就署黑龙江将军任,程德全任将军文案、兼银元 局总理。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擢升黑龙江将军。清宣统二年(1910年)调 任江苏巡抚,参与预备立宪活动。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程德全被 推为江苏军政府都督,后任江苏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内务总长等职。后退出政界隐 居上海。1930年病逝于上海。
周树模(1860~1925年),字少朴,号沈观,又号孝甄,晚年自号泊园老人, 湖北天门县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官至黑龙江巡抚,兼任中俄勘界大 臣。曾与俄国谈判勘测边界,订立《中俄满洲里界约》。辛亥革命后任平政院院长 ;后屡请其出任国务院总理,均为其婉谢。著有《谏垣奏稿》《抚江奏稿》等。
唐殿荣(生年不详~1901年),山东黄县人。清光绪初年,闯关东到宁古塔( 今黑龙江省宁安县)。遂在三姓(今依兰县)至镜泊湖一带做伐木佣工,以武功出 众、精于枪械,被推举为首领。他把淘金工人、伐木工人和猎户组织起来习武操练 ,欲抵抗沙俄入侵,被清廷视为宁古塔“巨匪”,派兵征剿数次未果。清光绪二十 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唐殿荣为了“抵御俄寇”,接受了吉林将军长 顺的“招抚”,所部号称镇东军。镇东军在抵御沙俄入侵黑龙江过程中纪律严明、 表现英勇。后唐殿荣被人刺成重伤不幸于清光绪二十七年正月二十四日(1901年3 月14日)牺牲。
傅岐标(生年不详~1905年),字鸣山,山东昌邑人。傅家为昌邑望族,武功 尤盛,先代任提督、镇台、参将游击等官的即达十数人。岐标青年时受家庭影响, 就矢志投身军旅,为国效忠出力。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俄兵由瑷珲南入侵 ,直扑齐齐哈尔,中路统领保全率所部抵御,战于北大岭。傅岐标率领左营与俄军 激战,而中营、右营望风而溃。此战清军最后只剩10名骑兵冲出重围,其余皆战死 ,无1人投降。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追剿土匪时,不幸中匪枪弹而殁 ,时年51岁。
永山(1868~1894年),字松岩,汉军正白旗人,明尚书袁崇焕后裔,吉林将 军富明阿次子。得父富明阿荫,授三等侍卫。后调黑龙江镇边军,选充营官、马队 统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率军赴辽东参战。清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十九日(1894 年12月15日),于冲岭遇日军埋伏,因伤重失血过多而牺牲。永山在抗击日军时, 阵阵无不跃马当先,摧坚执锐,以致敌人有“深畏马队”之说。清廷,谥壮愍,予 建祠奉天,并附其父富威勤公(富明阿)专祠。
朱权(生卒年不详),湖北兴国县人。自幼聪颖,好吟咏。约在清光绪十年( 1884年)之后,出关遍历东三省。后来入黑龙江将军幕府做幕僚,出任巡检。清光 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塔子城分防经历,清宣统元年六月(1909年8月)去任。 朱权为人达观,清廉自守,不以官卑自馁。朱权晚年自号龙江钓叟。其诗作多不存 ,诗作多以诗言志,或直抒胸臆,残稿汇为《龙江钓叟诗遗》一卷。
吴泰(1884~1911年),山东省章丘县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参加 了修筑中东铁路的工程,后入海参崴铁路工厂做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 参加大罢工被开除,随即到哈入三十六棚机车分厂。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5月1日),他代表中国工人联络俄籍工友,召集万余人(包括码头、装卸工人及附 近农夫)到江北太阳岛上隆重纪念国际劳动节。作为工运领袖,他带头呼喊“别列 维马乌拉”( “五一节”万岁)、“劳工神圣”“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口 号,强烈要求“还我自由、民主”“实行8小时工作制”。大会开了6个小时。此举 轰动了国内外,为哈尔滨工运史书写了光辉一页。后因感染鼠疫,于清宣统三年十 二月(1911年1月)病逝。
曹奉昭(1875~1916年),字玄九,安徽当涂人,湖南著名幕僚曹本观之女。 少时聪颖好学,7岁即能赋诗。22岁嫁绍兴范迪煌为继室。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黑龙江将军恩泽聘范迪煌为幕僚,随其辗转各地,后定居于拜泉。其所做诗 作多充满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对列强侵华的隐忧与渴望抵御外侮的感情跃然纸上 。1916年3月15日,女诗人曹奉昭因偶染瘟疫病逝。范迪煌收集其佚诗数十首,名 之为《绣余诗存》。
熊成基(1887~1910年),一名承基,字味根,江苏甘泉(今江都)人。清光 绪三十年(1904年)夏,考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当学兵。深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参加反清秘密革命团体——“岳王会”。后考入江南炮兵速成学堂学习。毕业后 于江宁充当陆军第九镇炮兵排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在庆安起义反清 ,因准备不足失败。后转赴日本,与同盟会黄兴结识,后受同盟会派遣于东北活动 筹集革命经费,因叛徒臧贯三等出卖,于哈尔滨被捕。清宣统二年正月十八日 (1910年2月27日),熊成基于吉林(今吉林市)巴尔虎门外刑场慷慨就义。
王鹤鸣(生年不详~1911年),字九皋,齐齐哈尔镶黄旗汉军。为人深沉有识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将军衙门刑司掌案笔帖式。清季筹备宪政。清光 绪三十四年八月(1908年9月),黑龙江省设立黑龙江咨议局筹办处。经过投票选 举,鹤鸣被选为黑龙江咨议局议长。就任时坚持地方监督之责,每遇不公正事,都 按照法理,不因涉及上官而妥协退让。清宣统三年二月初一(1911年3月1日),因 办理防疫染病而卒。
李澍恩(1879年~卒年不详),字季康,江苏无锡人,李金镛之子。清光绪二 十八年(1902年),以监生报捐候选通判,投效吉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留学日本宏文学院。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吉林农安县知县,以明干著称。 清宣统元年(1909年),宾州厅升为府,即以李澍恩为知府。澍恩励精图治,整顿 巡警、学务,设立自治,开办蚕桑,创设农林试验场,广植树木,整顿乡规,振兴 工业。调任之后,将诸多庶政资料收集于一篑,续辑成书,又附以风土调查,统计 年报等卷,成为综合性的地方政书——《宾州府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