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立根据地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
一、抗战胜利后黑龙江地区的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妄图抢占东北。
国民党政府利用1945年8月14日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取得了接收东
北主权的合法地位。但由于国民党军队远离东北,一时难以迅速到达这一地区。因此,蒋介
石一面借助美国的飞机、军舰,急迫地从大后方将军队运往东北;一面派了大批接收大员进
入东北各地,网罗伪军、警、宪、特和土匪武装,对他们加官进爵,以达到其夺取东北的目
的。
争取东北,是中国共产党针对抗战胜利后的形势,提出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于9月19日
发出的《目前形势和战略部署》提出:“目前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打击敌伪,完全控
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针对国民党的反革命策略,提出“针
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并作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部署。9月15日中共中央
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接着中央
又决定派高岗、张闻天、李富春、林彪、罗荣桓等共有4名政治局委员和20名中央委员和候补
中央委员,率领2万名干部和10万军队挺进东北,与东北抗日联军和地方党组织相会合,彻底
肃清日伪残余势力,建立人民政权。
根据当时全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党中央充分估计到,在一定的时期内,国民党有
可能依靠其暂时占优势的军事力量,占领和控制东北的南满地区和三大城市(沈阳、长春、
哈尔滨)与长春铁路干线以及一些重要城镇。因此,12月28日,中共中央给东北局发出《关
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提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
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根据地”。为了加强对创建北满和西满根据地的领导,
东北局作出建立北满、西满分局的决定。1945年11月16日,陈云抵哈尔滨,任北满分局书记
、兼北满军区政治委员。同年12月,李富春抵齐齐哈尔任西满分局书记、兼西满军区政治委
员。
当时的北满和西满地区,包括松江、黑龙江、嫩江、合江、牡丹江(最初为专区,后建
绥宁省)等5个省和1个哈尔滨特别市,面积4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共辖80个市、县
(除白城地区外,大体相当于现在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划)。这一地区具有的优越条件是:地
域辽阔,资源丰富,盛产木材、煤炭和粮食,工业也有一定基础,可以保证军需民用,有利
于与国民党军队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这里背靠苏联,无后顾之忧;过去,东北抗日联军曾
长期在这一区域里活动,有较好的党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在一定时期,国民党中央军同
我们争夺的重点在南满和一些大城市,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争取时间,领导和发动人民建设北
满和西满的根据地。
二、建立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
1945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在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东北党委员会
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率领抗日联军指战员,迅速奔赴各城市和战略要地,建立了7个地
区委员会。其中4个在现今的黑龙江省内,即:嫩江地区委员会,负责人王明贵;松花江地区
委员会,负责人李兆麟;佳木斯地区委员会,负责人彭施鲁;牡丹江地区委员会,负责人金
光侠。先后派出100余名干部到57个市、县开辟工作。
8月19日,苏军进驻哈尔滨市,成立了苏军卫戍司令部,对哈尔滨实行全面的军事管制。
9月15日,李兆麟回到哈尔滨,建立了以李兆麟为主任的抗日联军哈尔滨办事处。10月1日,
在苏军主持下,滨江省政府在哈尔滨成立。谢雨琴(伪滨江省民生厅厅长)任省长,李兆麟
任副省长。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钟子云、王建中、李贵琛等20余人到哈尔滨,成立了以钟
子云为书记的中共滨江地区工作委员会。11月16日,滨江地区工委撤销,成立中共松江省工
作委员会,张秀山任书记并建立哈尔滨市委,钟子云任松江工委副书记兼哈尔滨市委书记。
同时建立哈北(设在呼兰)、哈东(设在阿城)、哈南(设在双城)、哈西(设在肇东)4个
地委和宾县等县工委。在各地、市、县建立组织的同时,也建立了专署、市政府和县政府。
1945年12月28日,苏联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将松江省和哈尔滨政权移交国民党
