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绥佳线

  绥佳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西起滨北线的绥化站,向东北延伸,经铁力、朗乡站到达南 岔站,再向南到浩良河站转向东北,经汤原、莲江口站到达终点佳木斯站。营业里程380.1 公里。绥佳线沿线西部农作地带是黑色腐殖土,东部山区林木繁密,山间盆地及部分平原, 土质肥沃,适于种植。以伊春为中心的小兴安岭林木和鹤岗的煤炭,质优量大。这些林、矿 、农副产品经绥佳线外运,比绕行牡丹江缩短路程约180公里。绥佳线是日本为实现“产业开 发计划”、“开拓(移民)政策”及“北边振兴计划”而修建的一条重要运输线。
    绥佳线分3个区段勘测施工;第一段绥化—神树站间,于1936年7月—1937年4月勘测设计 ,1938年11月末完成土方工程,土方量154万立方米,1938年10月末完成铺轨工程。第二段神 树—南岔站间,于1937年10月至当年12月勘测设计。1939年10月29日完成土方工程,土方量 119万立方米,1939年11月中旬完成铺轨。第三段南岔—佳木斯站间,于1936年7月—1938年 2月勘测设计。1939年6月30日完成土方工程,土方量790万立方米,1940年3月5日完成铺轨。 1941年11月全线正式运营。
    绥佳线修建中,中国劳工在日本武装监视和工头们的逼迫下,每天劳役十几个小时。吃 的是高粮米和盐水煮黄豆,住的是阴暗潮湿的工棚。夏不避暑,气温高达30℃以上;冬不防 寒,常在-30℃以下。劳工们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很多人患病。仅1938年9月15日—10月20日 间,日伪神树诊疗所记载,5381名中国筑路工人中就有2048人(近40%)患有各种疾病,重患 高达788人,其中最可怕的是坏血病,占重患的30%,大都死亡。残酷的奴役,激起了中国人 民的反抗,在绥佳线修建过程中,中共领导下的赵尚志等抗日武装袭击日伪达73次之多。
    绥佳线建成时是单线,技术标准低,设备简陋。1954年初,齐局提出滨北线南段及绥佳 线复线建设改造方案,经铁道部东北设计分院及第五、第三设计院先后勘测、设计,由齐局 开始施工。1958年局界调整,哈尔滨—佳木斯站间铁路划归哈局管辖。复线建设工程(其中 包括哈绥区段工程)自1958年7月—1962年12月由哈局继续施工。参加施工劳动力有铁路员工 及山东省支边青年,最多时达43000人。投资19244.1万元,完成路基土石方2232.6万立方 米,正线铺轨480.5公里,大桥18座,3760延长米,涵管268座,房屋33576平方米。交付使 用的有:复线区间56个,复线插入段4处,增设会让站7个,新建车辆整备设备2处,扩建机务 整备设备及折返段3处。完成哈尔滨经绥化至佳木斯站间复线建设工程。
    修建绥佳复线时,在威岭—浩良河站间又新建一条上行线。日伪时期的旧线作为下行线 。由于下行线275公里700米—277公里650米处经常发生塌方落石,1978年7月曾造成列车颠覆 重大事故。铁道部批准将威岭—浩良河段下行线移至上行线并行位置。南岔工务段承担路基 土方工程。1979年5月开工,1980年8月完工。佳木斯工程五段负责永林站移设及汤旺河7号桥 梁工程。哈第一大修队负责铺轨工程,于1980年10月完工,1981年6月26日正式通车。原有下 行线威岭—秋冷站间线路拆除,110米长狼山隧道废弃。浩良河至秋冷站间线路作为210电厂 专用线,长12公里347米(不包括210电厂企业专用线)。
    绥佳线的佳木斯松花江大桥全长1374.44米。横跨汤旺河计有桥梁9座,2593.9延长米 。1985年末全线共有桥梁109座,9210延长米,桥长在100米以上的26座,6809.3延长米;涵 渠372座,7438延长米。
    1951—1985年逐年将绥佳线40型及32型钢轨更换为重型钢轨,50中型钢轨317.5公里, 50E钢轨36.2公里,43中型钢轨347.0公里,合计700.7公里。
    1985年,绥佳线输送能力:绥化—南岔站间4303万吨/年,南岔—佳木斯站间1988万吨 /年。列车牵引定数:货车上行3300吨,下行2000吨;客车上下行均为750吨。列车牵引动力 :货车使用前进型蒸汽机车,客车使用东风3型内燃机车。列车运行绥化—南岔站间采用自动 闭塞,南岔—佳木斯站间采用半自动闭塞。列车运行允许速度:绥化—神树站间85—90公里 /小时,神树—南岔站间75—80公里/小时,南岔—木斯站间75—90公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