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佳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南起牡丹江站,向北延伸,经林口、勃利、桦南、桦川等县
境到达终点佳木斯站,营业里程332.1公里。牡佳线地势大部为半山区,间有山林地,有十
多条大小河流,松花江、牡丹江流向东北,倭肯河流向西北。佳木斯以东是三江大平原,土
质肥沃,农产丰富,盛产大豆、小麦、水稻、杂粮、亚麻及烤烟。朱家沟—绿山站间及佛岭
—通天屯站间线路通过山岭,凿有隧道5座。山林地带,林木繁茂,有林业局及林场多处。
牡佳线是日伪修建的图佳线北段。1933年,满铁开始修建牡佳铁路。分两段进行勘测设
计:牡丹江—林口站间线路勘测,于1933年10月22日—1934年1月20日完成;林口—佳木斯站
间线路勘测,于1934年6月14日—1935年2月完成。牡丹江—林口站间110.369公里线路土石
方工程,于1934年3月破土动工,1935年3月20日完工,土方量133.67万立方米。牡丹江以北
27公里附近,线路开挖量大,用工多达6万人。完工后岩石开挖处线路右方山坡徐徐滑动。调
查判明:岩盘内夹有粘土斜层,斜层被挖断而失去平衡,引起滑动。经采取挖除约4千立方米
的滑动部分和放缓边坡等措施后,止住山坡崩塌。铺轨工程于1934年12月21日—1935年4月1
6日间完成。1935年8月牡丹江以北27公里附近山坡再次滑动,且范围扩大,无法制止。于是
此处改变线路走向,成为现行线路。牡丹江—林口站间桥梁32座,1002延长米,隧道2座,6
85延长米,1936年6月牡林段完工。1936年7月1日通车营业。
林口—佳木斯站间219.941公里线路土石方工程,于1934年12月30日开工,1936年11月
20日完工,土方量313.57万立方米。林口—勃利站间是山区,土方量大。转心湖附近,杂土
滚石多,开挖困难。青山—虎山站间是潮湿地带,附近没有合适的取土场,由于地表土以下
80厘米是岩盘地带,开挖工期长,采取火药爆破办法,以缩短工期。倭肯河潮湿地带,在冻
结期前暂停施工。于1936年4月解冻时复工。1935年10月1日,铺轨工程从林口站向佳木斯方
向铺设,1936年12月10日结束。1937年6月全线完工,1937年7月1日通车营业。林口一佳木斯
站间桥梁42座,1077延长米,隧道3座,1160延长米。
牡丹江—林口站间,山多河多,地形复杂。宝林—龙爪站间,坡度大,须双机牵引列车
。1958年煤炭及木材运量较大,线路通过能力不足,经铁道部批准,牡局开始修建富江镇—
林口站间复线。1958年10月复线工程开工。由牡丹江、佳木斯、松花江、嫩江4个专区抽调6
300余名青壮年、221名干部组成筑路队,在宝林—向阳站间施工。到1959年9月工程停顿。1
960年初牡局继续施工,并将工程延伸到龙爪。1965年5月复线工程再次停工,直到1985年末
未再修建。
1985年牡佳线共有桥梁98座,2823延长米。涵456座,7214延长米。隧道5座,总长度为
1846.06米,其中大林隧道长450米,三房隧道长236.06米,青山及通天岗隧道各长300米,
佛岭隧道长560米。
牡佳线多年来不断进行大、中修及维修,线路质量得到改善,线路通过能力提高。1985
年输送能力:牡丹江—林口站间1926万吨,林口—勃利站间742万吨,勃利—佳木斯站间636
万吨。列车牵引定数:牡林间客车700吨,货车上行3300吨、下行1400吨;林勃间客车上行6
00吨、下行700吨,货车上行2100吨、下行1000吨;勃佳间客车上行600吨、下行700吨,货车
上下行均为1400吨。列车牵引动力:客车使用人民型及建设型机车,货车使用前进型及建设
型机车。列车运行采用半自动闭塞。列车运行允许速度:牡林间80公里/小时,林勃间70—
75公里/小时,勃佳间70—80公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