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造反派”夺权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年2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下达后,
黑龙江省就在“小五界”(学术、教育、新闻、文艺、出版界)开展了对所谓资产阶级人物
的批判。黑龙江省委力图加强对运动的领导,并把批判限制在“小五界”之中,一再强调东
北局召开的东北三省文化大革命座谈会提出的“三不”,即“不搞示威游行,不开示威性声
讨大会,不提倡写大字报”。5月15日省委举办文艺界学习班,准备在学习班中讨论解决哈尔
滨市文艺界的问题。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强调要彻底批判“小五界”的资产阶级反
动思想,“必须同时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
物,清洗这些人,有的则要调动他们的职务”。《通知》发表后,省城哈尔滨市的大专院校
闻风而动,很快贴出大字报,批评校领导,提出“踢开党委闹革命”、“谁有毛泽东思想谁
领导”的口号,并走出校园进行串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黑龙江省委抽调200多名干
部组成工作组,到大专院校和部分中学去进行工作。工作组进校不长时间,在北京开会的省
委第一书记潘复生来电话传达中央会议精神,要求撤回工作组。在家的省委常委认为,工作
组还有受欢迎的,可以不撤。并决定:撤销工作队的“名义”,根据需要派少数联络员或巡
视员,仍然坚持着对运动的领导。8月3日,潘复生再次打电话强调,要坚决撤出派往大专院
校的工作组。这时,工作组不得不全部陆续撤出。为了加强对大专院校文化大革命的领导,
省委于7月18日召开了“哈尔滨市大中学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积极分子会议”,让学生出来
讲话抵制造反学生的过火行动。潘复生立即阻止,他说:不能整学生,学生围攻学生是错误
的,不能继续下去。对“7·18大会”如何认识,当时省委有不同看法,社会上尤其是大中学
校也展开了激烈的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的大辩论,因此,黑龙江省所谓的造反派和保守派开
始形成。
“五·一六”通知发表后,哈尔滨话剧院揭出了一个以院长为首的“刘相如反党集团”
,紧接着哈尔滨市又把主管文化宣传工作的郑依平、牛乃文、章子冈3个市委领导揪了出来,
当作一条黑线批判。6月初,哈尔滨市直属机关造反派给市委书记任仲夷、市长吕其恩贴了许
多大字报。省委的李范五、杨易辰、李力安、陈雷等坚持要任、吕两人继续担任文化革命小
组成员,鼓励他们,不要被吓住,要振作起精神,照常工作。同时,对大专院校造反派要求
撤职的领导也不予答复。8月8日毛泽东主席《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8月1
6日在省委院内就贴出了《省委不革命就罢他娘的官》的大字报,省委自身也难保了。当天晚
上,省委召开书记处会议,李范五、王一伦、陈雷、谭云鹤主持起草开展“省委是不是革命
的”的大辩论通知,通过后,当夜即用有线广播播出。通知发出后,哈尔滨市各校造反派反
应强烈,认为是个大阴谋,要求撤销这个通知。第二天清晨数万名干部、工人、学生成群结
队前来省委,高呼“拥护省委、保卫省委”等口号。面对这种情况,潘复生单独表态,支持
学生说,“那个辩论的通知是错误的”,并于常委会上说:“拥护省委的现象要赶快制止,
如不立刻纠正,继续下去,省委就得解散。”8月18日,在北方大厦门前召开的“毛泽东主义
红卫兵”成立大会上,潘复生支持造反学生炮打省委的行动,公开宣布“8·16”通知是错误
的,宣布收回。会后戴上红卫兵袖标参加游行,成为全国省委书记支持造反的第一人。
潘复生的公开表态,使省委其他领导成员陷于被动。随后,李范五、王一伦、任仲夷、
陈雷等省委领导陆续遭受批斗。红卫兵让他们站板凳,给他们戴了高帽,还给李范五剃了“
鬼头”,动手打了陈雷。造反学生这些过火行动遭到哈尔滨市工人群众的反对。9月7日晚,
哈尔滨第一工具厂、第二工具厂2000余名工人来省委,要求省委制止过火行为,要求潘复生
接见并作出答复。潘复生没有接见,而在第二天的常委会上表了态。他说,当前运动形势好
得很,不是糟得很。运动中发生的某些打人、戴高帽游街等问题,是激流中的浪花,不是主
流。当时还未被揪斗的书记处书记杨易辰在会上公开提出不同意见,他说,不能光讲大方向
,有缺点也要讲嘛;说这是浪花,这浪花可不小啊;我们就是不敢批评造反团,这个问题我
想不通;学生有缺点为什么批评不得?工人的话也要听嘛!谭云鹤、王钊也支持杨易辰的意
见。潘复生认为这是对他施加压力,严厉警告说,你们再让我压制学生,我就报告中央。由
于哈尔滨造反派这些过火行动没有得到制止,其他各市、县也纷纷效仿,全省揪斗领导干部
之风愈演愈烈。随之省委在揪斗中陷于瘫痪,各级党委也陆续瘫痪。为扭转这种局面,中央
责成东北局帮助组建了黑龙江临时省委,潘复生、杨易辰、陈剑飞、于杰等参加了临时省委
。临时省委抓了一些工农业生产工作,但对全省整个形势的发展是无法控制的。杨易辰虽参
加临时省委,也是一边被批斗,一边工作。
1967年,上海一月夺权风暴刮到黑龙江。1月8日,当时在医院养病的潘复生约省军区司
令员汪家道和一些造反派头头分析形势。潘复生说:“我省有大联合的良好基础,必须立即
行动起来,建立联合总部,迅速夺权。”谈话后,仅用1周的时间,32个单位的造反团成立联
合总部,发表《红色造反者联合接管省、市党政财文大权的公告》,1月31日召开“黑龙江省
红色造反者大联合大夺权誓师大会”,宣布成立“黑龙江省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3月,
中央批准“黑龙江省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为“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潘复生、汪家道
为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造反派范正美等为常委。这个夺权被《人民日报》称为“东
北的新曙光”,被视为革命群众组织负责人、人民解放军和党政机关的革命领导干部三结合
夺权的样板,推广到全国各地。到1968年5月末,全省专区、市、县82个单位全部建立了革命
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