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提供统计信息

  改革开放后,根据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对外提供的统计信息越来越多,而且形 式多样,渠道不断扩展,统计工作逐步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
    一、宣传经济形势
    在重大节日和重大政治活动期间,配合形势教育,利用新闻媒体,发表重要统计信息。 197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之际,于9月28日在《黑龙江日报》头版《庆祝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专栏里发表了署名黑龙江省统计局的纪念文章:《我省工业战线建 国30年获得巨大发展》。文章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叙述了黑龙江省建国30年来,由一个工 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建设成为以煤炭、石油、木材、机械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 合理,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重要工业基地的历程。文章指出:30年来,尽管由于经验不足, 走过一些弯路,但从无到有地建立起石油工业和冶金工业;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造了煤炭工业 和森林工业;由小到大地发展了机械、电力、化工、建材工业。大庆油田的开发,彻底摘掉 了“中国贫油”的落后帽子。冶金工业已能生产多种优质钢材和冷拉异型钢材,试制成功了 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强度耐腐蚀可焊合金。机械工业已能生产3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20 万千瓦汽轮发电机和汽轮机,以及与其配套的超高压大容量锅炉,容积1000立米以上大型高 炉,2800毫米铝合金板热轧机和冷轧机,最大时效780吨双滚筒联合采煤机,GHK5116型自动 换刀数控立式车床、XKS516型数控立式铣床等。煤炭产量比1949年增长7倍,木材增长4.7倍 ,发电量增长55.6倍,水泥增长30倍。化学工业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1978年生产合成氨4 0.5万吨、化肥143万吨、农药6800吨,并能大量生产硫酸、烧碱、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 成脂肪酸等。轻工业过去是“短腿”,30年来不仅原有产品有很大增长,而且从无到有地发 展了毛麻化纺织、乳制品、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电视机、照相机、灯泡、合成 洗涤剂、日用化学、塑料制品、化学医药等。1978年与1949年相比,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29 .1倍,其中重工业增长37.9倍,轻工业增长19.1倍。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7位,净产值居 第3位,采掘工业产值居第1位。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5.6%上升到 77.5%,居全国第5位。“一五”时期以来全省工业创造的利润,相当于同一时期国家投资的 2.2倍,对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为侯捷副省长起草了在省直机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形势报告会上的 讲演稿,在《学习与探索》杂志上以《巨大的成就,光辉的前景》为题全文发表。同时还组 织撰写16篇系统反映建国35年来黑龙江省各条战线建设成就的宣传文章,编入《发展中的黑 龙江》一书,印发1万册,作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势教育的参考文献。其中《国民 经济主要比例关系的变化》、《农业的改革与发展》、《工业生产蓬勃发展》、《发展中的 运输邮电事业》、《建筑业不断壮大》、《市场欣欣向荣》、《市场物价长期保持基本稳定 》、《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不断壮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文章,分别由《黑龙江日报》、黑龙江人民广播 电台、黑龙江电视台、《奋斗》杂志和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宣传工作》予以转发,收到较好 的宣传效果。
    1985年,为了总结“六五”时期的建设成就和经验教训,迎接省人大六届五次会议的召 开,撰写了13篇宣传文章,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重大变化》、《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第三产业的 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概况》、《工业发展情况》、《固定资产投资的成就和问题》、《 国内外贸易发展情况》、《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9篇列为会议参阅文件。《黑龙江日报 》、《奋斗》杂志、《政府机关生活报》和《黑龙江统计》杂志大量转发。王连铮副省长利 用这些材料给省直机关干部作了形势报告。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又在此基础上汇集了40篇反 映“六五”成就的文稿和大量的数字资料,编印了《黑龙江省“六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概况》,分送给地、市、县及有关部门。
    二、扩大信息交流
    为了加快统计信息的传递速度,使一些重要经济动态和突发信息能以更快的速度同省领 导见面,从1984年起同省委办公厅主办的《黑龙江信息》、《信息与摘报》和省政府办公厅 主办的《当日信息》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985年利用这些信息渠道,向省领导提供18条重要 信息。为了扩大省外信息来源,除同省政府驻京、津、沪等地办事处建立了经常的资料交换 关系外,还同经济比较发达的15个省市统计局、经济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各财经院 校共50多个单位建立了固定的资料交换关系。1985年共收到交换得来的信息资料上千份。对 于来自省外的信息,有的通过自编的信息小报予以转发,有的推荐给省委、省政府的信息刊 物,有的用来丰富本省信息的研究内容,使其更好地发挥咨询作用。
    三、编印信息小报
    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了满足多方面对统计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以 邓小平提出的“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为宗旨,于1985年4月创办了以反映动态性、 突发性信息为主的《黑龙江统计信息》,服务对象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基层单位及主管部 门,并与省外有关单位进行交换。《黑龙江统计信息》为半月刊,16开4版,从4月下旬试刊 到年末,共出刊15期,每期发行2000份,共发布信息212条,约14.3万字。在省内信息中, 综合性信息7条,专业性信息中,工业39条,农业21条,固定资产投资12条,交通运输3条, 市场物价24条,外贸旅游9条,物资能源17条,科技文教卫生5条,劳动工资4条,财政金融2 条,公安司法4条,人口9条,人民生活12条,经济体制改革5条,非国有经济3条,简讯12条 ,全国和省外信息5条。在资料性信息中,刊有《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经济概况》、《黑 龙江省对苏开放口岸简介》,分别介绍了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及我国黑河、绥芬河、同 江3个对苏开放口岸的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辟有《黑龙江在全国之最》专栏,已刊登《得天 独厚的森林工业》、《蓬勃发展的石油城—大庆》、《我国最大的机械化国营农场—友谊农 场》、《我省铁路里程居全国之首》、《我省啤酒工业发展迅速》、《畅销全国的黑龙江乳 品》等6篇专稿。《黑龙江统计信息》的试刊,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纷纷要求扩大发行量, 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四、接待信息查询
    改革开放后,省直厅局、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省外有关单位来统计部门查阅或索取统 计资料、咨询统计资料应用和核对统计数字的人员日益增多。省统计局资料室1984年共接待 1600人次,1985年共接待1109人次。中央和省外单位前来查询资料的有:中共中央书记处农 村政策研究室、林业部计划司、铁道部第三设计院、经济日报社、解放军81032部队、松辽水 资源保护局、长春地质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研究中心、北京经济学院、四川大学、山 东大学、辽宁财经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