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福前线

  福前线横贯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起佳富线福利屯站,东至同江县前进镇站, 途径集贤县的红兴隆农场、富锦县的建三江农场到达同江县境内。营业里程226.3公里。该 线跨越三江平原的安邦河、漂筏河、别拉洪河流域, 势低洼,排水不畅,45公里湿地(水草湿地)。福前线经济吸引区范围广,有集贤、宝清、 富锦、绥滨、同江、抚远和饶河等7个县及红兴隆、建三江个农场管理局所属的16个农场,3 60036000平方公里,人口百万左右。肥沃,资源丰富。
    为开发三江平原,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于1972年提出修建福前铁路 的任务。当时被称为全国第一支农铁。1974阳年3月交通部 三设计院Ⅲm级线路标准完成初步勘测设计。筑路工程采取边设计、边施工 “三家抬”的办法进行,即哈局为一家,合江地区为一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黑 江省生产建设兵团(今国营农场总局)为一家。合江地区、生产建设兵团各 负责所属管内的路基土石方、涵洞、民用建筑等。合江地区分担—28舶83—16朋 公里的施工任务,生产建设兵团分28—83跳16朋—22*6公里施工任务。哈 分担线路、桥梁、给排水、通信、信号、电力及生产房舍等专业性项目
    
    黑龙江省为加强对福前铁路修建的领导,成立由省委常委、副省长陈剑 为组长、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人参加的福前铁路修建工程领导小组。在佳木 设立联合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19凹74年5月先后组成哈局、合江地区、兵三师、兵团六师4 个工程指挥部。福前铁路修建工程前期(1974—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74年6月 开工,1975年全面铺开,在施工的关键时刻,投资急剧减少,已经展开的施工不得不收缩, 施工队伍撤离。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国家采取逐年投资办法继续修建。
    在修建福前线中,合江地区调动勃利、集贤、富锦、绥滨、饶河、七台河6个县、市共计 1300多民工,出动几十辆机动车,按期完成长110公里的路基土石方,计247万立方米,涵洞 43座,房建29628平方米。合江地区由于机械不足,所完成的土石方基本上用人抬肩挑。生产 建设兵团的三师调动7个团,出动108台推土机,30多台汽车。六师调动10个团,出动130多台 推土机。共完成长119公里的路基土石方279万立方米,涵洞55座,房建20240平方米。在完成 水湿地段路堤施工中,采取分段、分片围堰,抽水晾晒办法取土筑路,动员成排成连人员用 脸盆淘水,有15公里路基是外运渗水土筑成的。合江地区、生产建设兵团两家共完成全线路 基土石方总数的99%,完成全线涵洞总数的90%,完成全线房建总数的58%。哈局以路局工程部 门为主体,组成以韩立本为指挥的哈铁福前线指挥部,下设施工队7个(其中线路2个,桥梁 3个,房建1个,通信1个),汽车运输队、机械管理站、材料厂各1个,共计1700余人,施工 紧张时期达2000人。哈局共完成正线铺轨226公里688米,站线铺轨41公里,大、中、小桥33 座,1154延长米,涵洞103座,1027延长米。5个给水站,房屋36000平方米,16个车站的信号 、电力工程。
    福前线路基土石方为526万立方米,于1975年冬季基本完成。但由于钢轨供应不足,每年 都要等待其他线路换下来的旧轨,这些旧轨转运到工地时已进入冬季,铺轨条件极其艰难, 铺轨进度迟缓,1978年底铺轨到前进镇站(226公里),1979—1982年间进行整修配套。198 2年12月工程验收。自1983年1月1日起,福前铁路全线交由哈局佳木斯铁路分局接管,运营临 管一年。剩余工程投资核定为836.1万元,由佳木斯铁路分局组织完成。
    福前线铺设的钢轨皆系旧轨,轨型种类不一。其中正线50中型钢轨36.848公里,43中型 钢轨185.663公里,42中型钢轨3.400公里;站线43中型钢轨32.700公里。全线均为木枕。 正线碎石道床65公里,沙子道床161公里。全线有曲线49处,20公里549延长米。其中最小曲 线半径450米。牵引动力;货物列车建设型蒸汽机车,旅客列车人民型蒸汽机车。列车运行允 许速度:福利屯—新友谊站间60公里/小时;新友谊—建三江站间50公里/小时;建三江— 前进镇站间40公里/小时。闭塞方式采用继电半自动。1985年运输货物16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