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交通用地开发
一、公路用地开发
公元前16世纪,黑龙江地区就与中原地区有交通联系。《竹书纪年·五帝篇》载:“帝舜二十五年,肃慎氏来朝,贡弓矢。”周成王时,居住在黑龙江地区西部东胡酋长曾多次遣使到洛阳贡“黄罴”,受到周朝的封赏。秦、汉、南北朝等时期,黑龙江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往来从未间断。
唐代地方政权渤海国,开辟了由上京龙泉府(今宁安县渤海镇)通往唐朝京城长安贡道和与府、州、县的交通道路,并开辟了由上京龙泉府到达契丹国都城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长达2 000多里(合今1 119.6公里)的交通线。
辽代,在城邑堡寨间开辟了道路,并开辟由临潢通往黑龙江下游地区与阿姆贡河汇合处的奴儿干城的鹰路(名鹰“海东青”为女真人向辽王朝进奉的重要贡品)长达5 000多里(合今2 764.8公里)。
金代,开辟了两条驿道:一条由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县白城)至雄州(今河北省雄县),主要为军旅服务,全程2 750余里(合今l 520.6公里);另一条由上京会宁府通往泰州(今泰来县塔子城),全程1 120里(合今619.3公里)。在京城与各路(金代较大治所所在地)之间还开辟一些主要道路:第一条,由上京到蒲与路(今克东县金城乡古城),全程670里(合今370.5公里);第二条,由上京通往胡里改路(今依兰县城郊古城)全程610里(合今337.3公里);第三条,由上京通往恤品路(经今吉林省汪清县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古城),全长1505里(合今832.2公里);第四条由上京通往肇州(今肇东县八里城),全长230-265里(合今127. 2-146.5公里),这条路可由上京经今哈尔滨市幸福乡莫力古城或经今双城县公正乡民旺屯元宝古城,还可以经今双城县单城乡单城子古城去八里城。
元代,为“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在黑龙江地区设置几十处驿站和狗站,并以祥州(今吉林省农安县北部)为起点,开辟3条主要驿道:北路经肇州、吉塔(今龙江县)至失宝赤(今黑河市霍尔莫津);东路经金代上京会宁府、胡里改万户府至奴儿干(黑龙江口的特林)附近的末去站(在今俄罗斯境内);东南路由唆吉(今吉林省敦化县境内)经东祥州(今宁安县东京城)至永明城(今俄罗斯海参崴)。元代在1293年(元至元三十年)以后,将黑龙江地区的肇州、蒲与路、剌林和茶剌罕(今青冈、呼兰、望奎一带)划为移民屯田区,开辟了屯田区的道路。
明代改善了通往奴儿干城的驿道,称海西东水路城站,南接辽东,通向北京,其中在乌苏里江口往东至奴儿干城一段有23个驿站;增辟了海西西陆路站,即从肇州经台州(今洮安县四家子古城)至兀良哈(今洮儿河上游的乌兰河流域)的驿道,全长3 400里(合今l 903.3公里)。明代为加强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增辟了卫、所之间的道路。
清代,黑龙江地区交通道路网比以前任何一个朝代都发达。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清廷派兵沿嫩江上游左岸及大兴安岭北坡,建立墨尔根至雅克萨的临时驿道,全长1400余里,共25站。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对沙俄作战时,康熙皇帝遣户部郎中包奇等丈量由吉林至瑷珲的距离约为l 340里(合今771.8公里),设19个驿站。这条交通线由茂兴(今肇源县茂兴)站起,沿松花江以至嫩江北上,经乌兰诺尔、古鲁、他拉哈、多耐、温多欢、特木德赫、齐齐哈尔、塔哈、宁年(今富裕)、拉哈、博尔多、喀木尼喀、伊拉哈、墨尔根、科洛、塔溪、库木尔、额雨尔至瑷珲。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开辟了由茂兴经博勒集哈、察布齐勒,俄多勒图、布拉喀、扎喀霍硕、呼兰、新安到巴彦苏
苏的驿道。此外还有宁古塔至三姓、三姓至齐齐哈尔、墨尔根至漠河等10多条驿道,共设置90多个边台和驿站,并与吉林、盛京两个地区的驿道相连接,通往京师。设置台站主要为军事需要,传递公文、接待官员等。台站丁多为云南籍“逆藩吴三桂属下免死发遣者”,他们都“授有官田,力耕当差”。清代末年黑龙江地区的交通道路比较发达,1911年主要道路总长17 365里(合今10 002.2公里),占地13万亩。其中:主要民用道路27条,长12 182里(合今7 016.8公里);边防道路5条,长5 183里(合今2 985.4公里)。
民国时期,整修和加宽了部分公路和主要道路,到1931年公路和主要道路全长8 300公里,占地24.9万亩。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出于军事和掠夺资源的目的,增修了多条公路线,到1945年,黑龙江地区公路线全长15 500公里,占地58.1万亩。此外,日伪还在边境地带修筑了大量的军用公路,仅黑河一带就有17条之多,长达l 600多公里,占地5万亩。这些军事公路在战后受到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省公路交通事业有很大发展。1957年以前主要是老路整修,用地面积基本上未增加。1958年以后全省兴起了筑路高潮,陆续修建了北安至黑河、嘉荫至东风、富锦至同江、二龙山至抚远、宝清至饶河、大岱至虎头,方正至依兰、黑河至呼玛、十八站至漠河等公路,并把哈尔滨至同江、哈尔滨至宾县、哈尔滨至黑河的公路变为二级公路。这些公路的开发建设,对于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巩固国防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县与县之间和县与乡之间都通了公路,全省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1985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45 487公里,比1949年公路路线长度增加6.7倍;公路用地总面积157.6万亩,比1949年增加了近两倍。此外,还有农场、林业、石油系统的专用公路约14 028公里,占地48万亩,乡村公路约l万公里,占地22.5万亩。
