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科研成果与学术交流

  为了探求一种科学的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省统计局于1965年 3月组织工作组深入到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等6个企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问题进行了 调查研究。调查中了解到多数企业能够按照“工厂法”原则计算工业总产值,但在实际计算 中存在不少具体问题:(1)在以手工计算工具为主的条件下,计算繁琐,工作量大。齐齐哈 尔钢厂计算月度工业总产值需将几千种钢材,分别按大、中、小规格的不变价格进行计算, 需要一个人计算3天;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计算一次在制品期末期初的差额需组织十几个人, 盘点3—4天。(2)工业总产值的统计范围过大,有些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值得研究,如属于服 务性质的修理行业(如自行车、收音机修理行业等),有些从属性的生产活动如机关铅印室 、农场机修厂等非独立核算企业,不宜每月计算工业总产值,只需每年估算一次;(3)全国 统一规定的产品不变价格满足不了需要,中小企业和手工业的许多产品没有国家规定和省补 充的不变价格,因此在执行时有的采用换算价格、现行价格、成本价格等多种价格,不具有 可比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工作组提出了简化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缩小总产值月报的统计 范围,改进不变价格的编制原则,实行统一制订、分级管理等建议。
    1979年7月,省统计局在哈尔滨市召开了黑龙江省工业统计方法研讨会,各市统计局、重 点市工业局和重点工矿企业的统计负责人、经济师、统计师以及北京经济学院、天津财经学 院、东北林学院、大庆职工大学的专家共30多人参加了讨论。研讨的主要问题是:(1)工业 总产值和净产值的作用问题。两者的利弊,多数人认为两者作用不同,应当互相补充,同时 并存,不能偏废。(2)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问题。认为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的任务,抓住管理的核心和共性问题,确定考核指标。考核的8项经济指标由于产品类别 和规格型号不同,品种指标的考核界限难以统一规定。对8项指标中涉及用工业总产值计算的 劳动生产率、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产值利税率,由于受工业总产值的影响较大,建议改 用净产值计算劳动生产率,用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代替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用资金利用率 代替产值利税率。对是否以利润为中心考核企业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8项指标过于繁琐 ,不如以利润为主来考核企业;另一种意见认为考核指标不能单打一,只考核利润,也会出 现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的倾向。(3)工业统计年报改革问题。主要是年报工作量大、任务集中 ,基层负担重,时效性差。提出了部分年报同8项指标考核月报相结合,精简年报指标,延长 生产能力、设备、金属切削机床等年报的统计周期,改为2—3年统计一次。讨论会上理论联 系实际,提出在研究制订统计制度方法时要把握好统计指标、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统一性和多样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1979年11月,中国统计学会在杭州召开第一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张维华、刘春声、 董秀翰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了3篇论文:《国民经济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若干问题》、《略 论统计工作的群众路线》和《典型调查在统计学中的地位》。张维华当选为中国统计学会副 会长,参加会议的3人被吸收为中国统计学会首批会员。
    1980年11月,省统计局局长、省统计学会会长张维华随中国统计考察团对南斯拉夫联邦 统计局和罗马尼亚中央统计局进行了考察访问。
    1981年5月,中国统计学会在北戴河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邢振海、韩志刚 、刘春声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了4篇论文:《论中国社会主义统计工作发展道路》、《论统 计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系统的统计预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划分问题》。同年9月,朱昌延、刘春声参加了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社联联合举办的“《 资本论》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为《试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的论文。
    1982年4月,省统计局史寅生参加了中国统计学会与辽宁省统计学会联合召开的“地区综 合平衡统计科学讨论会”。同年8月,省统计局冯杞靖参加了中国统计学会和广东省统计学会 联合召开的“抽样调查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科学讨论会”。黑龙江大学经济系马俊林参加了中 国统计学会与上海市统计学会联合召开的“数理统计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科学讨论会”。同 年11月,双鸭山矿务局程俊峰参加了中国统计学会与天津市统计学会联合召开的“社会主义 经济效益统计科学讨论会”。
    1983年3月,杨荫洲参加了省社联举办的“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 为《浅谈马克思与社会经济统计》。同年11月,张维华等5人参加了中国统计学会在昆明召开 的第三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暨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提交了13篇论文:《论中国社会主义 统计工作道路》、《论几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论农村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试论编 制地区投入产出表》、《论数理统计与社会经济统计的发展道路》、《试论我国统计核算体 制的改革》、《统计调查与社会调查》、《经济系统的统计预测》、《评价油田经济效益方 法初探》、《用分段改变生育控制参数的方法进行人口预测和人口控制的探讨》、《“两法 ”同时计算工业净产值与企业会计、统计核算的统一问题》、《关于农业总产值计算中几个 问题的探讨》、《略论工业统计改革》。张维华再次当选为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邢振海、 杨荫洲当选为理事。同年12月,省统计局冯杞靖参加了省社联举办的“纪念毛主席诞辰90周 年学术研讨会”,提交了论文《发扬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思想,认真做好统计中的典型调查 》。
    1984年,李介民代表黑龙江省统计学会应邀出席了辽宁省统计学会第二次全省统计科学 讨论会。省统计学会参加了省社联组织的学术活动,共选送了13篇论文,其中《论几种调查 方法的结合》获优秀论文四等奖。在参加“经济体制改革”讨论会时,选了价格体系与价格 管理问题和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问题参加了讨论,并提交了论文。
    1985年5月,张维华、李介民、王洪韬参加了中国统计学会调查方法研究组在成都召开的 讨论会。会议期间张维华应邀在四川统计学会举办的学术报告会上作报告。同年7月,张维华 、李志范代表省统计学会应邀出席了吉林省统计指标体系科学讲座会。为了广泛地普及统计 科学知识,活跃全省统计科学研究,省统计学会和省城调队于1985年8月联合举办了《统计科 学讲座》。应邀前来讲学的专家、教授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统计学 会顾问杨坚白,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城调总队队长张一耿,副队长、高级统计师王健真,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崔世爽,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统计学会名誉会长张维华,省 统计学会顾问、省统计局研究员冯杞靖,黑龙江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杨荫洲等。讲座 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统计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关于商品供求关系的统计问题,于物价指数 的编制问题,关于统计学原理中平均数、相对数和统计指数问题,关于抽样调查与应用问题 ,关于国民生产总值统计问题,关于统计改革问题。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以及 本省各地统计人员和教学人员共199人前来听讲。
    全省统计界实际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围绕统计理论建设和统计改革中若 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了统计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1979—1985年,省统 计学会为全国3次统计科学讨论会和5次专题科学讨论会推荐20余篇论文。朱昌延撰写的《试 论编制地区投入产出表》、韩志刚撰写的《经济系统的统计预测》分获中国统计学会举办的 全国首次统计优秀论文(1979—1984年)一等奖和三等奖。1984年,张维华、冯杞靖撰写的 《论几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获黑龙江省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四等奖。上述3篇论文和 《论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的发展道路》、《论农村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等2篇论文由 中国统计学会选入论文选编。《在经济计划统计中应用投入产出表》课题,获省科技成果三 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