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铁路运输
铁路承担着大量的客、货运输任务,这种运输任务的实现是车务、机务、车辆、工务、
电务诸多部门综合作业、协同动作的结果。
黑龙江省铁路运输开始于中东铁路的建成。机、辆、工、电设备均购自国外,车种少,
车型小,通信信号设备简单,整备维修为手工作业。省内只有三个主要编组站,运输组织工
作基本套用俄国模式。初期运输以军运为主,1924年后客货运输趋于正常。“九·一八”事
变后受满铁钳制,中东铁路运输近于停顿。
东北沦陷时期,黑龙江省铁路运输完全受制于满铁会社。日本为了长期霸占中国东北,
仅在黑龙江省就新建铁路近3000公里,但质量标准很低。虽从国外添置了一些客车、货车、
机车,但使车种、车型更加繁杂。省内主要编组站增加到6个,货运设备和机务整备基本上承
袭中东铁路。运输组织工作按日本模式进行,较中东铁路有所改进,列车运行严格按运行图
行车。客运中军运占相当比重,货运则以大批物资南运日本为重点。1942年后满铁运输开始
走向下坡。
日本投降后,黑龙江省铁路逐步回到中国人民手中。1946—1949年期间,人民政权领导
铁路职工与护路部队配合,在铁路设备破损不堪、运输近于瘫痪的情况下,边抢修、边抢运
,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能和运量的矛盾日益突出。黑龙江省处于
高寒地带,哈局是“堵头”大局,严峻的自然条件和空车的调配不足,造成了黑龙江省铁路
运输的特殊困难。但是,作为“中长铁路经验”和“满(载)、超(轴)、五(百公里)”
运动的发源地,哈局有着优良的传统。37年来,全局近百万职工和家属为铁路运输的不断发
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铁路运输取得了旧中国时期无法比拟的成就。
线路设备除修建新线外,对原有铁路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主要干线更换重型钢轨、
石碴道床、混凝土轨枕。日伪遗留下来的机车车辆设备已基本淘汰,而配属使用国产新型机
车车辆。通信信号设备,架空明线已达6000多公里,通信电缆3000多公里,行车自动闭塞和
半自动闭塞发展到6000多公里。对干线机车安装了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和列车无线电话
。主要编组站增加到7个,其技术设备种类和能力都比过去有很大的增加。新建和扩建了一批
站车设备和专用线。所有这些更新改造的成果,都有效地提高了铁路承载运量和运输效率。
运输组织工作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行车组织方面,加强了运输组织指挥工作。实行
计划运输、合理运输、直达运输,推行综合运输方案,组织均衡运输,开展路矿、路林、路
企协作,加速机车车辆周转。在客货运输方面,增设服务设备,改进服务措施,开展文明服
务活动,开办危险货物、鲜活货物和集装箱运输,扩展铁路、水路、公路的联合运输。
“人民铁路为人民”,成为人民铁路运输的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