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沙俄强行割占中国百万平方公里领土
一、强迫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19世纪中叶以后,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海上加紧侵略中国之际,沙皇俄国也蓄谋重新
武装侵入黑龙江流域。1847年9月,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并授
意要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
1848年末,穆拉维约夫支持俄国海军军官涅维尔什科伊率“贝加尔”号运输船,对我国
的黑龙江口和库页岛等地进行军事侦察。1850年7月,遵照沙皇的命令再次侵入黑龙江口。8
月,占领了黑龙江口的庙街,公然在这块中国土地上升起了俄国军旗,并以沙皇的名字命名
为尼古拉耶夫斯克。1853年秋,沙俄又把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下游地区置于他的军事控
制之下。
与此同时,穆拉维约夫制定了旨在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北岸的所谓“武装航行黑龙江”
计划,沙皇同意并下令“沿黑龙江航行”,授意穆拉维约夫同中国谈判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从1854年5月至1857年6月,穆拉维约夫不顾清朝政府的抗议,先后4次派遣大批满载沙俄侵略
军的船队,强行通过黑龙江,并向黑龙江北岸和乌苏里江右岸中国领土“移民”屯垦,建立
军人“村屯”。1856年末,沙俄悍然宣布成立以庙街为中心的所谓“东西伯利亚滨海省”,
1857年7月,又非法宣布在整个黑龙江左岸建立所谓“阿穆尔防线”,下设两个军分区,分别
属外贝加尔和滨海省驻军司令管辖。此时,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
认为时机已到,于1857年初,沙皇派侍从将军普提雅廷出使中国,谈判中俄边界问题。4月,
普提雅廷同穆拉维约夫在伊尔库次克进行多次密谋。而后到达北京,普提雅廷积极与英、法
、美3国公使勾结,共同商讨进行侵略中国的阴谋活动。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
沽,天津危急,北京清政府慌乱一团,穆拉维约夫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在两艘炮艇的
护送下,乘兵船到达瑷珲,同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23日,中俄双方开始在瑷珲谈判。
会上,穆拉维约夫不厌其烦地说明俄国所谓“助华防英”的方针,声称“英国表现出占据黑
龙江口及其以南沿海地区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黑龙江以北的领土割让给俄国,
“才能遏止英国的侵犯”。还说“俄国为从海上保卫自己的领土,应该占有滨海地区”。公
然提出所谓“为了双方的利益,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因为这是两国之间最合
适的天然疆界。”中国代表当即据理予以驳斥,指出:早在《尼布楚界约》中确定下来的中
俄边界“无须更改”,对俄方无理要求“断难迁就允准”,为求两国间的正常关系,俄国应
“及早将人众撤回”。穆拉维约夫把事先拟定好的条约草案交给中国谈判代表之后,就称病
离去,不再出面。当26日再次来到瑷珲时,便以最后通牒的方式声称:“以河为界字样,断
不能改”;“同意与否,我只能等到明天”。还没等译员把话译完,俄方代表竟拂袖而去,
狂妄已极。当晚,黑龙江“左岸炮声不绝,夷船火光明亮”,俄军野蛮地进行军事恫吓。
在沙俄侵略者的军事威逼下,软弱的黑龙江将军奕山终于屈服,于5月28日同穆拉维约夫
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乌苏里江
以东地区中、俄“共管”。只有精奇里江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地区,即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
人仍在原地“永远居住”,由中国官员管辖,俄国人“不得侵犯”。根据这个不平等条约,
沙俄抢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原属中国的乌苏里江
