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统计的内容主要有图书、杂志、报纸的种数、印数、印张、发行量等,主要由
新闻出版部门负责进行。
1949年,新闻出版统计报表有《报纸杂志出版情况》,设按经济类型、类别、级别(省
、专区)分列的报纸和杂志的种数、平均期印数、总印数、总印张等。1950年9月,松江和黑
龙江两省执行东北统计局制定的出版事业年报表,主要统计内容有出版社的类别,分出版物
种类的印刷数量、出版张数,印刷厂实际交给出版社的产量,全部产品的出版成本费,按零
售价计算的产值,出版物装订成本费,分纸张种类的纸张消费,出版物的销售、利润和亏损
,工作人员数及工薪等。
“一五”时期,国家统计局协助新闻出版总署调查了全国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及印刷
厂的基本情况,并建立了定期报表制度。统计报表有:《图书出版情况》,设按图书门类分
的种数(其中新出)、新出字数、总印数、总印张;《报纸杂志出版情况》,设按经济类型
分和级别(省、专区、县、工矿企业)分的各类别报纸种数、平均每期印数、总印数、总印
张等,按经济类型和类别(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文学艺术、文化教
育)分的种数、平均期印数、总印数、总印张等;《书刊购进分类表》,设按经济类型和书
刊种类(书籍、课本、画册图片、杂志、进口书刊、其他)分的数量、总价;《书刊平均库
存分类表》,设按书刊种类分的数量、总价;《书刊销售分类表》,设按书刊种类分的数量
、总价;《分批零城乡书刊销售表》,设销售总额、按批发、零售分的数量和总价,按城市
店、乡村店分的数量和总价。1957年,新闻出版统计报表增加报纸、杂志发行数量、发行网
情况以及印刷厂情况等。
1959—1965年,新闻出版统计报表没有大的变化。
“文化大革命”初期,新闻出版事业情况统计受到冲击,基本处于中断状态。1972年以
后,新闻出版统计逐步得到恢复,仍执行过去的统计报表制度。
1980年,新闻出版统计的报表和指标主要有:《图书出版统计年报》,有分图书门类(
书籍、课本、图片)的种数、租型图书种数、总印数、总印张等;《杂志出版统计报表》,
有分杂志名称的类别、文字别、出版地点、发行范围、开本、每册印张、每册定价、刊期、
实际出版期数、期印数、总印数、总印张数、定价总金额。上述两张表有年报和季报。1982
年,增加了《书刊印刷工业企业省、市、自治区综合表》,该表下分7张小表,包括产值及主
要产品产量、工业净产值及其构成、人员分类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印刷专业生产设备、主
要财务成本指标、职工工资总额构成情况、职工劳保福利机构情况等。1983年,增加了《新
闻出版单位概况年报表》,有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及经济类型、地址、主管机关、单位最初
建立时间、年末职工到达人数、其中固定职工人数等。
1985年,新闻出版事业统计形成了一套包括《图书出版统计报表》、《杂志出版统计报
表》、《音像出版统计报表》、《单位概况年报表》、《书刊发行情况统计》、《书刊印刷
工业企业情况统计》等一套比较完整的统计报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