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公然撕下“和平”的伪装,挑起了中国历史上
空前规模的内战,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国民党在东北战场就投入7个军30多万兵力,继强占四平、长春之后,其前锋推进到第二松花
江南岸,抵达陶赖昭一带,准备向黑龙江地区进犯,妄图占领全东北。当时的形势是敌强我
弱,民主联军又处在无后方作战的情况下,困难是很大的。
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保卫人民经过浴血奋战而取得的抗战胜利果实,中国共产党
中央号召东北的党、政、军,在放手发动群众,尽快肃清日伪及国民党土匪武装,发展地方
人民武装,收集资财,积极创建根据地的同时,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以人力
物力支援前线,打败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根据党中央和东北局的部署,地处战争后方的黑龙江地区各省的主要任务是向前线输送
兵员,及时组织民工、担架,保证粮食、被服和军需供给。为此,各省党政机关带领广大群
众积极响应号召,努力完成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任务。
一、动员群众参军
1946年,北满和西满的各省党、政、军组织,集中全力,进行根据地建设。在民主联军
协助下,各军区部队、县大队统一领导,进行了剿匪作战,至年末,各省的大小股土匪已基
本被剿灭;同时,动员1.2万名干部下乡,发动群众,斗争地主、恶霸,分配土地;在群众
运动中,县、区、村三级政权已普遍成立,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广大贫雇中农,经过清算
分地,逐步认识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要领导人民翻身的。但是,没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
军队在前线打胜仗,不打败国民党、蒋介石,不仅不能得到彻底的翻身解放,就是已经得到
的果实也将丧失。因此,群众积极要求参军、参战,“参军打老蒋,保卫胜利果实”,成为
当时最响亮的口号。
1946年下半年,松江省提出年底完成组建8个独立团、4个独立营的任务,接着又提出19
47年3月以前在双城、五常、拉林3县再动员新兵3000名,分别补充主力和地方武装的任务。
嫩江省于1947年1月决定迅速扩兵6000名补充主力。广大翻身农民,纷纷踊跃报名参军,一时
父送子、妻送郎,父子、兄弟争相当兵成为风尚,掀起参军打老蒋的热潮。黑龙江省拜泉县
久敬区在一次大会上就有64名青年报名参军。松江省珠河县工农代表大会上,代表倡议建1个
赵尚志团,仅半个月就有1100多人参加;方正县3天就有700人报名参军;延寿县在半年内参
军人数达2700人。1947年春,民主联军已达46万人,与国民党队人数基本相等。但民主联军
是翻身农民组成的军队,作战勇敢,这是国民党军队无法相比的。民主联军的扩大,保证了
1947年夏季、秋季和冬季攻势的胜利完成。
1947年,各省继续动员群众参军。黑龙江省全年参军人数高达41724人;哈尔滨市全年参
军人数共9318人;合江省于7月上半月有7000余名青年参加主力,11月份又增加1400人;嫩江
省于9月下半月扩充新兵3400多人;松江省于6、7两个月就有1万余人参军。1948年春,民主
联军的兵力已达70多万人,加地方武装共计105万人,在军事力量上已占绝对优势。为辽沈战
役的进行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黑龙江地区的参军有两种形式,一是参军青年直接参加主力部队。参军青年报名后,经
过农会审查,达到出身好,身体好,人品好,本人自愿,家庭同意,到部队安心,直接送到
主力部队去。黑龙江地区的松江、嫩江、黑龙江、合江、牡丹江和哈尔滨市,3年来,直接补
充主力部队的共41万多人。二是由地方部队升入主力。地方部队包括区小队、县大队和省军
区的直属旅、团,都参加过剿匪战斗,有实战经验,升入主力后可立即担任作战任务。省军