政府。国民党政府“接收大员”关吉玉、杨绰庵带着接收的伪满“铁石部队”200多武装人员
,进入哈尔滨。中共松江省工委等机关撤往宾县。1946年4月,在宾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
立松江省政府,冯仲云当选省政府主席。4月25日,国民政府的“接收大员”随撤退回国的苏
军撤走。28日,中共松江省工委、省政府、省军区迁回哈尔滨市。当时的哈尔滨市,不仅是
北满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在面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的严峻形势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
地位。改由东北局直接领导的哈尔滨市委,在彭真等的建议下,于7月1日和12日先后作出了
《对目前哈市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哈市工作的方针》决议,为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稳
定当时社会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1945年10月23日,王堃骋、陈大凡等19名干部,由晋察冀解放区到达海伦,根据中共中
央东北局的指示,成立了嫩江地区工作委员会(后改为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王堃骋任书
记。11月13日,成立了黑龙江省政府,陈大凡任主席。11月15日,在范式人、赵德尊、杨英
杰等率领下,195名干部抵达北安,充实和加强了黑龙江省的领导力量,范式人任黑龙江省工
作委员会副书记、代理书记,杨英杰任省政府副主席。12月上旬王鹤寿到北安,任省工委书
记。在此期间,建立了绥化、海伦、北安、黑河4个中心县工委和各县工委及县政府。
1945年11月9日,刘锡五、于毅夫、朱光等15名干部到达齐齐哈尔,建立了以刘锡五为书
记的中共嫩江省工作委员会。14日,成立了嫩江省政府,于毅夫任省政府主席,车向忱任副
主席。下旬,成立中共齐齐哈尔市委,王盛荣任书记。24日,成立齐齐哈尔市政府,朱新阳
任市长。同时,建立了讷河、甘南、龙江等各县工委和县政府。1946年1月9日,苏军按照《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将嫩江省移交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派“接收大员”彭济群任省主
席。中共嫩江省工委和省政府、军区迁至甘南、讷河。1946年4月22日,苏军撤退回国,我嫩
江军区部队消灭了进入齐齐哈尔市的反动武装,彭济群逃走。4月24日,嫩江省的党政军机关
迁回齐齐哈尔市内。
1945年10月25日,孙靖宇率1个营的兵力进驻佳木斯市,成立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部和三
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孙靖宇任司令员。11月17日,李范五、李延禄等20余名干部到达佳木
斯,成立了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员会,李范五任书记。21日,撤销三江地区专员公署,成立合
江省政府,李延禄任主席、李范五为副主席。22日,孙西林、吕清又带领60余名干部抵达佳
木斯。12月24日,佳木斯市政府成立,原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董仙桥为市长,孙西林任副市长
。1946年5月,张闻天到达佳木斯,合江省工委改为合江省委,张闻天任省委书记。建立了东
安地委、富锦地委和依兰勃利等各县工委,同时建立了各专署和县政府。
1945年11月上旬,中共中央东北局派李荆璞、谭文邦、张静之等到达牡丹江市,首先建
立了牡丹江地区军区司令部,李荆璞任司令员。12月8日,李大章等21名干部到达牡丹江,建
立了中共牡丹江地委,李大章任书记。并建立了牡丹江市委、宁安、穆棱等各县工委和市政
府、各县政府。1946年2月,中共北满分局决定,牡丹江地区改由北满分局直接领导。1946年
4月,建立中共绥宁省委,李大章任书记。同时,建立省政府,张静之当选省政府主席。10月
上旬,绥宁省委改为牡丹江地委,直属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
三、建立和发展人民武装
黑龙江地区各省在建立省、地、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组织的同时,也建立了军事组织
。1945年9月15日,抗日联军派金光侠、陶雨峰到牡丹江后,成立了牡丹江地区委员会和牡丹
江卫戍司令部,金光侠任地委书记兼政委,陶雨峰任司令员。10月10日,东北局派钟子云、
王维中等20多人到哈尔滨后,成立哈尔滨保安总队,约有4000多人。王建中任总队长,钟子
云任政委,后改由刘子奇任总队长,王建中任政委。10月25日,东北局派孙靖宇、戴鸿宾到
合江地区,成立了三江地区专员公署和三江人民自治军。孙靖宇任专员兼司令员,戴鸿宾任
副专员兼副司令员。10月,嫩江人民自卫军司令部在齐齐哈尔市成立。11月9日,嫩江人民自
卫军司令部撤销,嫩江人民自治军嫩江军区成立,王明贵任司令员、刘锡五兼政委。省军区
下辖4个军分区和齐齐哈尔卫戍司令部。11月15日,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黑龙江军区,叶长庚
任司令员,范式人任副政委代政委,王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区部队由3个支队组成,一
支队驻绥化,二支队驻海伦,三支队驻北安。16日,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卢冬生
