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节 富嫩线

  富嫩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平原北端,在富裕、讷河、嫩江3县境内。本线系由齐北 线富裕站出岔,向北经拉哈、讷河、双山站到终点嫩江站,营业里程179.6公里。线路所经 地区为丘陵和山丘湿地连续地带,海拔高度在150—200米之间。该线跨越的主要河流为讷谟 尔河。
    1929年“中东路事件”东北军失败后,东北地方当局为加强东北边防,筹备修筑一条由 齐克铁路宁年(今富裕)站起,经墨尔根(今嫩江)到黑河的铁路。齐克铁路工程局于1929 年完成宁年—拉哈间勘测设计。1930年继续完成由拉哈站经嫩江站到黑河站的线路勘测。富 嫩线分3段施工:宁拉段(宁年—拉哈)长47.2公里,由齐克铁路工程局施工,于1930年6月 开工,同年11月15日开始建营业。由拉哈到黑河站线路,虽进行勘测,但因资金不足,未能 修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扩张侵略势力,巩固殖民统治,掠夺沿线资源, 从拉哈站起分两段继续修建富嫩线。拉纳段(拉哈—讷河)长38.8公里,于1932年6月18日 开工,10月上旬完成桥梁主体工程。11月28日铺轨到讷河站,12月1日开始营业。讷墨段(讷 河—嫩江)长93.5公里,于1936年4月开工,同年8月6日从讷河站起向嫩江站方向铺轨,11 月12日铺轨至嫩江站。1937年6月30日全线工程完工,同年7月1日正式营业。
    富嫩线桥梁共23座,818.2延长米,涵渠134座。其中讷谟尔河桥最大,长424.4米,桥 跨20米,钢筋混凝土梁,共20孔。
    在施工中,因连续降雨,低洼地带水深约1米。日本监工强迫工人在水中作业,许多中国 劳工由于长时间浸泡和蚊虫叮咬,不少人生病死亡。
    富嫩线建于民国和日伪时期,沙道床,钢轨型号不一,配置的枕木均为素枕,中小桥梁 为木造,采用臂板信号机和机械联锁装置,是三级线路。1946年1月,苏联红军将富嫩线拆除 。4月苏军撤退回国,人民政权接管富嫩线后开始修复,到1947年全线恢复铁路运输。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客货运量,分期分项对富嫩线进行技术改造。将路基 宽度由5.5米加宽到6.4米,全线平均高度加高1米,对冻害严重地段进行换土。自1967年到 1985年12月将全部混沙道床改造成碎石道床。重建79公里和121公里大桥。正线30、32型钢轨 全部更换为43中型钢轨。1981年,自嫩江站向富裕站方向更换50型钢轨。到1985年末,钢轨 类型分布如下:50中型,98.840公里,43中型,80.457公里。正线枕木已全部更换成钢筋 混凝土枕,每公里由1500根增到1760根。
    行车采用64型半自动和电气路签两种闭塞。联锁装置采用臂板电锁器和机械联锁箱。通 信回线7对(其中铜线3对),调度、养路、各站电话采用双高频式,设有无线列车调度电话 。
    截止1985年末,全线共有桥梁20座,1008延长米,涵渠134座,1701延长米。
    富嫩线输送能力为119万吨/年。列车运行允许速度:富裕—讷河站间90公里/小时,讷 河—嫩江站间65公里/小时。牵引动力:旅客列车是东风型内燃机车,货物列车是东风型内 燃机车和前进型蒸汽机车。牵引定数:上行2100吨,下行11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