区还组建有二线兵团,吸收参军的新兵,进行军事训练,前方需要时,即时向主力部队成建
制的输送。3年中,地方部队升入主力的共30余万人。两者合计,为71万余人。
二、做好支前工作
1946年11月,和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布了《战勤暂行条例》,全区各省(市)、县相继都
建立了战勤动员委员会,具体负责安排战勤任务和保障前线的供给工作。
1946年12月国民党军队向南满临江地区进攻。1947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一下江南作战,
松江省就动员了6000多民工,1000副单架,780辆大车。黑龙江和嫩江两省,从1947年1月到
8月,组织担架5240副,出动大车2900辆,民工43860人。参加战地服务的干部和民工,在前
线面对敌人枪炮和飞机的狂轰乱炸,毫不畏惧,勇敢地向军队阵地运送粮食、弹药。有些抬
担架的民工夜以继日运送伤员,出现了许多的动人事迹。双城县担架队一位中队长,连续往
返3次,为抢救伤员而负伤,仍不肯下火线,并坚定地向大家说:“我是轻伤,不用管我,快
去抢救解放军伤员。”阿城县参战队一位副连长,在战场上被地雷炸伤,部队领导要送他回
后方医院,他执意不肯,坚决留在了战场。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地区5省1市在1947年5月至
1948年3月的夏、秋、冬三季攻势中,共出民工近18万人,大车2.5万余台,马2万多匹,担
架1.5万余副。战斗在前线的战勤干部和民工,在“助战立功”的口号下,同解放军战士并肩
作战,不怕苦、不怕流血和牺牲,以高度的革命热忱和自我牺牲精神,抬担架、送弹药,奔
跑在火线上抢救伤员,协助解放军打扫战场。北安、绥化两分区参战健儿,荣获部队赠予的
《胜利支柱》、《活跃前线》两面锦旗。嫩江省参战大队涌现出1669名人民功臣,得到了军
队的高度赞扬和政府的奖励。黑龙江省第二担架大队及大车队,在执行5个多月的战勤任务中
,战绩突出,获得了《战勤模范》锦旗,并有406名干部和民工立功受奖。
在3年多的东北解放战争中,黑龙江地区直接参加战勤,同解放军官兵共同战斗在前线的
民工总数达32万人次,哈尔滨市有1000多名汽车司机和2000余名医护人员活跃在前线参加运
输和救护工作。共有2.6万副单架、15万匹马,3万台大车参战。出民工战勤最多的松江省双
城县,出民工(包括担架队和车夫)10万多人次,占全县总人口数的22%,马匹占全县总数的
132%(按匹次计算)。其次是拉林,民工占总人口数的13%,马匹占总数的124%(按匹次计算
)。民工和车辆每次出勤的服务天数一般都在3个月左右。
三、保证前线物资供应
解放了的黑龙江地区的人民群众,为保卫家乡,积极参军参战的同时,还以最大的力量
从经济上、物资上和精神上慰劳子弟兵,保证前方战士衣食充足、以饱满的士气投入杀敌战
斗。首先是保证粮食供给,广大翻身农民努力生产,千方百计多打粮、多交粮、交好粮。19
47年黑龙江省完成28万吨、嫩江省完成29万吨、松江省完成25万吨、合江省完成14万吨、牡
丹江省完成5.4万吨、哈尔滨市完成7000吨的交粮任务。整个黑龙江地区完成征粮超过100万
吨,充分保证了战争的军粮需要。
其次,开展了捐款献物运动。1947年初,合江省在两个月期间共收到群众献款5000万元
(东北流通券,下同),哈尔滨市1947年捐款30亿元(折新人民币31578元)。为了使前方官
兵能经常有菜吃,能吃到肉,各地都号召和组织群众晒干菜,贡献猪肉。1947年嫩江全省晒
干菜27万斤,合江省每人献出半斤干菜共40万斤。春节时,合江省送交肥猪1000头,各地还
组织群众做了大批棉衣、鞋子送往前线。齐齐哈尔市于1947年8月发起了为前线子弟兵献3万
双军鞋运动,佳木斯市的妇女在1个月期间就赶制了6万套棉衣,哈尔滨市于1947年8月前完成
了23万双军鞋的任务,牡丹江市工商界献军鞋5000双。齐齐哈尔市教育界还发起了一封信运
动,共写了3000多封慰问信送到前线。
为了表达后方根据地方广大人民对战斗在前线的解放军官兵的热爱和感激,各省都分别
组织前方慰问团、战地服务团、慰劳队等,不断地到前线进行慰问。合江省前线慰问团由省
主席李延禄率领,携带大批慰劳金和慰问品直接送到前线;哈尔滨市组织了有20多个团体69