任司令员,张秀山兼政委。16日晚,卢冬生牺牲,由聂鹤亭任司令员。松江军区下辖哈东、
哈西、哈南、哈北4个军分区。22日,哈尔滨保安部队由刘子奇、王建中率领撤至肇东,成立
哈西地委和哈西军分区,刘子奇任司令员,王建中任政委兼地委书记。12月中旬,东北人民
自治军合江军区成立,方强任司令员,李范五兼政委,军区下辖4个军分区。
黑龙江地区各县,在各省军区和军分区的领导下,普遍建立300-500人的县大队,有的
县各区也建立了30-50人的区中队。至此,人民的武装在各地普遍地建立起来。
四、反击国民党的暗杀、策反活动
对于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的迅速建立和各级人民政权及人民武装力量的建立与发展,
国民党极端仇视。1946年3月初,蒋介石调到东北的军队已达7个军,19个师,24.7万多人,
由南满开始,向北抢占大城市和交通干线;在东北各地收罗的伪军警宪特、土匪,改编为“
挺进军”、“先遣军”、“光复军”、“宣抚师”等,仅北满地区就达7万多人,在各地攻城
夺镇、杀人放火、抢劫财物,企图把初建的根据地搞乱。同时,国民党还向东北各地派遣党
专分子、特务分子,启用所谓的地下工作人员,拉拢汉奸、伪官吏,有的组织维持会,有的
公然挂出国民党牌子,与人民政权对抗,有的打人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内部,组织叛变,甚
至组织“暗杀团”,杀害绑架干部。
1945年“八·一五”日本宣布投降后,当年9月初,在齐齐哈尔,伪龙江(伪满称龙江省
)省长申振先组织龙江解放委员会,齐齐哈尔市也组织解放委员会,伪北安省长王秉铎组织
维持会,佳木斯市成立国民党市党部,海伦县由国民党组织了维持会,哈尔滨市也建立了治
安维持会。这些组织当抗联干部进驻接收以后,即陆续被取缔。伪北安省长王秉铎被逮捕。
1945年11月25日,北安出现以“中国国民党大公反共工作团”名义散发的传单,以后连
续5天在镇内放了5把火,烧毁5座大楼,包括军区警卫连住所及存放部分弹药的楼层。
1945年11月28日,发生嫩江军区泰来军分区司令员张平洋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事件。
1945年12月14日,逊克县县长顾延龄被枪杀,11名战士被活埋。17日匪徒攻打孙吴县城
,40名新战士全部被杀害、活埋。
12月19日,通北县大队叛变。县政府秘书中共党员赵光遇难,抢去步枪500余支,轻机枪
6挺。省委发出通知,要求提高警惕,认真清理队伍,清除一切不可靠分子。
24日,国民党特务和伪警察组成的“光复军”袭击嫩江省政府宿舍,企图杀害嫩江省政
府主席于毅夫未逞,省政府代秘书长马识途等4人遇难。凶手袁大成于1946年5月被捕,经公
审后处决。
同日,国民党特务策动绥棱县自治军二连叛变,杀害自治军干部2人,俘县政府干部3人
。26日,2支队由海伦县到达绥棱将叛军击溃。省委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工委认真抓好
武装部队,开展反奸工作。
26日,德都县大队营长金国祥、公安局长李国钧受国民党特务策动叛变,袭击县政府,
赵青山等5人牺牲。27日,叛军勾结东北光复军继续进攻,损失驻军1个营和1个县大队。黑龙
江省军区部队到达后将叛变平息。
1946年1月4日,肇州县原伪县长蓬世隆策动公安大队叛乱,中共哈西地委组织部部长李
祝三、肇源县委书记刘德明、肇州县委书记韩清华、县长岳治平、组织部长王耀先、民运部
副部长邓国志、孙新华7人被捕。叛匪在逃跑中将前6人杀害。
1月31日,佳木斯市副市长孙西林、公安局长高英杰等4人,被混入佳木斯市政府的国民
党反共铁血暗杀团邬捷飞、宁显君等杀害。1947年1月,邬捷飞被人民政府捕获后处决。
3月9日,原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兆麟在哈尔滨市道里
水道街9号,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中国共产党动员北满各地230个团体在哈尔滨召开10万群众
参加的李兆麟追悼大会。冯仲云在会上致悼词,痛斥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要求严惩杀人
凶犯,表彰李兆麟抗日救国的丰功伟绩。
5月8日,国民党特务侗子久勾结土匪王枝林占领绥阳县城(现绥阳镇),县长魏绍武、
公安局长于佑民被杀害。31日,绥宁军区部队收复绥阳。
5月15日,国民党特务姜学容勾结土匪傅邦俊300余人,在牡丹江市暴动,包围绥宁省政
府和绥宁干部学校。绥宁军区部队出劝,毙匪30余人,俘匪首王小丁以下200余人,暴动被平
定。
6月3日,望奎县长冯耕夫、县大队政治部主任胡再白、哈西某师政治部主任王秉衡,去
绥化开会,行经呼兰河北岸,遭土匪伏击后牺牲。
6月12日,黑河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王肃在省委开会后,由北安返回黑河,行至后獾
洞附近,遭到土匪杨青山的袭击,经激战后,王肃和新任黑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安烈、参
谋江燕等人壮烈牺牲。
国民党特务勾结伪满残余分子、土匪,采用暗杀、制造暴乱等卑鄙手段杀害共产党人是
很不得人心的。这些事件教育了北满广大人民,原来对国民党抱有盲目“正统观念”的人,
幻想开始破灭,感到国民党和伪满的汉奸、土匪混在一起,都是一路货色。在国民党杀害的
人中,有些是有名的共产党员和抗日将领,这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极大义愤,提出“他们
抗战受苦多少年为什么被杀?”并开始同情共产党,愿意靠近共产党。有的人积极参加人民
政府工作,有的参加人民自治军,青年知识分子很多投身到共产党办的学校和训练班中来,
以后逐步成长为各方面工作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