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长滨线

  长滨线最初是中东铁路南支线的一部分。1905年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宽城子以南的中东 铁路支线转让给日本。哈尔滨—宽城子站间称为南部线。1935年3月,日伪将南部线称京(新 京)滨线。中长铁路时期为哈大线的一部分,以后则称长滨线。
    长滨线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和吉林省北部,自长春站向北,经德惠、陶赖昭、三岔河、双 城堡,到终点哈尔滨站。长244.1公里。吉、黑两省在兰陵—蔡家沟站间163公里117米处分 界。哈局管辖至陶赖昭站外1.7公里处,营业里程124.1公里。铁路沿线除少部分岗地外, 大部分地势较平坦,海拔在130—160米之间,土质肥沃,地表多为黑色土。农业发达,是吉 黑两省产粮区。
    1898年7月6日,签订《中俄续订东省铁路支线合同》后,中东铁路建设局派出工程技术 人员踏勘。1899年1月完成勘测任务。
    中东铁路支线的设计标准与中东铁路干线相同。其建设分为八个工程区段,各工区同时 破土动工。第一工区设在哈尔滨,负责哈尔滨至第二松花江间的线路施工。1899年1月开工, 土石方工程、铺轨工程从哈尔滨起向南进行。同年10月开始铺轨,12月到达第二松花江。修 建中东铁路支线共有土石方工人3万多,石匠8千多人。1900年6月爆发义和团运动,筑路工程 被迫中断,同年10月复工。长滨线最重要的工程是第二松花江大桥架设工程,桥梁全长736. 092米,1901年4月22日开工,1902年3月15日竣工。1903年7月14日(俄历7月1日)全线竣工 ,正式交付运营。南支线共占用土地9500余垧,除车站及会让站外,线路两旁各占地34.14 米。
    中东铁路开始运营时,列车运行速度很低,不久提高到42公里/小时,1917年达到53公 里/小时。哈尔滨—陶赖昭站间共开办13个车站,其中办理客货营业车站6个。1935年3月日 伪收买中东铁路后,于当年8月31日早晨5时—7时50分将长滨线宽轨改为准轨,改轨工程历时 2小时50分。复线工程于1939年施工,1941年全部建成。修建复线时,将32型钢轨更换为43型 钢轨。列车运行允许速度提高到90公里/小时。哈尔滨—陶赖昭站间办理客、货营业车站计 9个。
    中东铁路时期长滨线(当时称南支线)运量很低,最低的1908年仅14.3吨,1927年最高 为120.0万吨。日伪时期客货运量有增长。到1938年,发送旅客185万多人,到达205万多人 ;发送货物102万多吨,到达93万多吨。
    1946年5月,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进攻,将陶赖昭—双城堡段铁路拆除。1948年1 0月,双城堡—陶赖昭段单线铁路连同第二松花江大桥修复通车。人民铁路时期逐年整修线路 ,不断改善线路设备,加大曲线半径,使线路质量不断提高。1951—1958年9月重新修通哈尔 滨—陶赖昭站间复线。从1956年起逐年更换线路钢轨。1985年末哈尔滨—陶赖昭站间50中型 钢轨248.7公里,43中型钢轨4.1公里。该线共有桥梁32座,1327延长米;涵渠67座,1488 延长米。1962年哈局对上行线146.15公里至159.9公里路段进行落坡,改善线路状态,提高 列车运行速度,取消补机。1973年建成自动闭塞,列车运行允许速度为90—110公里/小时, 成为国家I级干线铁路。1985年输送能力5805万吨。牵引动力;货物列车用前进型蒸汽机车, 旅客列车用东方红(3)型内燃机车。牵引定数:货物列车上行3300吨,下行2500吨,旅客列 车上、下行均800吨,特快列车上、下行9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