00多人参加的慰问队,慰问前线官兵和伤病员156次,慰问品有83种之多;黑嫩省由省政府、
参议会、教联、铁路共84人组成的前线慰问团,携带慰问品和慰问信奔赴战地慰问;齐齐哈
尔市联合中学师生组织了战勤服务团,有500多人报名参加,通过扭秧歌、演活报剧、举行战
地画展及战地流动图书借阅,为前线战士服务。据统计,各地送到前线的慰问金达几百亿元
,慰问袋上万个,慰问信几万封,猪、羊肉及蔬菜、日用品不计其数。
四、优待烈军属
在一切为前线的思想指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把优待烈军属工作作为支援前线的一项重要
内容。优待烈军属包括帮助烈军属代耕土地,社会公用事业让烈军属优先享用,烈军属子弟
上学免收学费,生活困难的烈军属减免医疗费。年节时组织群众向烈军属拜年,赠送礼品和
进行慰问。各地政府为了提高烈军属的社会地位和参军的光荣感,还建立了给烈军属赠送“
功臣之家”、“光荣烈军属”、“光荣之家”等光荣匾制度,每当有在前线立功消息传来时
,立即组织群众和学生敲锣打鼓登门送立功喜报,宣传功臣的光荣事迹,使烈军属增强了光
荣感和得到莫大的安慰。黑龙江地区共有30余万户烈军属,其中嫩江省10万余户烈军属中,
由群众进行包耕和代耕的有9万多户,共10万多垧土地;黑龙江省9.1万户,包耕和代耕土地
9万余垧。
做好荣军的接收、安置和管理教育,对鼓舞前方战士有重要意义。黑龙江地处东北解放
区的后方,是解放较早的地区,具有接收和安置荣军的优越条件。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各省
都成立了荣军管理委员会,分别成立了荣军学校、荣军休养所和荣军教养院(所)、荣军工
艺传习所等,为荣军提供教育、休养、学习的良好条件。如嫩江省建立了3所荣校、1所荣院
、1所修养所、1所工艺传习所,使所接收的荣军能各得其所。齐齐哈尔市设立了1所荣院和1
所荣校,在两年内共接收荣军2399人,经过一段治疗、休养和学习之后,其中83人重返前线
、1256人在地方分配了工作、477人复员回乡、67人输送到军政大学学习。合江省绥滨荣校,
积极组织能够参加劳动的荣军从事农业和副业的生产,号召荣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减轻
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负担,努力做到自力更生,提出蔬菜、烧柴自给,经过共同努力,种地17
0垧,打柴55万斤,不仅达到了蔬菜和烧柴自给,补助伙食费423万元(东北流通券,下同)
,购买副食品273万元,买衣服659万元,还购置了为继续进行生产所需要的车马及农具。他
们还用自己劳动所得支援前方300万元,给国家节省55万元津贴费、6875万元残废金。广大荣
军发扬了在前方英勇战斗、在后方努力学习和劳动的优良传统,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好
的影响。
1948年11月2日,东北野战军攻占沈阳,东北全境解放。作为老东北根据地的黑龙江地区
,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责任。1948年12月初,嫩江、黑龙江、合江等省,
将干菜310万斤、蛋类16万余斤、猪2700头、鸡鸭近2万只、面粉655袋,现金3亿多元,送往
关内前线。黑龙江地区军需部门,于1949年1月至5月,完成军衣、衬衣100多万套、军帽78万
顶、子弹袋68万条、军鞋74万双以及大量子弹、炸药,源源不断运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全
国的解放战争。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广大新解放地区急需各级干部,黑龙江地区几个省,为
支援新解放区接收城市和开展地方工作,于1949年3月,抽调大批县、区干部,包括县委书记
、县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以及区级干部等,经过短期训练,调往关内,跟着军队开展新
区工作。仅松江省就抽调进关干部1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