二、铁路用地开发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沙俄诱逼清廷签订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通称《中俄密约》),规定中国允许沙皇俄国越过黑龙江、吉林以达海参崴建造一条铁路。同年签订的《中俄合办中东铁路公司合作章程》第六条规定:“凡该公司建造、经理、防护铁路所必需之地,以及在铁路附近开采砂土、石块、石灰等项所需之地,若系官地,由中国政府给与,不纳地价;若系民地,按时价一次缴清或按年向地主纳租,由该公司自行筹款付给。凡该公司的地段,一概不纳地税,由该公司一手经理,准其建造各种房屋工程并架设电线,自行经理专为铁路之用。”其中“由该公司一手经理”一句,按法文正本的意思为“公司对这部分土地具有绝对排它的行政权”,实际上俄国已把中东铁路所需土地视为其租借地。1897年路局设于哈尔滨。1898年完成铁路测量,同年2月决定的铁路用地标准为:线路两侧为20沙绳(约43米);有发展的车站,线路两侧为50俄顷(约55公顷);其它车站,线路两侧为30俄顷(约33公顷)。1898年4月全线开工,1903年7月竣工,1903年7月正式运输营业,干、支线全长2 489.2公里(满州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在黑龙江地区境内有999公里。1898年至1903年中东铁路在哈尔滨征收铁路附属地1.2万俄亩(合13 600公顷,即136平方公里),其范围见下图:
这些土地除一部分用于车站和铁路房屋等建设使用外,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售或出租,1901年6月至1902年II月铁路局从拍卖哈尔滨市区土地中得地价款127万卢布。1904年3月,中俄在哈尔滨签定《展购铁路各站附近地亩合同》,规定哈尔滨以西各站购地垧数和地价标准,象安达、昂昂溪一类大站要求购地8 350垧,对青山、满沟(肇东)、宋站、小蒿子(泰康)一类车站要求购地1 700垧以上,其余小车站至少购地850垧。此合同到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8月,中俄重订《黑龙江省铁路购地合同》和《吉林省铁路购地合同》时才废止。中东铁路当时共占用黑龙江、吉林两省官民土地19. 05万垧。
1920年10月,中苏签订了《管理东省铁路续订合同》,规定对中东铁路占有的地亩,除直接用于修建线路、房舍、公共建筑外,其余土地一律由东省特别区地亩局收回管理。
中东铁路通车后,距昂昂溪站仅25公里的省城齐齐哈尔尚不通火车。经黑龙江巡抚程德全倡议,用当时国库积欠黑龙江省官兵俸饷做股金,由黑龙江官、商自筹资金修建齐昂铁路,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9月建成通车。
民国期间共建成5条铁路,全长720.8公里:1925年穆棱煤矿公司建成由中东铁路下城子车站到梨树镇的穆棱铁路,全长59.4公里;1926年鹤岗煤矿公司由莲江口江岸至鹤岗矿山修建了鹤岗铁路,全长52.8公里;1927-1930年又陆续建成洮南到昂昂溪的洮昂铁路,全长250.6公里;由呼兰到海伦的呼海铁路,全长215.2公里;由齐齐哈尔到克山的齐克铁路,全长142.8公里。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实现其长期占领和掠夺木、煤、粮等资源的目的,动用黑龙江地区的人力物力加紧修建铁路,14年时间修筑铁路2 914公里。主要有:绥化到佳木斯的绥佳线铁路380.1公里;牡丹江到佳木斯的牡佳线铁路580.2公里;林口到密山的林密线铁路170.9公里;拉哈到嫩江的富嫩线铁路132.4公里;滨江到拉法的拉滨线铁路黑龙江地区内的114.8公里;北安到龙镇的北黑线铁路全长62.5公里;泰东(依安县境内的一个车站)到北安的齐北线铁路东段87.8公里;牡丹江到图们的牡图线铁路黑龙江地区内91.6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地区有计划的新建扩建了一批铁路。为提高绥佳线木材、煤炭的运输能力,1958年到1962年,由三棵树到绥化修建了复线,全长117.6公里。为开发大、小兴安岭林区,1964年到1974年新建立了嫩江到古莲的铁路,全长680.5公里(黑龙江境内410公里);林海至碧水的铁路,全长115.4公里。1958年到1966年,建成由伊春到乌伊岭段铁路44.8公里。1958年修建了由勃利到七台河铁路36.1公里。1958年到1962年建成由密山到东方红的密东线铁路,全长160.9公里。为开发大庆油田修建了让胡路到大安北铁路,黑龙江省境内82.3公里。为开发三江平原,修建了福利屯到前进的福前线铁路;为开发边境地区资源和发展对外贸易,修建了嫩江至黑宝山、龙镇至黑河两条地方铁路。
到1985年全省境内共有28条铁路,正线延展里程达到6 096公里,营业里程达到4 874.8公里,比1949年营业里程增加35.9%;线路及站场等铁路用地面积达到66.1万亩,比1945年增加66%。此外还有森工铁路用地面积增加到约18万亩。
另外,1971年建成了大庆油田至嫩江边117.3公里的地下输油管道,占地约3 000多亩。1976年新建了可起降各种大型客机的哈尔滨闫家岗国际机场,占地5 000亩;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机场也进行了扩建。全省内河通航里程,由1949年的3 871公里,到1985年为4 77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