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宣布出兵朝鲜,派军舰 侵略中国领土台湾,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 国”的战略决策。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展开抗击 美帝侵略的正义战争。
    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起了黑龙江、松江两省广大人民的极大义愤,两省分别组成反 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两省先后发出关于加 强干部、群众时事教育的通知。两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抗美援朝分会通过报纸、广播、 墙报、黑板报、文艺等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工厂、农村、部队、机关、学校、街道 展开时事宣传。针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制造的亲美、崇美、恐美情绪,进行了仇视 、鄙视、蔑视美帝国主义的教育,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增强了民 族自尊心,坚定了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黑龙江、松江两省在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深入地进行战勤和物资支援的动员, 以实际行动投入抗美援朝运动。11月1日,黑龙江、松江两省分别发布《关于扩兵工作的指示 》。两省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应征入伍,掀起了志愿赴朝作战的热潮,出现了母亲 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景象。到年底,黑龙江省完成二线兵团扩兵任务 ,扩军总数为19535名,超额完成东北局下达扩兵13000名任务的50%多。松江省完成扩兵任务 17000名,超额完成东北局下达扩兵13000名任务的30.8%。1951年3月,黑龙江、松江两省根 据东北局的指示,再次作出扩兵决定,广大党员、团员发挥模范作用,带头报名,仅1个月时 间即完成了扩兵任务。在抗美援朝运动中,黑龙江省有近5000名新兵,松江省有4000名新兵 入朝作战。两省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涌现出李玉安、井玉琢等许多英雄人物。
    在踊跃参军参战的同时,黑龙江、松江两省广大人民作了大量战勤工作。据1950年12月 统计,黑龙江省建立了12个战勤医院,动员护士930人,勤杂人员244人,安置伤病员6503人 ;组成兵站和担架站186个,组织担架队2500副,18398人,修机场动员民工111806人;赴朝 兵站、战地医院干部1634人、汽车司机300人。松江省组织担架队3013副,20490人;修建飞 机场5处,动员民工453411工日;建立战勤医院19个,安置伤病员7959人,动员护士896人, 勤杂人员1186人,并完成了动员汽车司机和医护人员任务。哈尔滨医科大学教职学员3000余 人组成白求恩医疗队,志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与前方战场相配合,黑龙江、松江两省各界人民把工作岗位当作抗美援朝战场,开展了 热火朝天的支前活动。工厂工人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的口号,积极支前。 在农村,农民提出:“要人出人,要粮出粮”的口号,保证了朝鲜前线的粮食供应。黑龙江 省在城镇组织被服厂,两个月时间,即加工棉衣1万套,棉大衣2万件,袜子20万双。发动机 关,学校的干部、职工加工炒面390万斤。松江省到1951年1月,加工军粮11000万斤。哈尔滨 市的军服生产加工单位接受支前棉衣任务后,立即成立25个临时工厂,加工棉大衣128760件 ,棉衣126235套,棉被110337床,棉袜141700双。其他各县完成了加工棉大衣3万余件和棉衣 、手套、棉帽、棉鞋等制作任务。黑龙江、松江两省工业战线职工除完成计划内的生产任务 外,还完成了由辽宁省北迁24个工厂的安置任务,仅用1个月时间基本安装完机器,并立即开 工投入生产。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黑龙江、松江两省以做好一切支援战 争的动员工作为重点,以抗美援朝为动力,更好地作好经济建设工作,动员广大工人积极投 身于生产建设中来。1951年1月,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马恒昌小组向全国职工发出开展爱国主 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得到全国1800个班组的响应。广大农民精耕细作,以增产粮食为战争服 务。
    1951年6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捐献飞机大炮、订立爱国公约、做好 优属抚恤工作的三大号召。黑龙江、松江两省广大人民在省抗美援朝分会的组织发动下热烈 响应,踊跃捐献飞机大炮。到年底,黑龙江省人民捐献达789.87亿元,可购买战斗机52架。 松江省人民捐献940.34亿元,可购买战斗机63架。两省均超额完成了任务。
    黑龙江、松江两省采取宣传、动员、教育的方法,引导广大群众自愿订立爱国公约,并 认真遵守,互相检查。到9月,黑龙江省有150多万人,2.7万多个互助组订立了爱国公约;松 江省到年底,有5万多个农村互助组订立了爱国公约。
    与此同时,两省城乡各地广泛开展了优属抚恤工作。在城市中,积极为军烈属解决衣、 食、住问题,并对其购买必要物品实行折价优惠。1951年,黑龙江省发放1.3万套棉衣,40 9.8万斤优待粮,解决了城市3184户军烈属生活上的困难。在农村中,普遍推广了代耕责任 制,帮助军烈属进行播种、耕地、收割劳动,给46539户军烈属代耕89974垧地。1952年,松 江省为军烈属耕地17.31万垧,对贫困军烈属补助72万斤粮食,4000套棉衣,18亿元医药费 。黑龙江、松江两省多次组织慰问团携带慰问品、慰问信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指战员和战 勤担架队的干部和民工。1951年8月,黑龙江省第五次慰问团携带慰问金1.2亿元,慰问信1. 37万多封赴朝慰问。松江省慰劳前线官兵肥猪6300头,毛巾10万多条,肥皂10万块,纸烟30 万盒及其他大量物品。
    在抗美援朝期间,根据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达成的协议,黑龙江省政府承担了朝鲜战灾 儿童的抚养任务。共建朝鲜学校20多处,抚养7000多名朝鲜儿童。各承担抚养任务的单位发 挥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积极热情,精心服务,圆满地完成了抚养工作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