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内河运输统计

  内河运输统计包括船舶拥有量、客货运输量、客货周转量、客货换算周转量、平均运距 等指标,还有船舶航次、时间、航程、使用数、时间利用、航行速度、载重量利用率、运输 能力统计等。
    1951年,第一次全国交通统计会议研究并建立了内河运输统计报表制度。1953年,内河 运输统计报表的主要内容有:内河通航里程,交通部门轮驳船艘数、载重量、载客量、拖轮 马力、木帆船等民间运输工具数,内河客货运量、周转量、交通部门货运吨船年产量、拖轮 每马力年产量、船舶营运率、航行率、职工人数及工资、运输劳动生产率、运输成本。1956 年,交通部门建立直属内河的货物分类运输量快报,改进运输成本和船舶技术经济定额快报 。1957年,改进了直属内河装卸机械化的统计。
    1958年,内河运输统计报表有《客货运输量》,有分轮驳船、木帆船的运量与周转量; 《货物运输分类》,有分货物类别的运量和周转量;《地方国营运输船舶运用情况》,有分 轮船、驳船和拖驳的船舶吨公里、货运吨公里、客运人公里、船舶吨天、报告期每吨年产量 ,自航木帆船生产量、船舶总吨天;《年末船舶实有数》,有分运输船舶、辅助船舶的艘数 、载重量、马力;《内河运输职工人数与工资》,有分内河运输、附属工业、航运基本建设 和教育事业的全部职工数、工资总额;《个体、私营及合作化组织从业人数》,有运输合作 社、人民公社、私营和个体的轮驳船员、木帆船员数;《工人培训情况》,有分师傅带徒弟 、技工学校、各种培训班形式的新工人培养数和提高工人熟练程度的培养情况;《内河运输 事故情况》,有分船舶种类的事故件数、艘数、沉没船舶数、直接损失、死伤人数;《船舶 修造厂情况》,有所在地址、工业总产值、全年制造船舶数、全年修理船舶数、年末职工人 数;《新增能力》,有运输用货物仓库面积、装卸机械数和运输船舶数,本年底通航里程、 通航县市数;《港口工作情况》,有旅客出口量、货物进出口量、装卸量、操作量、装卸工 班数、工班效率、装卸机械可用率和使用率;《吞吐量计划完成情况》,有分货物种类的计 划与实际完成数;《船舶在港停泊时间分析》,有总停泊船舶吨次数和吨天数,分生产、非 生产和气象水位影响;《货损货差事故》,有件数和金额数;《港务船舶实有数》,有风驳 船艘数和吨数;《财务成本主要指标》,有分各种船舶的本年实际产量、平均单位成本和本 期总成本。
    1959年,内河运输统计增加了11种年报:《机关企业、人民公社自运自货运输量》,有 分工、农业产品的运量和周转量;《轮驳船运用情况》,有船舶吨公里、实际完成的换算周 转量,自载和拖带的客(货)周转量、换算周转量,船舶总吨天、营运吨天、非营运吨天、 航行吨天等;《轮驳船技术经济指标》,有分轮驳船、拖轮的平均船舶数、营运率、航行率 、航行速度、载重量利用率、营业期每吨天生产量、报告期平均每吨船生产量;《运输船舶 增减情况》,有分轮驳船和自舵木帆船的艘数、吨数、客位数、马力的减少;《按载重量大 小分组的运输轮驳船年末实有数》和《按马力大小分组的运输拖轮年末实有数》,分国营与 地方、铁壳与木壳;《辅助船舶增减情况》,有拖轮、马船的艘数、吨数、拖轮马力的年初 实有、本年增加、本年减少、年末实有;《按燃料分列的机动船舶年末实有数》;《港口吞 吐量情况》,有货物吞吐量、进出口的主要物资数量、旅客出口人数;《港口工班效率情况 》,有操作量、装卸工班数、工班效率;《木帆船技术改造情况》,有分自航木帆船、由木 帆船改装的帆船、木驳船的年末实有数和本年新增数。减少了《内河运输职工人数与工资》 、《个体、私营及合作化组织从业人数》、《工人培训情况》、《内河运输事故情况》、《 船舶修造厂情况》、《新增能力》、《港口工作情况》、《吞吐量计划完成情况》、《货损 货差事故》、《港务船舶实有数》、《财务成本主要指标》等报表。
