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务工作主要是完成机车、车辆和客货列车的移动与运行等有关的各项行车组织工作。
它的基本任务是:采用先进的行车组织方式方法,发挥各种运输设备的效能,不断挖掘运输
潜力,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保证安全正点、优质高效地完成客货运输任务。
中东铁路和伪满铁路时期,在铁路管理局和铁道局内分别设立车务处和输送课(后改运
输部),管理日常车务工作。车务工作方法,基本上是套用沙俄和日本国内铁路工作模式。
抗日战争胜利后,哈、齐、牡3局先后都在车务处或运输处内设营业、运转(输)、技术
、调度和车站组织等相应科、股,分管车务工作。东北解放初期,由于战争破坏,许多行车
设备不能使用。经过铁路职工抢修后,使用通话闭塞①(①闭塞。为防止列车在区间内发生
冲突或追尾事故,在同一区间内或双线的同一方向,同时只允许一列车运行,称为闭塞。施
行闭塞的设备依性能高低分为:自动闭塞、半自动闭塞、电气路签(牌)闭塞和电话闭塞。
)法维持行车。1948年起,学习苏联铁路车务管理工作方法。1950年中长铁路管
理局成立后,全面学习苏联铁路管理经验。与此同时,铁道部制定了一系列规程、规章
和行车办法,车务职工又在运输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先进工作经验,逐步建立健全了人民
铁路车务管理方法,加强了行车组织工作。由解放初期行车调度员指定列车编组内容,发展
到四五条线路统筹考虑、全面比较的列车编组计划,继而从单一编组号(到达前方解体站的
代号)发展到分组列车编组计划。由解放初期每年夏冬两季定期编制一次列车运行图到每年
定期改点一次和管内调整运行图一次,进而到每二三年改点一次,并在编制运行图中不断采
用先进的技术组织措施。
从中长铁路管理局成立起,开始编制运输工作技术计划,确定各项运营指标,考核运输
效率。1957年开始试行运输方案,将货运计划、列车计划和机车计划统一起来。到1985年已
开始试用电子计算机编制运输工作技术计划,确定当月直达列车计划和运输方案。在车站工
作方面,不断增强技术设备,扩大作业能力,改革日常作业计划,完善接发列车作业程序和
调车作业方法,开展标准化作业,加强路内部门间联合劳动、路外企业间协作和专用线管理
。自1949年以来的37年中,车务工作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运输政策,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在
保证安全正点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各种运输设备的效能
,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各个时期的客货运输任务。