以东的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归中俄两国“共管”,实际也被俄国侵占。1858年6月2日,沙
皇政府为“庆祝”《瑷珲条约》的签订,竟然将海兰泡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
城”)。穆拉维约夫因侵华有功,沙皇尼古拉二世封他为“阿穆尔伯爵”,并被破格提拔为
陆军上将。
1860年7月,俄国军队悍然占领了中国的重要海港海参崴,并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
为“控制东方”)。同时,在北起黑龙江口,南到图门江口的乌苏里江以东整个地区,包括
库页岛,建立了许多军事据点,实际上完成了对中国这片领土的武装占领。
1860年6月,当英、法联军再次北犯天津、北京时,俄国政府派军人伊格纳切夫少将出使
北京,一面逼迫清政府批准《瑷珲条约》,一面正式提出对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的要求
。清政府代表肃顺据理驳斥说:中俄东北边界早在《尼布楚界约》中已明确划定,奕山所订
条约中国政府并未允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与俄国并不相连,勿需定界,而且那里归吉林将
军管辖,作为黑龙江将军的奕山也无权决定。至于“恐有他国侵占”,对此“我国自有办法
,俄国无劳过虑”,坚决拒绝了沙俄的无理要求。但是,伊格纳切夫勾结英、法向清政府施
加压力,同时,又以“调停人”的身份威胁清政府。在10月下旬,当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签订后,伊格纳切夫便以“调停有功”为借口,于11月14日,强逼软弱腐败的清政府同其
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又名《续增条约》)。根据这一不平等条约,沙俄不仅迫使清政
府承认了中国政府一直拒绝批准的《瑷珲条约》,而且还得到了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方公
里的中国领土。
二、妄图夺取松花江航权和金矿开采权
沙俄取得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仍不满足,又将其侵略魔爪
伸向松花江流域。从1857年7月到1870年间,俄国船只多次非法闯入松花江,到三姓、呼兰、
吉林等地私自进行贸易,还先后派出5伙“远征队”,对沿江各地调查水路状况、船舶航线。
清政府虽然多次令地方官员设法阻拦,但俄方根本不予理睬,并且屡向清政府提出开放松花
江的要求,迫使清政府允许其通航和在沿岸进行贸易。在遭清政府拒绝后,沙俄仍不死心,
1879年,清政府派往俄国的钦差大臣崇厚在沙俄的压力下,屈服了俄国的要求,同意签定《
中俄瑷珲专条》,开放松花江,允许俄商可行船至吉林的伯都讷(今吉林省扶余县)进行贸
易。清政府对崇厚擅自与俄签订的条约未予批准并将崇原革职拿问。后来在《中俄改订条约
》(即《中俄伊犁条约》)中写明:“按照1858年5月16日,即咸丰八年在瑷珲所订条约,应
准两国人民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行船,并与沿江一带地方居民贸易的规定“应由两
国再行商定”。实际上是把《瑷珲专条》废除了。但是,也为沙俄以后再提松花江航行权留
下了伏笔。
黑龙江上游南岸、内兴安岭脚下、额尔古纳河右岸,方园数百里内,黄金埋藏丰富。18
60年鄂伦春人在漠河元宝山谷地得黄金数块,俄人闻风而至,私自进行探采。在此期间,沙
俄一面向清廷提出开采金矿的要求,同时,又怂恿俄国人偷入中国境内,在根河、乌伊河、
苏里河、兴凯湖、绥芬河等地盗采黄金。
1883年俄国冒险家谢列特金得知漠河地区有金矿后,便邀通晓矿学知识的俄人列别吉娜
带人盗采金矿。至1884年招工已达4000人,成立“采金事务所”,盖房700多间,立窑500多
所,还有一支150人的武装,有自己的“法律”,可以捕人。一些形形色色的罪犯、商人和官
吏闻风而至,人数迅速增多,1885年1月曾达1.5万人。
清政府对俄人越境偷采金矿一事,曾与俄进行多次交涉,俄方借故搪塞。清总理各国事
务衙门照会俄使转海兰泡城固尔那托尔,要其将漠河俄人盗采金矿者限期召回,俄仍置之不
理。1884年9月,黑龙江将军又命兴安城总管派兵进山搜查。1885年8月,黑龙江将军命协领
双福带兵至漠河,会同“俄方委员,撤出俄人4000名,华人100多名。9月,清兵分两路冲入
漠河老沟金矿,盗采黄金者1000多人逃往北岸。清兵把其所用木房窝铺700多间全部焚毁,5
00多座地窑砸掉,并留兵看守。后来为防止俄人再度越境盗采,文绪奏请清政府准于设卡26
处,派兵驻扎,使沙俄盗采漠河金矿得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