    1960年,内河运输统计新增内容有:水上运输公报资料电讯年报,设货运量、轮驳船货 运量、货物周转量、轮驳船货物周转量、内河通航里程年末到达数(其中通轮驳船里程)、 平均船舶数和换算周转量等指标;按月客(货)运量、客(货物)周转量,按县及县以上交 通运输部门、农村人民公社专业运输队、农村人民公社副业运输组织、其他部门分组;1960 年水运交通工业总产值(按1957年不变价和1960年现行价格计算),按主要工业行业分组; 1960年生产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按企业名称填列;1960年12月31日水运交通工 业主要机械设备,按企业名称填列。内河航道开辟及改善里程。1962年,增加与恢复的报表 为:《内河航标里程》,有机动船航道、木帆船航道的设标总里程、等级标和重点标;《内 河轮船营运燃料消耗》,有分烟煤和柴油的营运时间、实际燃料消耗量、按定额计算应消耗 量、每千马力小时实际消耗量;《内河轮驳船海损事故》,有分事故种类的事故件数、受损 船舶艘数、损失金额;《内河航道维护情况》,有年内航道维护里程、年内工程完成量;《 内河船舶修理情况》,有分船舶类型的本年实际竣工船舶数和厂修修理费。1963年,内河运 输统计增加了《内河木帆船实有数》,有木帆船的实有艘数、吨位数,其中待维修数和集体 所有制数;《地方水运企业基本情况一览表》,有分航运企业的隶属关系、企业所在地、年 末人数、年末运输船舶实有数、全年完成客货运输量等;《内河客、货运输量、周转量》中 增加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分组。1966年,《运输工具实有数年报》,指标有分交通系统、非 交通系统及分系统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群众团体、城乡人民公社分组。
    “文化大革命”初期,内河运输工作受到冲击,其统计内容非常简单,仅有货运量和周 转量统计。1971年,开始逐步恢复内河运输统计工作,统计报表及指标也逐年增多。该年内 河运输统计的内容有航道里程、主要河流通航里程和起迄地点,机动船、驳船、木帆船等运 输船舶的艘数、载货量、客位和拖轮马力,客(货)运量和周转量,交通部门船舶拥有量。 1974年,内河运输统计增加运输工具运用情况,有分拖轮和驳船的船舶总吨、营运吨、换算 周转量、平均船舶数、营运率、吨船年产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燃料消耗量、航行马力小 时、换算周转量、平均消耗量。
    1980年,内河运输综合统计年报有《运输线路长度》、《交通运输工具》、《客、货运 输量》。1984年,内河运输统计报表共有12种、105个指标。其中《民用车辆船舶拥有量》, 有机动运输船、机动船载重量,机动船载客量,拖轮马力、驳船数、驳船载重量和载客量、 帆船数及载重量,此表由统计部门填报;《内河航道里程》,有内河航道里程、通航河道上 永久性建筑物;《民用车辆、船舶实有数》,有机动运输船、驳船、帆船的艘数、载重量、 载客量,按交通部门、非交通部门、私人分列。《水运部门客货运输量》,有客(货)运量 、周转量,按轮驳船、其它非机动船分列;《组织社会船舶完成的货物运输量》,有货运量 、周转量,按机动船、其它非机动船分列;《公路、水运分货类运输量》,有按货物分类的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水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平均船舶数、营运率、航行率、平均 航速、载重量利用率、吨船年产量、燃油消耗量,按直属企业、地方企业的轮船、拖轮、驳 船分列;《地方港口基本情况》,有港口数、码头总长度、泊位数、库场、装卸机械总数、 货物吞吐量;《水运港口企业营业总收入、物资消耗和纯收入》,有总收入、物质消耗、纯 收入,按水运企业总计、直属水运企业、地方水运企业、直属港口企业分列;《直属港航企 业运输生产主要指标》,有客(货)运量、旅客(货物)周转量、营运率、航行率、吨船产 量、水运货损率、水运货差率;《地方汽车、轮驳船运输生产主要指标》,有客(货)运量 、旅客(货物)周转量、内河拖轮营运率、船产量、内河驳船营运率、吨船产量。1985年, 《民用车辆、船舶实有数》表中的帆船艘数和载重量改为其它非机动船艘数和净载重量;《 直属港航企业运输生产主要指标》(月报)增加内河拖轮马力船产量、内河驳船吨船产量、 内河轮船柴油和渣油单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